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一級致癌物的廣告被叫停 背後是超過500億元的產業

如果你沒聽說過檳榔,那麼你一定不是湖南人。湖南人對檳榔情有獨鍾,但正是這款“植物口香糖”卻有着令人談之色變的危害,即長期咀嚼檳榔極易誘發口腔癌。儘管在檳榔包裝上,印有“長期食用有害健康”的字樣,但仍舊無法阻止檳榔產業的迅速發展。

作爲一級致癌物,檳榔的危害始終沒有被消費者重視,反而各大檳榔企業長期活躍在湖南的各類媒體上。3月7日,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發布《關於停止廣告宣傳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檳榔企業全面停止廣告宣傳,該通知明確了湖南省監管部門已經要求相關企業禁止對檳榔的宣傳。

檳榔是熱帶的經濟產物,卻在湖南地區開花結果,具體原因已很難考證,但有關檳榔的政策,全國各地均有不同,很多地方政府從20世紀90年代起就禁止檳榔的販賣,但湖南省和海南省卻曾一直將檳榔作爲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

雖然包括央視在內的衆多媒體一直強調檳榔會誘發口腔癌,但直到日前,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纔要求禁止進行檳榔的廣告營銷。在這背後,是湖南省超過500億元的檳榔產業。

湖南、海南成檳榔主戰場

早已被認定爲一級致癌物的檳榔,實際上最早是作爲中藥材被使用。有關檳榔爲何成爲了類似“口香糖”的產品,並沒有統一說辭。有說法是在清朝年間,湖南湘潭發生瘟疫,有醫生向患者分發檳榔嚼食,病疫消失。“檳榔治瘟疫”的說法並沒有得到過權威部門的證實,但檳榔習俗卻在2016年入選湖南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根據天眼查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經營範圍包含檳榔的企業約有9284家,其中湖南省的檳榔企業數量最多,共計4058家。其次是海南省,有3732家。其餘所有省份與檳榔相關的企業全部加起來不過1500家。從數字不難看出,湖南和海南成爲了檳榔的主要市場。

但海南並不是檳榔消費地區,由於檳榔爲熱帶經濟作物,海南承擔了檳榔主要的上游生產功能。根據當地媒體報道稱,海南對檳榔產業的發展較爲重視,目前海南省檳榔種植面積爲156萬畝,收穫面積約100萬畝,常年鮮果產量達76萬噸,乾果產量約18萬噸。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有人大代表曾向海南省政府提出《關於扶持萬寧市發展檳榔產業的建議》,萬寧市承擔海南省檳榔種植面積的40%,檳榔等相關產業成爲萬寧市的支柱產業之一。

瓊海市熱帶作物服務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檳榔的黑果市場收購價爲58元/千克,白果70元/千克;2018年,黑果上漲至86元左右/千克,白果100元左右/千克。

海南省加工成乾果後的檳榔主要輸入地就是湖南省,幾乎全數湖南檳榔品牌都竭力將海南發展成爲長期原材料供應地,甚至有的企業不惜高價收購海南優質原籽。例如,口味王集團就在2017年年底與海南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高價收購海南全年檳榔原果的70%。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部分地區也有嚼檳榔的習慣,檳榔西施曾是臺灣特有的現象之一。薛賢堅導演的同名影片《檳榔西施》,就講述了主人公爲了給父親治療口腔癌而做檳榔西施的諷刺故事。

早在1997年,臺灣就出臺了《臺灣檳榔防制日》,目的在於號召臺灣民衆不要再嚼檳榔。隨後,臺灣限制了檳榔在線下的各類推廣宣傳活動。不僅如此,臺灣方面還嚴禁檳榔的進口,加上檳榔種植面積逐步縮減,臺灣的檳榔以及“檳榔西施”產業也在逐步萎縮。

除此之外,與臺灣一海之隔的廈門,早在1996年就出臺了《廈門市禁止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規定》。

“打造中國檳榔文化名城,做大做強檳榔產業,確保檳榔產業銷售收入三年後實現300億元,五年後實現500億元的目標。”而在2017年《湘潭縣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檳榔產業發展的意見》中曾如是寫道。

雖然檳榔早早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定位一級致癌物,但直到2013年央視首次曝光檳榔致癌的危害,才引發了檳榔行業的巨大震動,致使檳榔價格暴跌。這引發的後果就是在當年,湖南、海南的檳榔致癌風波導致兩省經濟損失超過30億元。湖南全省有2萬到3萬檳榔工人處於歇業狀態。

2013年,湖南省檳榔協會出具了《關於對“檳榔致癌”的不同意見及情況說明》。其中的觀點認爲:“當初世界衛生組織認定檳榔爲一級致癌物的報告是以南亞、東南亞及我國臺灣地區的情況爲基礎做出的調查統計或結論,並未在湖南採樣,以這個報告來說湖南檳榔也致癌是站不住腳的。”

“檳榔和口腔癌沒有直接因果關係,完全是混淆視聽。”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嚴謹的說法是“檳榔可以增加患口腔癌的風險”或者“喫檳榔與口腔癌高度相關”。   

上癮問題背後

“檳榔加煙,法力無邊”是湖南人對檳榔“上癮”的真實寫照。“檳榔內含上癮成分,會導致人神經出現興奮、麻痹等,長時間食用檳榔會導致神經對這種刺激的依賴,出現上癮現象。”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劉少偉說。

近年來,市場上各類檳榔推新較快,細辛、麻黃、薄荷、甘草以及生石灰等都是檳榔的添加物。

對此,劉少偉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檳榔自身含有的制幻、麻醉的成分很低,但是很多檳榔的加工商在對檳榔進行加工時會添加一些其他成分,市場上常見的檳榔都是添加細辛、麻黃、薄荷、甘草以及生石灰等,通過這類添加物浸泡過的檳榔對人神經的刺激更大,更容易上癮。

值得注意的是,麻黃曾經也是檳榔的添加物之一,有媒體曾報道檳榔添加麻黃的事件。麻黃中含有的麻黃素有強效的上癮作用,麻黃素可治療咳嗽、哮喘等症狀,但由於有顯著振奮中樞神經興奮的作用,也成爲了冰毒等化學毒品的主要成分之一。但由於麻黃屬於管制藥品,目前大部分正規廠商並沒有將麻黃作爲添加物。

記者在查閱相關資料時注意到,目前檳榔的加工和生產並沒有國家的統一標準,而湖南在1999年發佈湖南地方標準的《食用檳榔》,對食用添加劑做出了要求,在2004年又進一步修改。

菸草作爲具有上癮性的消費品,其利潤空間非常可觀,而檳榔的利潤也遠高於普通快消品。根據湖南當地的經銷商說法,一般情況下,一包檳榔的零售價約爲十元,但一般其出廠價格僅爲三四元,且檳榔的銷售仍舊是以本地爲主,所以運輸費用等非常低,一些小廠商甚至沒有成形的經銷網絡,完全依靠街邊小販的販賣就可以獲得不菲的收益。這些位於湖南的檳榔產品的促銷活動也較多,諸如“買×贈一”“再來一包”等營銷手段,核心還是鼓勵消費者多喫多買。

檳榔產業的頭部企業,在湖南的廣告投放,包括湖南電視臺的節目贊助、地鐵等地曾隨處可見。近年來,隨着檳榔產業的發展,諸如口味王等頭部企業甚至向其他地區的電視臺、網劇進行廣告投放和節目冠名。

爲了開拓市場維度,口味王等大型企業開始推出檳榔的高端產品,其零售價格爲普通產品的2至3倍。根據其對外宣傳,其高端產品在2018年累計銷售超過4億包,其渠道也遍佈湖南、湖北、廣東、江西、海南、貴州等諸多省份。對於此次通告的影響,口味王方面回應稱,企業是被通知的執行方,將全力配合執行協會通知。

根據行業協會的《通知》,所有企業要在3月15日之前,落實停止廣告宣傳的命令。根據湖南當地消費者的說法,近日內,很多商超都開始陸續將檳榔的相關廣告換撤。

“目前,檳榔廠家不斷更新包裝自身,主要是爲了實現‘消費升級’,檳榔過去作爲街巷市井小食,上不得檯面,且消費羣體以中年男性爲主。但目前檳榔在營銷上實現高端化、時尚化,就是要向更多人羣滲透,尤其是青少年。”鍾凱說,“但檳榔這類不利於身體健康的產品,讓青少年接觸並不是好事。”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