2007年,美国梦工厂出品,由好莱坞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战争大片——硫磺岛来信,轰动了整个美国。

硫磺岛来信——感动无数美国人的日军指挥官

无数美国人在电影院,被这部电影感动得潸然泪下,但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正是美国在二战中的敌人,硫磺岛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

而这就是栗林本人留下的最后影像,几十年前,在日本的各大影院中,很多观众被这则来自硫磺岛的新闻,感动得泪流满面。

硫磺岛战役,太平洋战场唯一一场美军伤亡超过日军的战役,美国人为什么,要同情和钦佩自己的这个对手——栗林忠道呢?

硫磺岛日军坦克部队的指挥官,美军央求他不要自杀,背后又有什么隐情呢?

让我们把《硫磺岛来信》这部电影,还原成真实的历史。

1945年初,美军逼近了太平洋上的一座小岛——硫磺岛。

硫磺岛来信——感动无数美国人的日军指挥官

这座小岛正如其名,上面布满了硫磺,产不出粮食,水资源也很少,除了采硫磺的工人和渔民,几乎没有人在这个岛上居住生活。

为了守住这座仅有21平方公里的孤岛,日军派遣了23000名士兵,拥挤在这个孤岛上,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士兵非常不满。

(サイパン~東京、2280キロ。硫黄島~東京、1200キロ。敵はこの島に航空基地を前進せしめ、強引に我が本土を突き、太平洋作戦の主導権を握らんと焦る。

塞班岛到东京,2280千米,硫磺岛到东京,1200千米。如果敌人把航空基地推进到这个岛,向我本土进行突击,就可以掌握太平洋作战的主导权。)

硫磺岛日军的指挥官栗林,正是电影《硫磺岛来信》中的主角。

栗林曾被派驻美国,是日本陆军中著名的“知美派”。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讲一口流利英语的栗林,担任第23军参谋长,仅仅用了半个月,就攻陷了英军防卫森严的香港。

硫磺岛来信——感动无数美国人的日军指挥官

从此栗林得到日军重视,这次他临危受命,被派到硫磺岛上来对付美军。

栗林知道,日军挡不住美军的进攻,他和硫磺岛上的士兵,是避免不了“全体玉碎”的命运。

但到了硫磺岛后,栗林发现,情况比自己想象的更差。

不要说抵抗美军了,日军自己能不能在这座岛上活下去,还是一个问题,日军想了很多奇怪的方法,来确保生存。

栗林上岛后,下令每人每天只配给饮用水一壶,无论军衔大小,一律平等。他的作风与其他日军军官不同,不仅不许随意体罚,还经常和士兵谈心,岛上所有的日军士兵,都见过他们的指挥官。

栗林还亲自跑遍了全岛,寻找防御阵地,最终他决定,停止在海滩上修建阵地。岛上的折钵山,成了栗林设定的主阵地。

这就是栗林布置的阵地的样子,可以看到,大炮被日军用树枝隐藏了起来,日军的防空阵地,也尽量隐藏在树林里

栗林布置好了阵地,手头却严重缺乏重装备。

硫磺岛日军的航空力量,大部分为支援塞班岛而损失殆尽。

此时,栗林手下的精锐部队,正如这段历史影像显示的,只剩下了西竹一中佐率领的坦克部队,以及为数极少的有火焰喷射器等先进装备的士兵。

西竹一,和栗林非常结缘。他是一个马术高手,将自己的爱马“天王星”当做亲人,到硫磺岛这个不归之地,随身带的不是妻子的头发,而是爱马的马鬃。

而栗林在太平洋战争前,做过日军军马负责人,干的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成功推广一首叫《爱马进军歌》的侵略军歌。

两个人还都是日军中的“亲美派”,但这一次,他们成为了让美军损失最惨重的日军将领。

2月16日,到达硫磺岛的7万美军,用三天时间,二万四千吨炮弹和炸弹,将硫磺岛轰炸成一片焦土。

19日,美军正式登陆。

在地下的日军阵地,其实损失甚微。栗林一声令下,日军全力开火,美军受到重大打击。

眼看日军就要全歼滩头的美军,危急之际,美军巨大的军舰迅速支援。

一天之内,又有近四万枚炮弹扑向日军,

美军众多的坦克也趁势而上,逐个清除日军火力点。

然而,日军西竹一的坦克部队,却迟迟在战场上见不到踪影。

当美军坦克乘胜攻进一个山谷时,坦克群却突然动弹不得,他们进入了硫磺岛的腹地,这里沉积着厚厚的火山灰,就在美军坦克进退维谷之时,早就埋伏于此的日军在西竹一指挥下,数十门大炮齐响,这种炮异常的精准,美军坦克因此遭到严重损失。日军如此精准的反坦克大炮令美军陷入慌乱,因为他们之前没有任何这种武器的情报。

然而,这种大炮并非什么新式武器。

西竹一知道自己的坦克数量少,难以与美军坦克抗衡,他索性下令拆掉昂贵的坦克,将坦克炮塔放到坑道里,做成了要塞炮,居高临下地对准美军。

而日军步兵也藏在坑道里,神出鬼没地互相支援,让进攻的美军晕头转向,很多美军失足落入坑道,不是惨死,就是成了日军的俘虏。

但让被俘美军难以想象的是,西竹一居然下令,用日军所剩不多的药品,给被俘虏的美军治病。

原来,西竹一在凶残的日军中,算得上一个异类。

他出身于日本贵族,他的父亲西德二郎靠讨好慈禧太后,获得了进口中国茶的特权,成为日本巨富。

而西竹一从小游历西方国家,在1932年的美国洛杉矶运动会上,西竹一获得了马术金牌,在美国获得极高人气,很多好莱坞女明星成为他的粉丝,他因此对美国有着深厚的感情。

但战争容不下惺惺相惜的温情,美军战况不利,果断决定,大规模使用火焰喷射器,活活烧死藏在地洞里的日军,美军这种非人道的战法,使得战况迅速得以扭转。

日军被烧灼时发出的惨叫(《细细的红线》电影里有),让美军也感到毛骨悚然,无数人因此神经错乱,美军指挥官决定,必须尽快攻占折钵山,提振美军士气。

23日,美军吃饱喝足,经过一场血战,终于将星条旗插上了折钵山山顶,而这一幕,被定格成摄影作品,又被定格成了雕塑,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场的象征,接受后人的敬仰。

美军伤亡已经过万,在日本国内,战功卓著的栗林成了英雄,但在硫磺岛,栗林却受到了特殊压力,他正焦急地准备去死。

3月17日,栗林向日军大本营发去诀别电报,表明大势已去,自己准备亲率部队,发起自杀式冲锋。大本营误以为栗林已经战死,申请将其追封为大将,3月22日,任命正式下达。

但事实上,栗林在当时仍然活着,时年54岁的栗林,成为了日军最年轻的陆军大将。他知道,大本营在授予军人荣誉时毫不吝惜,但对军人的生命也毫不吝惜,无论他的求生欲望多么强烈,但只能去死,来证明日军宣扬的“大和魂”。

23日,美军经过一场血战,终于将星条旗插上了折钵山山顶,而这一幕,被定格成摄影作品,又被定格成了雕塑,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场的象征,接受后人的敬仰。

在西竹一被美军重重包围后,美军以高音喇叭,极力劝降这位深受美国人喜爱的马术能手,但西竹一还是选择战死

3月26日,栗林发表最后的演讲,发出最后的电报。他表示,这场仗虽然失败了,但自己会始终和士兵们站在一起,演讲后,他率领约350名日军残军发起冲锋,最终全部战死。

美军认为,栗林原本可以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将军。但他和他的国家一起,成了一个令人不齿的侵略者,这也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

在战后,日本的遗骨收集队,在硫磺岛发现了栗林等人写给家人的家书,在这些已经永远无法送达的家书中,充满着对生的眷恋,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深深的痛苦。

不久,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空袭,在东京的上空,拉开帷幕。

栗林生前日夜思念的家,也在日后的空袭中,化为灰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