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2015年,李非導演的《命運速遞》在\u003Cstrong\u003E第9屆FIRST青年電影展\u003C\u002Fstrong\u003E橫空出世,獲得競賽單元\u003Cstrong\u003E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演員、最佳藝術貢獻四項提名\u003C\u002Fstrong\u003E,並拿下\u003Cstrong\u003E最佳演員獎\u003C\u002Fstrong\u003E。李非導演曾是姜文、婁燁等知名導演合作的編劇之一,創作出《邪不壓正》等質量上乘的佳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命運速遞》結構嚴密、條理清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在個人表達中兼顧商業元素,在FIRST驚人首作單元一經亮相就贏得一致好評,其中包括評委會主席姜文的青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年之後,李非重回\u003Cstrong\u003E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u003C\u002Fstrong\u003E,此時他的身份已經不是一名參展導演,而是\u003Cstrong\u003E“一號人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年之間,李非與FIRST青年電影展,以及整個青年導演的創作態勢、創作環境都有了巨大的變化。7月25日下午,銳影的記者在FIRST的主場地索菲特酒店華宮,專訪李非導演。他將會從自己出發給四年後的青年創作者們一些什麼建議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aa24d47763c4bd59e53016a4f19c19a\"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0\" alt=\"專訪導演李非:《兩隻老虎》年內會上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銳 影 X 李 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Q:通過近兩年在FIRST的觀察,我發現很多青年導演在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之前,會去有意無意的模仿大師的作品。他們應該如何找到自己的風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A:\u003C\u002Fstrong\u003E純粹的抄襲或者模仿當然是有問題的,除非像昆汀那種戲仿的表達方式。\u003Cstrong\u003E我覺得,可能每一個電影創作者都是從影迷開始的\u003C\u002Fstrong\u003E,也許最後進入了科班學習,也許最後沒有進入科班學習。但是我想,喜歡電影和大量的看電影都是創作者必經的過程,你所看到過的電影會不自覺地進入到血液當中。你在創作中,並沒有意識到哪些東西是借鑑,但是往往會不自覺的流露出來。當然,純粹的橋段模仿就是抄襲了,可你不得不說還有一方面是風格和樣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能有些影片看起來會特別像某些導演的電影,比如這個像姜文的電影,那個像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或者像費里尼的。我想說,這是不可避免的,不自覺的靠近。而且電影開始發展到今天已經有100多年曆史,電影語言已經非常豐富了,你怎麼拍都會有人覺得你像其他的導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實,所有的藝術創作,包括書法、美術,都是先從臨帖開始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到如何形成自己的風格。比如,你練書法雖然會臨摹顏真卿的字,但你不可能去寫成顏真卿的字。拍電影也一樣,不可能一上手就拍出某大師的作品,而且,即使你拍的跟他一樣,也沒什麼意義。當然,也有少數的天才一上手就拍出很成熟的作品,但是真的很少。如果說給建議的話,我還是強調\u003Cstrong\u003E你要清楚自己想要拍什麼,以及想要怎麼拍,而且不要去想像誰或者不像誰,或者規避開誰。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創作意圖去拍,這可能是找對自己風格的唯一方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Q:您覺得您拍的是類型片麼?您如何理解類型片的定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A:\u003C\u002Fstrong\u003E當然是類型片了,所有的電影應該都算是類型片吧。我對這個其實不是特別的有概念。有一種類型叫做劇情片,除了一些特別實驗的的電影,沒有故事的電影,都是劇情片。但是這又涉及到什麼是故事這個問題。很多電影,就把鏡頭對着一個睡覺的人,或者對着帝國大廈,這個是故事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者我覺得現在已經很少有單一類型的電影了,早年可能會有純粹的喜劇片或者純粹的愛情片,但是現在呈現出來的東西是複合的。比如這個電影可能有喜劇的元素、也有懸疑的、愛情的、情色的。在我的概念裏,類型片就是遵循很多前輩總結出來的創作規律而創作的電影。這也是一柄雙刃劍,做得好會有更多人接受,做的不好會匠氣、刻板。類型片所有的起承轉合,都是算計好的,我不認爲這是錯誤的,但是想算計好也挺難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萊塢的電影A類很多都是絕對主流的類型片,反而是小成本的B級製作的發揮空間會很大。現在呈現出一種趨勢,就是越來越反類型化。像《碟中諜6》中大量的手持鏡頭,風格很不同,《復聯3》的反類型結局,也是類型片呈現出的不一樣的東西。嚴格意義上來說,類型片裏不應該有這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Q:一部電影最重要的就是劇本,而類型片的劇本可能更爲重要一些,因爲邏輯性的要求更強。您覺得好的類型片劇本應該是什麼樣的?以及您有什麼建議給青年的創作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A:\u003C\u002Fstrong\u003E所有的創作劇本都很難。標準的類型片劇本中情感表達都是淺一些的,因爲要照顧大衆的審美。相比之下,錫蘭的劇本可能要更難寫,沒那麼類型但試圖挖掘更深一層次的情感和人性,那種劇本需要創作者更敏感的去觀察生活、觀察人、觀察自己的生存狀態纔可能做出那樣的東西。所有的劇本都是非常難把控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的類型片的劇本一定是符合規律的,有起承轉合。小學時候,老師教過我們寫作文“虎頭、豬肚、豹尾”,首先開頭要吸引人,中間要飽滿,結尾要像豹子甩尾一樣抽一下,這是類型片劇本要做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說給建議的話。\u003Cstrong\u003E我建議青年導演不要去規定爲誰而寫。\u003C\u002Fstrong\u003E就算是爲了觀衆寫,你又爲哪一類觀衆寫呢?是爲內蒙觀衆寫還是爲西寧觀衆寫,還是爲北京觀衆寫呢?每一個觀衆的品位都是不一樣的,全照顧到基本是不可能的。\u003Cstrong\u003E一旦你把自己打開了,爲自己寫,寫出來的東西打動了自己,我想觀衆反而會更真切的感受到你的真誠表達,那個是最重要的。\u003C\u002Fstrong\u003E你寫出來的東西,連你自己都打動不了,那你怎麼去打動觀衆?你怎麼敢判斷這樣的作品就能打動觀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很渴望有這樣的能力,準確判斷出觀衆喜歡什麼,我就給觀衆喫什麼,但是創作者做不到,而且有時候精於算計的作品反而很難打動觀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年輕導演沒有那麼多資源、沒有那麼多錢,可就因如此,更應該真誠的表達自己。好萊塢的A類製作,他有視覺效果、有明星,靠這些就可以吸引觀衆。年輕導演什麼都沒有,只有一腔創作熱血,你靠什麼來吸引觀衆呢?你就得先打動了自己,你要確定你真的愛它,你想跟觀衆去分享這些情感,這很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Q:如何平衡類型片中商業需求和個人表達的矛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A:\u003C\u002Fstrong\u003E他是一個選擇的問題,涉及到成本。出品方和製片方有這樣的要求很正常,因爲人家花錢了。如果你成本不高,你就不用太考慮回收資金的壓力,但如果是大製作,你就不能不考慮這些,這是一個職業工作者的責任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且是不是商業,有時候是從結果上看的。一個電影大賣了,我們說它是商業片,一個電影沒有大賣,我們就會說他不夠商業,這沒法倒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Q:非專業的導演和編劇在進入到這個行業之後,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更大的團隊、更多的資金。這是雙刃劍,一方面會有更多的錢來支持你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會有各種不適應。您有什麼建議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A:\u003C\u002Fstrong\u003E我覺得進入到正規的製作流程中,對於一般的導演來說,應該是更好一些。從我的經驗來談,我覺得沒有什麼適應不適應的,錢少的時候,你追求你想要的那些東西,可能會很難,錢多了以後這些就會變容易,會有更專業的團隊、專業的演員來配合你完成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錢多了以後,很多導演反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個是最麻煩的。所以還是要清楚自己想拍什麼,想表達什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Q:近兩年您來到FIRST青年電影展,看到了哪些特別喜歡的作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A:\u003C\u002Fstrong\u003E我看到的都很喜歡,不是敷衍。所有的導演,只要我感受到主創團隊付出的心血,我覺得都是一樣的。至於是否喜歡,這個裏面摻雜了太多的個人因素在裏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Q:新作品《兩隻老虎》現在進展怎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A:\u003C\u002Fstrong\u003E《兩隻老虎》目前是在後期製作中,2019年年內會上映。\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right\"\u003E銳影Vanguard編輯 | 致遠君\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right\"\u003E✪▽✪歡迎轉載,但一定要\u003Cstrong\u003E註明來源和作者\u003C\u002Fstrong\u003E喲\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9369656334798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