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快递业失信主体“黑名单”真的要来了!南都记者获悉,为加快推进运输物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制度,8月1日,国家发改委就《运输物流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到,运输物流行业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寄递禁止寄递物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因服务质量问题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引发恶劣社会影响、严重危害个人信息安全等情况,都应按照规定程序列入“黑名单”。\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t1bOf2oQDx85\" img_width=\"750\" img_height=\"460\" alt=\"物流业黑名单认定标准来了!有泄露信息、服务恶劣等情况将被拉黑\"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意见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部门依据在事前、事中监管环节获取并认定的失信记录,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制度,按程序将涉及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社会危害较大的违法失信行为的运输物流行业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以下简称失信主体)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实施信用约束、联合惩戒。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截至2021年12月31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因服务质量问题引发恶劣影响将被列入“黑名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运输物流行业市场主体是指从事运输、仓储、装卸、配送、代理、包装、流通加工、快递、信息服务等物流相关业务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和个体工商户;有关人员是指负有直接责任的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及从业人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都记者梳理注意到,意见在“认定标准”章节细分了十类,涉及运输物流行业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道路货物运输领域、公路货运站场经营领域、水路运输\u002F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领域、国际货运代理领域、海关监管领域、铁路\u002F民航运输领域、快递领域存在所列情形之一(如伪造、买卖、转借相关材料、造成重大人身财产损失事故、存在走私、吸毒、犯罪行为等),应按照规定程序列入“黑名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依据意见,以快递领域为例,运输物流行业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在申请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过程中,申请人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的,寄递禁止寄递物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引发恶劣社会影响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或存在对个人信息进行泄露、篡改、毁损等行为的,因服务质量问题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引发恶劣社会影响的,应列入“黑名单”。\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t1bPe6bplG52\" img_width=\"750\" img_height=\"579\" alt=\"物流业黑名单认定标准来了!有泄露信息、服务恶劣等情况将被拉黑\"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意见提到,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因违法违规行为,被依法吊销快递经营许可证,或存在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的严重违法失信行为,需实施联合惩戒的,也会被列入“黑名单”。认定部门(单位)在“黑名单”认定前可根据需要履行公示程序或采用其他有效方式告知失信主体。自然人被列入“黑名单” 的,应实行事先告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失信主体列入“黑名单”有效期原则上为1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都记者此前曾报道,去年下半年至今,快递行业先后出现了多起由末端服务问题衍生出的重大社会事件,引发了一系列舆论反响。先是2018年9月发生的中通一快递员送货上门时性侵女客户的事件,彼时中通方面回应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全网员工行为规范的信用体系建设,并完善违法违纪人员“黑名单”制度的建立。今年5月,又有网友称在寄件时遭遇了上门取件的圆通速递寄件员强奸未遂。6月,涉及圆通、顺丰的两起“快递员遭恶意投诉”先后登上微博话题热搜榜单,持续引发外界对于建快递行业主体或用户“黑名单”的探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月12日,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快递企业不仅要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从业人员的基本权益,抵制恶意投诉行为,他同时还透露,中国快递协会目前正在研究建立不良用户“黑名单”制度。但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界定恶性投诉事件、设立相关处理机制、建立不良用户“黑名单”等等还将存在不少挑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9日,国家邮政局公布印发的《关于支持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再度强调强化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全行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完善快递业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实施快递行业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探索对守信快递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着力提高全行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行业组织牵头,共建共享不良用户或不良快递员黑名单信息很重要。”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告诉南都记者,快递行业的加盟模式和即时物流平台众包模式下,一线人员流动性大,黑名单惩戒机制利于从全行业构建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的市场环境。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类似的举措形成行业约束,有利于避免前述事件一再发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此次公布的意见进一步对“黑名单”信息共享和发布进行了界定,比如需要包括相关主体信息、法定代表人身份信息,以及列入“黑名单”的事由。国家相关部门应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于每季度首月10日前将本领域新产生的“黑名单”信息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中国”网站于每季度首月15日前,将认定生效的“黑名单”向社会公众发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利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国”网站,开展“黑名单”的汇总、交换和发布,推动实施联合惩戒。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等国家相关部门负责职权范围内“黑名单”认定标准的制定。对存在失信行为但严重程度尚未达到“黑名单”认定标准的失信主体,相关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将其列入诚信状况重点关注对象名单,实施严格监管措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据介绍,失信主体列入“黑名单”的有效期原则上为1年,届满自动退出。有效期结束前,失信主体可以通过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等方式修复信用。发改委称,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截至2021年12月31日。意见印发之日前发生的违法失信行为不列入“黑名单”。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19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4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采写:南都记者傅晓羚\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12842503136923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