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根據天樞智庫消息,7月29日,針對GitHub對伊朗、敘利亞、克里米亞斷供事件,GitHub CEO Nat Friedman做出回應,稱此舉是身不由已。GitHub受美國貿易法約束,爲了遵守美國的制裁,不得不對伊朗、敘利亞、朝鮮、古巴和克里米亞的賬戶實施限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92694ab42a14565a06568cb5975e195\" img_width=\"568\" img_height=\"300\" alt=\"又一個科技卡脖子案例!GitHub對伊朗等國斷供\"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前來自伊朗、克里米亞等地工程師發現,自己的GitHub賬戶突然無法正常使用,有些個人頁面甚至被404。事件發生之後,立即引發巨大關注。伊朗地區一位名叫Hamed的程序員在GitHub創建了名爲“github-do-not-ban-us”的項目進行抗議,要求GitHub對此事進行道歉,並修改限制措施。稍後,這一項目獲得6100+標星,登上了GitHub熱榜第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限制範圍以及應對措施,Nat Friedman表示,限制針對伊朗、敘利亞等受美國製裁國家的私人repo和付費賬戶。開發者依舊能夠訪問公開的repo,開源的repo不會受到影響。想要解除這些限制,相關地區的開發人員只要公開項目就可以。這一方案顯然引發了網友的不滿,受限的用戶根本無法訪問repo,公開更無從談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GitHub作爲全球重要的開源平臺,有效促進了全球技術的發展。但是,從此次GitHub的斷供事件來看,\u003Cstrong\u003E一方面說明美國繼續在全球實施科技霸權主義,另一方面,也進一步給我國警示,一定要在芯片、數字證書等關鍵科技上自立,防止關鍵時刻被“卡脖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久前,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禕在2019南京創新週上提到,\u003Cstrong\u003E開源的本質是把不同國家、不同單位、大學、科研院所,甚至還有公司,不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是有組織的還是閒散的高水平黑客,用一種機制聯結在一起,大家共同打造一個軟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業內有個玩笑,說哪天GitHub倒閉了,中國的AI將會倒退五年。爲什麼?因爲我們所用的很多AI計算框架都是基於國際開源代碼發展而來。” 周鴻禕說道,如果沒有開源軟件,中國互聯網可能不會這樣飛速發展;沒有開源Android系統,中國手機產業可能不會席捲全世界;沒有開源代碼,中國的AI產業可能不會如此蓬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對一觸即發的網絡戰形勢,周鴻禕表示,\u003Cstrong\u003E當前某些國家試圖在跟中國進行技術脫鉤,中國的技術要走自主創新之路,我們一方面要自主創新,另一方面不能把自己封閉起來,要借鑑和擁抱國際上開放協作的方法,其中開源技術就是一個已經被證明是很好的例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天樞智庫,專注於全球網絡安全情報跟蹤和行業分析,致力於成爲我國網絡安全領域的國家智庫和行業智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76644429008128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