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qncuJAS1JqXY\" img_width=\"400\" img_height=\"273\" alt=\"從工業熱土到文創高地 之江畔一座水泥廠的“逆襲”\"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藝創小鎮象山藝術公社鳥瞰圖。\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qncuaBukzC3o\" img_width=\"400\" img_height=\"299\" alt=\"從工業熱土到文創高地 之江畔一座水泥廠的“逆襲”\"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原雙流水泥廠機修車間。\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qncuuBKJP037\" img_width=\"400\" img_height=\"600\" alt=\"從工業熱土到文創高地 之江畔一座水泥廠的“逆襲”\"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現中央展廳。\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qncxc6DmRHik\" img_width=\"400\" img_height=\"300\" alt=\"從工業熱土到文創高地 之江畔一座水泥廠的“逆襲”\"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原水泥廠舊廠房。\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qncxK6h8fO7p\" img_width=\"400\" img_height=\"266\" alt=\"從工業熱土到文創高地 之江畔一座水泥廠的“逆襲”\"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現時尚辦公樓宇。\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qndACCuLvuoO\" img_width=\"400\" img_height=\"267\" alt=\"從工業熱土到文創高地 之江畔一座水泥廠的“逆襲”\"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仲夏時節,當你走進藝創小鎮,撲面而來的是與衆不同的藝術氣息——青山翠谷間,鋪陳着一大片青草地,20餘米高的巨型水泥圓筒,或兩兩並立,或錯落起伏,現代式的景觀電梯分明,依附在老式的水泥建築旁,牆上斑駁的標語,彷彿把你拉回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似廠非廠,恰如穿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0年前,紅火一時的雙流水泥廠機器轟鳴,將水泥運往杭州城的角角落落,見證着城市的繁榮興盛。而今,戛然而止的生產線湧動着的是無限創意,爲杭州擁江發展和文化產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江畔,從工業到文化的轉變,是城市進階的必然之路,也見證了杭州人守正創新、行穩致遠的奮鬥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爭議中重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廢舊水泥廠到標杆文創園\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次站在藝創小鎮的大草坪上,原雙流水泥廠職工老張,依稀記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上世紀70年代,因爲背靠石龍山,西湖區轉塘街道一帶成了杭州近郊的建材工業區和水泥生產的重要基地,“轉塘水泥”的名聲也由此打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老張說,原杭州雙流水泥廠是一家規模相對較大的區屬集體企業,該廠建有三條水泥生產流水線,採用機械立窯生產工序,年產水泥達25萬噸。該廠生產的“杭力”牌水泥在市場上非常暢銷,杭州的許多大型工程,“像1985年建設的虎跑路及杭州市府大樓、新僑飯店、錢塘江南北堤壩等,選用的都是‘杭力’牌水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紅火一時的工業生產,終究敵不過時代的洪流。因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從2000年起,石龍山沿線的水泥廠相繼關停,其中也包括原雙流水泥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6年,杭州市提出要打造全國文創中心,西湖區作爲主戰場提出要打造全國文創強區。2008年前後,北京798園區的成功,促使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工業遺產改造的熱潮。在這樣的背景下,2008年,原雙流水泥廠在停產近10年之後,開始了鳳凰涅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8年4月7日,藝創小鎮1.0版——“鳳凰·創意國際”有限開園。據當時的杭州日報記載,“廠區裏6個外形高大類似煙囪的熟料房和生料房,變成可供創意企業入駐的工作室,原來的成品車間則成了接待廳,兩個機修車間,今後用來舉辦時裝、美術藝術展等小型會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實,當時圍繞這些老廠房的改造充滿了爭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參與園區改造設計的中國美院教授俞堅回憶,一開始,大部分人建議園區建築造型風格上要誇張一點,顏色鮮豔一點,才符合創意園區的風格。但在一些入駐園區的創意人士和建築專家的堅持下,園區原有風貌得以保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廠區內的大片彩鋼棚拆除之後,騰出來中間的大空地又出現了爭議,有人建議建一個美術館或建一個其他的功能建築,但最後經過多次方案討論,大家還是覺得在水泥廠中間留一塊大草坪,一是可以體現這裏的優美環境,同時也能反映創意園區的一種人文氣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8年,水泥廠改造時,西湖區與中國美院開啓了區校合作,整合“鳳凰·創意國際”周邊資源,組成杭州市“之江文化創意園”。2010年,園區被國家教育部和科技部認定爲國家大學科技園。“這個認定是小鎮從1.0版本的單點園區發展,向組團發展的2.0時代進階。”藝創小鎮相關負責人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守正且篤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招不來好企業到領軍企業扎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8年,杭州市推出了十大文化創意產業園,除了之江文化創意園,還有西湖創意谷、運河天地文化創意園、西溪創意產業園、湘湖文化創意產業園、濱江卡通城等。與其他園區相比,之江文創園除了工業遺產改造的“噱頭”,其他區位、配套、交通等方面並不佔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藝創小鎮最早的一批員工,園區招商科科長吳惠霞還清楚地記得當初招商的困境。“到2008年4月有限開園時,入駐小鎮的企業一直是個位數。”她回憶說,“當時紫之隧道沒有開通,我們走雙向兩車道的留泗路,單程需要1.5個小時,遇到堵車兩三個小時都不一定。引進的企業很難招到員工,招到了也留不住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8年,在園區的爭取下,189路公交車成爲進出園區的唯一一班公交車。由於園區周邊條件不好,園區就自建商業配套,再後來出資配套來往園區的班車,每年斥資上百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大的轉機來自2010年10月,園區被國家教育部和科技部認定爲國家大學科技園。“這塊金字牌子,意味着從國家財政部一直到西湖區,對入駐園區企業都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吳惠霞說,針對大學生創業者,園區內有3500平方米辦公場所,3年內給予房租補貼。不同行業還有不同的扶持政策,“比如影視類企業,只要落地在小鎮,可以給予三年內對於區財政貢獻部分全部返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項氏三兄弟影業正是在這樣的滋養下得以壯大。2010年,懷揣着共同的電影夢,項氏三兄弟項秋良、項河生、項水柳租下園區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間,開始了創業之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創業之初,兄弟三人一手承包了所有工種,編劇、攝像、導演、後期、作曲等,園區給予了房租優惠,幫助了項氏兄弟渡過了最初的難關,園區的保安和保潔阿姨也常客串他們微電影中的羣衆演員。“公司註冊、日常管理等問題,都是小鎮工作人員爲我們跑前跑後。”項水柳至今仍然記得自己白手起家時,小鎮工作人員的不辭辛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園區在發展,我們也在成長。”如今,項水柳的新辦公室位於鳳凰·創意大廈二樓,正對着鳳凰山,景色宜人。天氣晴朗的時候,他常常拍下窗外的照片發到羣裏,“誘惑”北京的朋友來園區創業。在過去的一年中,他們出品的單部劇營收均接近千萬元,位居國內網絡影視前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項氏兄弟電影夢越發明晰的同時,園區也吸納了網大影業、美視衆樂等優秀的影視類企業。園內還建有國內領先的攝影棚,形成了一條涵蓋編劇、拍攝、製作、發行、產品交易、雲計算應用和基礎運營服務的網絡影音產業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僅影視動漫產業,文創設計、藝術創作等產業的領軍企業同樣集聚在這裏。截至目前,小鎮已擁有2700餘家文化企業,其中不乏北斗星色彩、藝高文化、魯爾物聯、時光座標、宙宇文化等行業內公認的冠軍企業。武林廣場上演的亞洲最大的3D裸眼光影秀、西湖上的音樂噴泉、G20杭州峯會的LOGO、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徽……這些紅極一時的產品,均出自這些企業之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顧這些年的發展,吳惠霞深有感觸地說:“從整個杭州的文創園區來看,藝創小鎮在堅持大文創方面比較純粹,不以物業出租爲目的,而是以產業培育爲目的。只有產業集羣做起來了,同類氣質的企業才願意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因勢則致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文創設計興盛到數字文化高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勢成變,篤行致遠。藝創小鎮一路走來,始終踏準了時代發展的脈搏,續寫着一段段文化傳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過去,依靠中國美院的人才資源,藝創小鎮一直致力於引進文創設計類企業,彙集了宋建明、何見平、袁由敏等一批色彩、平面、視覺設計的領軍人物,已成爲省內最具實力的設計產業集聚中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杭州提出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藝創小鎮順勢提出要打造“全國最強的數字文創基地”。就在今年5月,喜馬拉雅浙江公司正式落戶藝創小鎮,構建面向全省的有聲圖書館全面閱讀基礎體系。小鎮還陸續引進了估值30億元的數字內容製作商“聞視頻”、浙江省百強成長型企業和“文化+互聯網”十佳創新企業好童星、國內領先的文化產業大數據平臺浙朵雲等一批優質企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6月,《之江文化產業帶建設規劃》在藝創小鎮發佈,這是杭州打造“國際文化創意中心”的主引擎。藝創小鎮再次抓住契機,於去年底,向全球發佈象山藝術公社,打響了全市之江文化產業帶建設的第一槍。象山藝術公社以宋代的《溪山清遠圖》爲藍本設計,一軸兩岸、山水互構、依山傍水,由西向東連接浙江音樂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成爲浙江省首個城中村改造的文化創意藝術街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的藝創小鎮,有着勃勃雄心:謀劃圍繞之江文化產業帶核心區建設和文化興盛行動的產業鏈發展規劃,全面啓動4.0版本建設;大力實施“騰籠換鳥”,紮實推動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完成遊客中心、景區標識標牌等A級景區創建工作,打造獨具特色的藝創形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遠的未來,一座智慧科技、宜居宜業、產城融合的“藝術+”小鎮將款款而來,這顆鑲嵌在之江文化產業帶上的“璀璨明珠”將更加熠熠生輝。圖片由藝創小鎮提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一個小鎮的面孔,窺見一座城市的興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鄭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故事點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每一個面孔都是這座城市抵達世界的背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湖區藝創小鎮,擁有的是一張“杭州雙創”重要表情的面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面是光芒耀目的新經濟,它們體態輕盈、商業模式新穎、成長爆發性強;另一面是面積巨大的老廠區,它們相對重資產、環境堪憂,亟待升級。“創新活力+品質生活+歷史文化”的發展形態,恰恰戳中了藝創小鎮謀求前行路上面臨的痛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廢舊水泥廠的轉型,到商業配套的從無到有,再到“全國最強的數字文創基地”的提出,“產業要升級、環境要改善”雖是一個宏大命題,卻落腳於一個個樣本企業和平臺的點滴寸進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藝創小鎮裏那些工業遺產改造、文創設計、文化標杆、校企合作,無不書寫着這個城市的“雙創”傳奇。他們是杭州的臉書,也是杭州的精神名片,更是杭州的活力與底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是,我們就會明白杭州“錢塘自古繁華”的基因,就會明白這座城市華麗轉身所蘊含的創意與詩意——不忘初心,擁抱變化,優雅升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認識這張面孔就是認識這座城;相信這張面孔,就是相信這座城。\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98719519463886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