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gQ3ADEjaWC\" img_width=\"440\" img_height=\"293\"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俏麗的來水亭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京東直門北大街甲6號院,是一幢幢高樓組成的“清水苑”居民小區,它是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的金牌居住區。走進高樓林立的小區中,有一處鬧中取靜的地方。空寂無聲的偌大廠區裏青草覆地,樹影婆娑,塘魚漫遊,鳥語花香,彷彿是人間的世外桃源,這就是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如今已被開闢爲自來水博物館的北京自來水廠舊址。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精美的建築羣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進入博物館院內,是一塊足球場般的巨大草坪,綠草茵茵之上是鳥兒們的樂園,蟬鳴四起聲中,一座座古老的水工建築是那樣的奪人眼目。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gQMGwp72Dp\" img_width=\"440\" img_height=\"304\"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聚水亭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建於巨大草坪西北角高臺上的一座圓形建築物是聚水井。豎條形的長窗等距的分佈在圓弧形的牆面上,窗扇被窄小的窗欞疏朗分割,露出秀雅的清美之態。它的大門東向,臺階上平臺的方形孔蓋是檢修閘門的地下通道。聚水井建於1940年,時值北京大旱,爲了擴大供水能力,取地下水作爲補充水源,以解孫河水源的不足,當時在自來水廠院內共打了五口井,五口井的水源在這裏彙集,通過消毒後送入清水池。這些井的井蓋、井鎖都是銅質的,雖歷經歲月風塵的磨礪,至今仍保存的完好如初。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gQeDiYw6UH\" img_width=\"440\" img_height=\"302\"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當年的聚水井的銅井蓋、銅鎖完整的保存在聚水亭內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聚水亭的東側隔塘相望的是一座圓形具有歐州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叫來水亭,它是北京自來水廠的早期建築,建於清末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來水亭分爲上下兩層,首層外環十餘根愛奧尼式白色廊柱,廊柱上下線腳加以磚雕的花飾顯露出了西洋之美。廊柱之上承託的是一圈平臺,平臺邊沿鑲砌的一圈白色鏤空女兒牆,更增添了整座建築的嫵媚妖嬈。草綠色的弓穹頂蓋,層層遞進疊落到王冠式的頂尖,在藍天的映襯下,分外搶眼。此亭採用中國傳統“糯米灌漿”的建築手法,灰紅兩色磚的牆體,磨磚對縫,工藝考究,中西合璧,構築精良,整座建築的優美造型給人以清新秀麗、古樸典雅的藝術享受。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水亭內堆砌的太湖石間有一尊漢白玉觀音菩薩立像,她左手手握淨水瓶,瓶口朝下,腳踩蓮花,菩薩身旁是左有一蛇右有一龜、俗稱龜蛇二將的雕像。來水亭系天津德商瑞記洋行設計,宣統二年(1910年)投入使用,它的作用是取孫河水廠的原水,經過消毒後,送入清水池。如今,它雖已逾百年之壽,但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依然是它秀美的身姿。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gQupU5nV5\" img_width=\"440\" img_height=\"293\"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gRNDViww4j\" img_width=\"399\" img_height=\"600\"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金屬構件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水亭的東側,路旁是一組組金屬構件,似乎正在默默訴說着它們過去的風塵雨雪。掩映在金屬構件東側的灌木青草叢中,是一處一米高的像地堡式的建築,水泥抹就的牆面飽經時代風雨的沖刷,顯露出斑駁陳舊的顏色。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glcEDwtuzM\" img_width=\"440\" img_height=\"293\"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第一號水源井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它東端入口處可以看到門楣挑檐上匾額清晰的字跡:“第一號開戶,民國二十八年”。這就是開鑿於1939年的一號井。上世紀三十年代,北京自來水廠的水源地孫河進入枯水期,水位下降,爲了保持和擴大供水能力,當時的自來水局決定取地下水作爲補充水源,於是在廠區內先後開鑿五口水源井,而此井正是五口井中的老大。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緊鄰第一號水源井的旁側,是一座俏麗秀巧的二層小樓,叫更樓。更樓,顧名思義,是夜晚值班的打更人瞭望或休息的場所。此樓佔地爲正方形,分上下兩層,爲便於觀察水廠內的安全情況,朝向廠區的各面,皆裝有六棱、扇形、壺形、圓形等造型各異的窗戶。立面牆體的轉角和窗口由灰紅兩色磚搭配鑲砌而成,顯得詼諧活波。屋頂爲單檐板瓦,四條硬脊攢至頂端聚成圓柱狀的寶頂。縱觀更樓,既備實用價值中又具有中國傳統的藝術特色。今天看來,仍不失爲一件建築精品。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gm41SK3DCC\" img_width=\"399\" img_height=\"600\"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秀雅的更樓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更樓隔綠草茵茵的廠區,向南望去,一根高大的柱狀物在湛藍色的天際里昂首挺立,如鶴立雞羣。獨特的八角造型,磚與磚之間採用糯米灌漿傳統工藝的鋪砌手法,顯得結實異常。它就是建於1908年、達20米高的蒸汽機鍋爐排煙的煙囪。在1931年自來水廠改用電力運行之後,蒸汽機鍋爐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因而此煙囪也一併停止使用。它雖沐浴了百年風雨,現在仍然屹立如初。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gmQBqdLQC5\" img_width=\"399\" img_height=\"600\"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八角形的老煙囪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緊鄰八角煙囪的西側,是高大的蒸汽機房,它是北京自來水廠的主體建築。因是天津德商瑞記洋行承包建設,因而具有濃重的德國痕跡。暗紅色的磚體牆身,也是用糯米灌漿澆築,牆身轉角和檐口處用乳黃色水泥抹面包裹,紅黃兩色搭配,十分醒目。整座機房高大寬闊,偉岸的身軀顯得敦實厚重。那時的中國還不能生產紅磚,因而整座機房所用紅磚全部由德國進口,按當時的物價,一塊紅磚就值一枚銀元。因此蒸汽機房的造價可以說是價值連城。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gmp21ZBYsF\" img_width=\"440\" img_height=\"293\"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墩厚的蒸汽機房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蒸汽機房已改造成爲自來水博物館,它的周圍擺滿了水廠早期用過的金屬構件,它們或躺或立,向人們無聲的訴說着曾經的風雨。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博物館內的沙盤模型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當年最具特色的是屹立在廠區西南角的鐵質水塔。此塔通高54米,總容積750立方米。塔身分爲六層,呈六面形,每面鑲有2條張牙舞爪的番龍,共有12條盤踞塔身。每面裝有的風鈴,在微風中叮噹作響。我們從博物館內的老照片上依然可以看到它優雅的造型,精美的紋飾。試想,如果當年它不被拆除,一定是廠區內一道亮麗獨特的風景。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gn31z4hQEa\" img_width=\"440\" img_height=\"596\"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老照片中的自來水塔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博物館向南數十米,有一座精巧的二進四合院,是清末自來水廠的辦公用房。大門面闊三間,中爲券門,磚木結構。門樓上掛滿了綠翠青靈的爬牆虎,“北京自來水廠”六個紅字在券門上飄動的綠色中若隱若現。前院有北房五間,門樓三間。二進院有北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前出廊,後出廈,飾有倒掛楣子,屋頂爲硬山板瓦清水脊。此院建築精美保存完好。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h9V4LqDo9h\" img_width=\"267\" img_height=\"400\"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h9t9CImx71\" img_width=\"255\" img_height=\"400\"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今、昔北京自來水廠舊址大門門樓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周學熙奉旨辦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歷史上,北京城居民生活用水的來源主要靠井水,但井水多苦澀且不符合衛生標準。清末,一些開明官紳、商人多次向清廷建議,希望在京師興建自來水廠,以解飲水衛生問題,但始終未得到朝廷重視。倒是後來火災頻起,損失慘重,需大量水源撲救,才促成自來水廠的興建。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hA9CjPW67t\" img_width=\"440\" img_height=\"575\"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周學熙(1866——1947年)字緝之,別號止安,安徽東至人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提到北京自來水廠的建立,有一位歷史人物必需提到,此人就是民國初年兩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出生於安徽東至的周學熙 (1866—1947年)。周學熙字輯之,號止庵。清末民初的北方著名實業家,與當時南方實業家張謇合稱爲“南張北周”。周學熙是清廷農工部議員,頭品頂戴。他一生創辦了二十多家民營和官民合辦企業。曾任清廷銀元局總辦,直隸工藝總局總辦,天津道官銀號督辦,長蘆鹽運使,直隸按察使等。從光緒二十七年(1901)起在袁世凱手下效力,協助袁推行“北洋新政”,成績彰顯。後因袁世凱洪憲稱帝,周“堅不附和”,遂請病假“遠嫌疑以避禍”。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的一天,慈禧太后在頤和園召見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袁世凱,說到京城屢遭火患而問袁“防火有何善政?”時,袁世凱回答:“以自來水對”。這是因爲袁世凱曾在天津爲官多年,而天津早在4年前,即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便有了自來水,袁世凱深知自來水帶給人們生活的種種便利。隨後,袁世凱向慈禧太后舉薦“諳悉商情,聲望素孚”的周學熙籌辦北京自來水廠一事。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hAUFEhsiDL\" img_width=\"440\" img_height=\"293\"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老匾額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學熙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初奉旨來京,主持北京自來水廠建設事宜。成立 “官督商辦”的“京師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出任總理,制定了《創設京師自來水公司大概辦法》,確立以股份制募集資金爲公司的宗旨,“擬專招華股暫以洋銀三百萬元爲額”。由於周學熙治理有方,官商具信,三百萬元股金很快招齊。當時,這不僅是北京第一家自來水公司,也是北京的首家股份制公司。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緊隨其後,周學熙以“籌足水源爲第一要務”,深入京郊勘探水源,確定京城東北方向的孫河爲北京自來水廠的水源地。水源地選定後立即施工,同時在孫河橋下游建蓄水攔河壩。在河灘建立泵房,用水泵將河水抽升到淨水池,經過自然沉澱後流進清水池,再經第二泵站,將經過初步處理的水通過兩條鋼管送至自來水廠。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歷經艱難面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京自來水廠的建設初期,曾遇到重重阻力。從孫河水源地到東直門外的北京自來水廠,要鋪很長的管線,中間遇到一個皇族墓地。墓主自恃是皇親國戚,阻撓管線溝的開挖,說管溝的開挖驚擾了列祖列宗,認爲掘地壞了他家風水,並散佈“安設水管硬刨墳墓”的謠言,致使工程停工兩月有餘。周學熙巧妙利用關係,請宗人府出面干預才使事件得以妥善解決。同時,周學熙以朝廷官員名義登報闢謠,並警告對“招搖生事之人”,將“徹究重懲,決不寬貸”。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hArEDEMvp8\" img_width=\"440\" img_height=\"293\"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門樓上的老廠額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天有不測風雲,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慈禧太后相繼駕崩,這在當時是“全國大喪”,內務府通知自來水公司要求出殯路線的路面要“修理平坦”。不得已,自來水公司調動人力突擊三晝夜,對出殯隊伍經過的地段或搶工埋管,或對剛開挖的溝槽進行回填夯實,直到出殯後才復工開挖,工程一停一返,使預定工期大受影響。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施工過程中,德商瑞記洋行不能按期供貨,所供器材與圖紙不符或以次頂好乃至發生水管炸裂等問題,經周學熙親自過問,纔得到解決。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phT2UVuvpM\" img_width=\"440\" img_height=\"395\" alt=\"老工廠藏身居民小區,有了它100多年前北京人才能喝上自來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創建初期供水管線圖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歷經多難,22個月之後,工程終於完工。北京人在1912年終於喝上了自來水。但當時自來水並不受歡迎,許多人認爲從管道出來的自來水是“陰水”,不能飲用,甚至被誣衊爲是“洋胰子水”,銷售極爲困難。自來水公司爲了打消人們的疑慮,反覆登報宣傳和刊登廣告,詳細說明使用自來水的好處,駁斥各種蠱惑人心的謠言,同時採取無償使用、水價減半、對老幼病殘戶送水上門等各種優惠措施,終於使自來水打開了銷路。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肇始於一百年前的北京自來水事業,經歷了舊中國的風風雨雨,見證了新中國的蒸蒸日上。北京的供水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銖積寸累,一路走來。讓我們飲水思“源”,珍惜每一滴水的來之不易。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11625494793473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