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46e49f9c0ef49eb916036836fa8e6fb\" img_width=\"900\" img_height=\"500\" alt=\"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與日美貿易摩擦\"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日美貿易摩擦時期,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的言行像是一份出色的公關案例。美國人抵制日貨時,這個日本人在美依然頗受歡迎,甚至被稱爲“萬人迷”。\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作者:李亦儒\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外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1950年代,日本向美國出口大量廉價襯衫,拉開兩國貿易摩擦的序幕。那時候,盛田昭夫負責在美國開拓市場。要等30多年後,他才能切身體會到,以美國人用錘子砸爛日本電器爲標誌的貿易爭端,到底意味着什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初到美國,他英語蹩腳,靠翻譯交流,住廉價酒店,用自動販賣機解決喫飯問題,直到一位日裔美國人告訴他,生意人應該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公司的體面,勇敢地踏入高檔餐廳吧,去學會生意人必備的社交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學起英語,即便口音不標準,也跨過翻譯直接與人交流。他反對當時在美國的日本商務人士,向先到美國的“日本前輩”打聽關於美國一切的做法,認爲這樣無論在美國待多久,也無法融入,只能是一個局外的旁觀者。他通過那些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來了解美國、學習美國,後來妻子來美國生活時,他甚至不讓妻子混入日本人圈子。索尼聘請的美國律師帶他加入了紐約的高爾夫俱樂部,手把手教他處理美國的商業合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盛田昭夫一向看重國際市場,尤其是美國,1960年代,索尼生產的一半以上產品都銷往海外。在盛田昭夫的主導下,索尼先在美國設立銷售公司,在曼哈頓第五大道開設索尼展示店(盛田親自畫了店面設計圖),又於1963年在紐交所上市,成爲首家在美國上市的日本公司,按照盛田昭夫的說法,這是爲了在地球村擁有一個“戶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索尼在美國上市後,爲了告別單獨赴宴的“外賓”身份,更好地體驗美式生活,盛田舉家從東京移居紐約。他的妻子出身於武士階層,其家族又在後來從事出版與圖書零售業,雖然一直生活在東京,但從小也接觸了不少西方文化。盛天夫婦與三個孩子租住在第五大道1010號公寓,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正對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妻子全力支持盛田昭夫,她學習語言、考取美國駕照、建立社交圈,以開朗的性格和堅強的意志適應了紐約生活。索尼在美國的生意日漸壯大,東京總部的員工來紐約出差時,盛田妻子便充當起了生活助手、諮詢師、甚至是司機。直到後來盛田昭夫的父親去世,他們又搬回日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盛田夫婦的兩兒一女,最大不過十歲,盛田昭夫爲了讓他們適應紐約的學校想了不少辦法。\u003Cstrong\u003E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他生出感悟:日本人擁有島國特性,通過接觸國外文化,會意識到自己是日本人——屬於世界上的少數民族,在肯定自身民族性的同時,明白自己必須適應這個世界,因爲世界不可能反過來適應日本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與紐約人擠在一起,坐公交車上下班,像社會學家一樣在人羣裏聽別人交談,觀察紐約人的習慣,同時,他一如既往地推銷索尼產品,走訪代理店,在索尼新產品發佈時上臺宣講,那時他已經學會了講美式笑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次他向《紐約時報》記者展示索尼攝像機,突然消防車的警笛聲從窗外響起,街對面的索尼展示店發生火災。他沒有打電話詢問火勢,而是立馬用正在展示的產品拍下了陣陣黑煙與消防員到達現場的瞬間。後來紐時記者在報道里調侃,爲了宣傳自己公司的產品,索尼創始人不惜放火燒自己店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融入美國的程度直接轉化成了索尼的國際影響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2年索尼國際貿易公司成立,盛田昭夫在《時代》雜誌上打廣告:索尼幫您把各種商品出口到日本,對於美國商界朋友而言,日本或許是個遙遠的國度,但對索尼而言,日本是老家,索尼更熟悉日本市場。\u003Cstrong\u003E廣告刊出後,3000多個潛在客戶主動找上了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爲房屋面積,日本家庭的電視尺寸往往小於美國家庭,但盛田昭夫堅持在美國售賣小型彩電,他覺得除了越來越大的電視,美國人還需要可以方便移動的彩電,以便在廚房、臥室,以及院子裏燒烤時觀看,於是,便於搬動、畫面亮度高的索尼特麗瓏小型彩電在美國市場受到歡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影響力最大的自然是Walkman,這個由盛田昭夫設計,索尼公司研發的隨身聽產品風靡一時,成爲許多國家一代年輕人共同的回憶。漫威系列電影裏星爵出場時,便是用索尼的Walkman聽當年的美國流行音樂——戴上耳機,播放磁帶,隨時隨地沉浸在一個人的音樂世界裏——可以說這是盛田昭夫發掘的使用場景。\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批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正是在索尼這樣的日本企業一步步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日本製造”這個標籤也從廉價、質量堪憂的形象轉變成了“質量優於美國貨的可信賴產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繼50年代紡織品貿易摩擦後,家電、半導體、汽車等日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又引發了新一輪的貿易摩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兩國貿易關係緊張時,並不是所有在美國擁有地位的日企,都有盛田這樣一位總裁。那時日本的大企業家鮮少接受美國媒體採訪,不願在公開場合露面。與那些神祕的日本商人相比,盛田簡直是一位最佳公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盛田昭夫的姿態並不是一味奉承與迎合,相反,在美國的生活經歷讓他更加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尤其是與別人不同的觀點。他絕不是一個“爛好人”,如果他認爲政府或企業的決策不妥,便直接批評,批評美國,也批評日本,同時對於他認可的事又不吝讚美。人們欣賞能獨立思考,獨立做判斷的人,尤其當這種特質出現於一個標準美國夢的企業創立者身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1年,朝日新聞社駐紐約特派記者下滿村子開始深度採訪盛田昭夫,將要成書時,盛田昭夫建議,以第一人稱講述的自傳,先用英文在美國出版。那個時期,日本對美出口佔據日本總出口的39%,處於最高點,美日貿易關係也空前緊張,美國貿易代表向日本發起了超過20例301調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起的,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的調查),在這之前幾年,日本對美國彩電的出口,約佔美國進口彩電的90%。彩電是索尼在美國市場的重要產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盛田昭夫將這本自傳定位爲“日本人對美國和世界的發言”,希望在兩國關係緊張時,這本書能讓美國人更理解日本和索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於是下滿村子先將採訪錄音用英文整理成書,然後找到了《時代》雜誌的日本分局局長,一個完全不懂日本的人爲她糾正潤色,盛田昭夫確認過後,這本用時5年寫就的自傳在美國出版,一上市就成爲暢銷書,之後被翻譯成了26種語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中國,這本書先是被譯爲《索尼的故事》,近幾年又更書名爲《日本製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經營學》出版。30年過去,購買這本書的人在國內外電商網站上評論說,這是一本以美國人習慣的閱讀方式寫的書,是一本公關教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文中一些直接引語和細節也多是從此書中揀選。這本自傳的前半部分,從盛田昭夫小時候癡迷於自制收音機講起,然後敘述經歷戰爭,又在戰後白手起家的故事,後半本則重點對比分析日本企業與世界各國,尤其是美國企業的異同,並且對貿易摩擦發表了看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哪怕是講述經歷,盛田昭夫也時時刻刻對比着日美兩國在方方面面的差異。從經濟決策到人的思維方式,從僱傭關係到孩子的教育,從政治環境到如何處理舊報紙。推崇終身僱傭制的盛田,在遇到索尼的美國高管跳槽時,先是氣憤,後來又驚訝於對方在展銷會時能若無其事地跟自己打招呼。他用這類事例去讓美國讀者瞭解日本企業家的所思所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盛田從企業的角度訴了苦,對未來寄予了希望,還解釋了一些誤會。比如美國的車企都喜歡日本車,他們爲了能多獲得一點日本車進口配額,是如何爭得不可開交。可同時美國政府又要求日本車企“自發限制”對美出口量,爲了選票,政客們呼籲“拯救”陷入困境的美國本土汽車廠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書裏盛田表示,美國是日本的最佳合作伙伴,日美兩國的經濟應該是相互依存關係,美國人具備公平精神,而日本只要坦誠相對、據理力爭,對方必然會聽取意見,甚至改變想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盛田昭夫認爲美國商業模式的軟肋,是過多的律師和打不完的官司。觀點與IBM前總裁約翰·奧佩爾寫的《訴訟成災的美國》一文類似:無處不在的律師和曠日持久的訴訟,已經成爲美國商界的巨大障礙。\u003Cstrong\u003E盛田還剔除人口差異因素,對比了美國與日本的律師從業者比例,結論是美國努力培養律師的同時,日本則在努力培養技術人才。\u003C\u002Fstrong\u003E他去哈佛大學演講,當着臺下律師們的面,把索尼在美國成立公司時遇到的法律麻煩一吐爲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0年,一家美國的電視機廠商以反壟斷、反傾銷爲名,對索尼提起訴訟。索尼的法務人員加上聘請的外部律師團隊,爲此案折騰了10年時間,費城地方法院才駁回了對索尼的起訴,讓盛田昭夫無語的是,又花了兩年半時間,上訴法庭纔對這個判決做出裁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索尼的法務團隊並沒能閒下來,緊接着美國的彩電廠商與工會聯合,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訴狀,要求對日本向美國出口的彩電加稅20%。在兩國政府協商後,日本像之前在“紡織品戰”、“鋼鐵戰”,之後在“汽車戰”時的表現一樣,“自發限制出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二十年裏,每當日本受到美國對於日本開放程度的批判,日本政府的回應基本都是,“我們會妥善處理”。盛田昭夫說:“日本政府的做法實在非常笨拙,既然遲早要開放,那還不如在一兩個階段內來一次令世人矚目的大轉變,然後毅然表明自己立場。可日本政府卻像擠牙膏一樣,每被敲打一次,就開放一點兒……日本政府簡直就像在玩躲避球遊戲,只知道縮着脖子,迴避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在1976年與盛田昭夫合著了一本書,以二人對談的形式探討日本當時的問題。松下幸之助對書中的批判性言論有所擔憂,怕影響到未來松下的生意。盛田昭夫倒是不在意,他對松下老先生說,如果我們都以維護商業利益爲由保持緘默,那日本的經濟早晚會完蛋。於是他大膽抱怨,書順利出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盛田昭夫不僅僅只抱怨。\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總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他經常和歐美的議員們交換意見,通情達理的議員們私下告訴他,一旦自己所屬選區裏頗有分量的選民,把當地失業率歸咎於日貨入侵,那麼他們就只能在公開場合擺出強硬姿態,批評日企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盛田昭夫與那時的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之前的兩任國務卿、前國防部長、摩根銀行高層都多次見面,互通信件,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強調兩國和諧合作的益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9年,盛田昭夫參加首屆日美智囊會議,由他參與撰寫的報告書中建議:日方的談判者應該儘量以明確的態度表明立場,對於美方的批判,應該予以正面反駁,並強調自己的主張。\u003Cstrong\u003E一味地沉默只會讓人覺得你默認了對方的觀點;而一味地否定只會讓人覺得不可理喻;應該以對方理解的方式進行交涉,或者以堅決的態度予以反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盛田昭夫的社會職務也越來越多,光1985年,他不僅開始任日本電子機械工業會會長,爲了呼籲廢除美國一些州針對外企的“單一徵稅制”,他還作爲經濟團體聯合會的使節團團長,積極遊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美國一些州施行單一徵稅制,這是盛田一直強調應該消除的非關稅貿易壁壘。\u003C\u002Fstrong\u003E他作爲團長的使節團,先是拜訪美國各州的駐日代表,表明單一徵稅制會讓日企喪失對美國的投資熱情,不敢在美國建廠,從而導致當地就業率和稅收的減少。他們在寫給州長中的信中也如此表示,州長們當然強烈希望日企在自己的州建廠,於是邀請使節團去實地考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到一處,盛田昭夫就被要求做演講。當時華盛頓有不少批評言論,爲了消除敵意,日本使節團把“反對單一稅制”的訴求,包裝成了“調查投資環境”。當然,是否施行單一稅制是評判投資環境的重點考量因素。盛田昭夫每次演講都會不厭其煩地重複:捍衛自由貿易,發展世界貿易,用切實可行的方式解決日美之間的貿易失衡問題,使節團會把此次調研投資可能性的結果報告給日本各大企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國各州對潛在投資者自然是熱情歡迎,哪怕他們帶着政治目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中俄勒岡州長就動用了直升機、當地各大媒體,並對盛田昭夫承諾,俄勒岡州勢必會修正稅法。因爲州長鬚說服議會,所以盛田當時並未盲目樂觀,誰知道他的訪美之行結束沒幾天,俄勒岡州就正式廢除了單一稅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次遊說,盛田昭夫還與伊藤忠商事的董事長一起拜訪了白宮,與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會談,副總統布什和國務卿舒爾茨亦出席。他跟里根說,美國一定要保持自由市場龍頭老大的位置啊,然後強調了日本商界人士對解決日美貿易失衡問題所做的積極努力。而里根對盛田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單一徵稅制使你們焦慮不安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俄勒岡州,印第安那州包括州長副州長、州參衆兩院的多數派領袖,甚至反對黨的州候選人,都在保證書上籤了字。保證書保證,如果索尼建廠,該州就廢除單一徵稅制。那次訪美之行過後,除了加州之外,其它施行單一稅制的州都陸續取消了該稅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盛田昭夫後來感慨,“雖說政治家和跨國企業家之間的鴻溝難以輕易填平,但產業、商業、金融領域的有識之士在推進國際戰略的同時,也應該同心協力,擔負起與政界對話的責任”,\u003Cstrong\u003E“改變制度絕非易事,需要強大的政治及道義力量,我希望各國首腦務必鼓起勇氣,迎接這一挑戰。至於我們這些民間人士,自然也會鼎力相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盛田昭夫在美國四處奔走的之後兩年,東芝公司也開展過在後來被稱爲“草根遊說”的行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東芝機械向蘇聯出口了一種數控機牀,美國國防部認爲,東芝賣給蘇聯的這種設備,幫助蘇聯核潛艇成功降噪,導致美國立即喪失了水聲探測蘇聯潛艇的能力。同時,東芝的行爲違反了“巴黎統籌委員會”約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對可能罰款150億美元、對東芝所有商品加收100%關稅、停止從東芝進口任何商品5年、關閉東芝在美國所有工廠等嚴厲懲罰,東芝花費900萬美元,在美國50多家報紙上整版刊登“悔罪廣告”,\u003Cstrong\u003E動員所有在美國的員工,讓他們分片區地,挨個說服535個聯邦議員,聘請美國前總統資深顧問和國會資深議員疏通政界,同時發動通用電氣、摩托羅拉等幾百家大小企業像國會和各界陳情。\u003C\u002Fstrong\u003E當時的日本首相中曾根也向美國道歉,在國會演講,批評東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8年,里根簽署的最終處罰可謂輕之又輕,對東芝幾無傷害,第二年東芝的營收還破了歷年最高記錄。直到2017年,日本仍是爲美國遊說產業貢獻最多營收的國家。\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原子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美國落向日本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盛田昭夫正喫着當時日本能喫到的最奢侈的飯,白米,身爲正在軍隊服役的科研工作者,他的第一反應如夢初醒,原來美國真的擁有了製造原子彈的能力——這是一種鐵證——日美之間的技術差距已是天壤之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顆原子彈落向長崎時,盛田昭夫想,未來的日本需要儘量多的人才,“或許有點自以爲是,但我當時的確有一種使命感,作爲一名年輕人,將來我可能會爲自己的國家做出貢獻。”後來盛田在自傳中回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爲家族的釀酒企業,盛田昭夫小時候住在名古屋的白璧町,自家的院子裏有網球場,豐田汽車的豐田家族是他的鄰居。父親總讓年幼的他旁聽公司開會,在管理企業時對他言傳身教日本式的思維:\u003Cstrong\u003E只有找出能夠實現雙贏的利益共通點,才能達成自己的目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1085209680333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