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美國夢工廠出品,由好萊塢著名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的戰爭大片——硫磺島來信,轟動了整個美國。

硫磺島來信——感動無數美國人的日軍指揮官

無數美國人在電影院,被這部電影感動得潸然淚下,但這部電影中的主人公,正是美國在二戰中的敵人,硫磺島日軍指揮官——慄林忠道。

而這就是慄林本人留下的最後影像,幾十年前,在日本的各大影院中,很多觀衆被這則來自硫磺島的新聞,感動得淚流滿面。

硫磺島戰役,太平洋戰場唯一一場美軍傷亡超過日軍的戰役,美國人爲什麼,要同情和欽佩自己的這個對手——慄林忠道呢?

硫磺島日軍坦克部隊的指揮官,美軍央求他不要自殺,背後又有什麼隱情呢?

讓我們把《硫磺島來信》這部電影,還原成真實的歷史。

1945年初,美軍逼近了太平洋上的一座小島——硫磺島。

硫磺島來信——感動無數美國人的日軍指揮官

這座小島正如其名,上面佈滿了硫磺,產不出糧食,水資源也很少,除了採硫磺的工人和漁民,幾乎沒有人在這個島上居住生活。

爲了守住這座僅有21平方公里的孤島,日軍派遣了23000名士兵,擁擠在這個孤島上,惡劣的生存環境讓士兵非常不滿。

(サイパン~東京、2280キロ。硫黃島~東京、1200キロ。敵はこの島に航空基地を前進せしめ、強引に我が本土を突き、太平洋作戦の主導権を握らんと焦る。

塞班島到東京,2280千米,硫磺島到東京,1200千米。如果敵人把航空基地推進到這個島,向我本土進行突擊,就可以掌握太平洋作戰的主導權。)

硫磺島日軍的指揮官慄林,正是電影《硫磺島來信》中的主角。

慄林曾被派駐美國,是日本陸軍中著名的“知美派”。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講一口流利英語的慄林,擔任第23軍參謀長,僅僅用了半個月,就攻陷了英軍防衛森嚴的香港。

硫磺島來信——感動無數美國人的日軍指揮官

從此慄林得到日軍重視,這次他臨危受命,被派到硫磺島上來對付美軍。

慄林知道,日軍擋不住美軍的進攻,他和硫磺島上的士兵,是避免不了“全體玉碎”的命運。

但到了硫磺島後,慄林發現,情況比自己想象的更差。

不要說抵抗美軍了,日軍自己能不能在這座島上活下去,還是一個問題,日軍想了很多奇怪的方法,來確保生存。

慄林上島後,下令每人每天只配給飲用水一壺,無論軍銜大小,一律平等。他的作風與其他日軍軍官不同,不僅不許隨意體罰,還經常和士兵談心,島上所有的日軍士兵,都見過他們的指揮官。

慄林還親自跑遍了全島,尋找防禦陣地,最終他決定,停止在海灘上修建陣地。島上的折鉢山,成了慄林設定的主陣地。

這就是慄林佈置的陣地的樣子,可以看到,大炮被日軍用樹枝隱藏了起來,日軍的防空陣地,也儘量隱藏在樹林裏

慄林佈置好了陣地,手頭卻嚴重缺乏重裝備。

硫磺島日軍的航空力量,大部分爲支援塞班島而損失殆盡。

此時,慄林手下的精銳部隊,正如這段歷史影像顯示的,只剩下了西竹一中佐率領的坦克部隊,以及爲數極少的有火焰噴射器等先進裝備的士兵。

西竹一,和慄林非常結緣。他是一個馬術高手,將自己的愛馬“天王星”當做親人,到硫磺島這個不歸之地,隨身帶的不是妻子的頭髮,而是愛馬的馬鬃。

而慄林在太平洋戰爭前,做過日軍軍馬負責人,乾的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成功推廣一首叫《愛馬進軍歌》的侵略軍歌。

兩個人還都是日軍中的“親美派”,但這一次,他們成爲了讓美軍損失最慘重的日軍將領。

2月16日,到達硫磺島的7萬美軍,用三天時間,二萬四千噸炮彈和炸彈,將硫磺島轟炸成一片焦土。

19日,美軍正式登陸。

在地下的日軍陣地,其實損失甚微。慄林一聲令下,日軍全力開火,美軍受到重大打擊。

眼看日軍就要全殲灘頭的美軍,危急之際,美軍巨大的軍艦迅速支援。

一天之內,又有近四萬枚炮彈撲向日軍,

美軍衆多的坦克也趁勢而上,逐個清除日軍火力點。

然而,日軍西竹一的坦克部隊,卻遲遲在戰場上見不到蹤影。

當美軍坦克乘勝攻進一個山谷時,坦克羣卻突然動彈不得,他們進入了硫磺島的腹地,這裏沉積着厚厚的火山灰,就在美軍坦克進退維谷之時,早就埋伏於此的日軍在西竹一指揮下,數十門大炮齊響,這種炮異常的精準,美軍坦克因此遭到嚴重損失。日軍如此精準的反坦克大炮令美軍陷入慌亂,因爲他們之前沒有任何這種武器的情報。

然而,這種大炮並非什麼新式武器。

西竹一知道自己的坦克數量少,難以與美軍坦克抗衡,他索性下令拆掉昂貴的坦克,將坦克炮塔放到坑道里,做成了要塞炮,居高臨下地對準美軍。

而日軍步兵也藏在坑道里,神出鬼沒地互相支援,讓進攻的美軍暈頭轉向,很多美軍失足落入坑道,不是慘死,就是成了日軍的俘虜。

但讓被俘美軍難以想象的是,西竹一居然下令,用日軍所剩不多的藥品,給被俘虜的美軍治病。

原來,西竹一在兇殘的日軍中,算得上一個異類。

他出身於日本貴族,他的父親西德二郎靠討好慈禧太后,獲得了進口中國茶的特權,成爲日本鉅富。

而西竹一從小遊歷西方國家,在1932年的美國洛杉磯運動會上,西竹一獲得了馬術金牌,在美國獲得極高人氣,很多好萊塢女明星成爲他的粉絲,他因此對美國有着深厚的感情。

但戰爭容不下惺惺相惜的溫情,美軍戰況不利,果斷決定,大規模使用火焰噴射器,活活燒死藏在地洞裏的日軍,美軍這種非人道的戰法,使得戰況迅速得以扭轉。

日軍被燒灼時發出的慘叫(《細細的紅線》電影裏有),讓美軍也感到毛骨悚然,無數人因此神經錯亂,美軍指揮官決定,必須儘快攻佔折鉢山,提振美軍士氣。

23日,美軍喫飽喝足,經過一場血戰,終於將星條旗插上了折鉢山山頂,而這一幕,被定格成攝影作品,又被定格成了雕塑,成爲二戰太平洋戰場的象徵,接受後人的敬仰。

美軍傷亡已經過萬,在日本國內,戰功卓著的慄林成了英雄,但在硫磺島,慄林卻受到了特殊壓力,他正焦急地準備去死。

3月17日,慄林向日軍大本營發去訣別電報,表明大勢已去,自己準備親率部隊,發起自殺式衝鋒。大本營誤以爲慄林已經戰死,申請將其追封爲大將,3月22日,任命正式下達。

但事實上,慄林在當時仍然活着,時年54歲的慄林,成爲了日軍最年輕的陸軍大將。他知道,大本營在授予軍人榮譽時毫不吝惜,但對軍人的生命也毫不吝惜,無論他的求生慾望多麼強烈,但只能去死,來證明日軍宣揚的“大和魂”。

23日,美軍經過一場血戰,終於將星條旗插上了折鉢山山頂,而這一幕,被定格成攝影作品,又被定格成了雕塑,成爲二戰太平洋戰場的象徵,接受後人的敬仰。

在西竹一被美軍重重包圍後,美軍以高音喇叭,極力勸降這位深受美國人喜愛的馬術能手,但西竹一還是選擇戰死

3月26日,慄林發表最後的演講,發出最後的電報。他表示,這場仗雖然失敗了,但自己會始終和士兵們站在一起,演講後,他率領約350名日軍殘軍發起衝鋒,最終全部戰死。

美軍認爲,慄林原本可以成爲一個令人尊敬的將軍。但他和他的國家一起,成了一個令人不齒的侵略者,這也註定了他悲慘的結局。

在戰後,日本的遺骨收集隊,在硫磺島發現了慄林等人寫給家人的家書,在這些已經永遠無法送達的家書中,充滿着對生的眷戀,對家人的思念,以及對戰爭深深的痛苦。

不久,一場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大空襲,在東京的上空,拉開帷幕。

慄林生前日夜思念的家,也在日後的空襲中,化爲灰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