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Lz0WGbmS9k8\" img_width=\"960\" img_height=\"640\" alt=\"瑞華的“地雷陣”:劣跡斑斑,爲何不倒\"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2019年7月8日,因涉及康得新百億造假案,證監會對瑞華正式立案調查。 (IC photo\u002F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文共\u003Cstrong\u003E6562\u003C\u002Fstrong\u003E字,閱讀大約需要\u003Cstrong\u003E14\u003C\u002Fstrong\u003E分鐘\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兩週後,證監會、財政部決定,撤銷深圳鵬城的證券服務業務許可,但此時的鵬城早已“金蟬脫殼”,成爲瑞華的深圳分所,原鵬城所長依舊爲該分所黨總支\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書記\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br\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近3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審計工作,都由這40家事務所承包,這相當於某種“特許經營權”。\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br\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國內監管的主要處罰手段是行政責任,但是處罰上限只有禁業和60萬罰款兩種手段,“這部分罰款上交國庫,並不用於賠償投資者”。\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本文首發於南方週末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文 | 南方週末記者 徐庭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南方週末實習生 李永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責任編輯 | 顧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無論是百億造假的康得新,還是手握18億現金卻發不出分紅的輔仁藥業 ,近期爆雷的這一連串奇葩上市公司背後,都有同一家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7月8日,因涉及康得新百億造假案,證監會對瑞華正式立案調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後餘波不斷,截至7月29日,已有近60家企業的IPO項目受到瑞華所事件波及。多家公司發佈\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公告\u003C\u002Fi\u003E稱,因審計機構瑞華所被證監會調查,公司IPO項目被中止審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瑞華是國內第二大會計師事務所,擁有註冊會計師2266人。據同花順問財顯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經瑞華所審計的上市公司年報達318份,審計的貨幣資金合計超過6347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該所歷史上“劣跡斑斑”,近三年來,瑞華就因海格物流、鍵橋通訊、亞太實業、勤上光電、振隆特產、華澤鈷鎳等多起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案遭監管處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過去二十多年,在“做大做強”的監管理念下,以瑞華爲代表的本土會計師事務所通過兼併的方式迅速擴張,但隨着規模的擴大,其審計質量反而不斷下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資本市場的“看門人”,以瑞華爲代表的會計師事務所羣體正面臨一場全民信任危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曾經規模最大的內資事務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中,瑞華在規模和收入上均名列前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注協發佈的《\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2\"\u003E2013\u003C\u002Fi\u003E\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2\"\u003E年會\u003C\u002Fi\u003E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百家信息》顯示,合併後的瑞華2012年年度業務收入24億元,超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的安永、畢馬威,緊隨普華永道和德勤之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瑞華的“做大”是通過一系列合併實現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實行所謂“掛靠”機制,會計師事務所必須由上級主管單位發起設立,並且直接隸屬於職能部門。與此同時,社會上存在着與註冊會計師職能完全相同的另一支審計隊伍——註冊審計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會計師事務所屬財政部管轄,審計事務所則隸屬審計署,二者的資格准入標準、執業規範標準都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後,深圳原野、長城機電、中水國際等財務造假事件相繼發生,引發社會對註冊會計師的執業能力的懷疑。1993年10月,註冊會計師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討論通過,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必須獨立執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隨後,恰在行業清理整頓期間,兩種事務所都加速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財政部數據顯示,1993年後的兩年內,國內會計師事務所註冊數量由1800餘家增至2500多家,審計事務所則由3370家上升至3800餘家。註冊會計師由10700餘人上升至21000餘人,註冊審計師由12700餘人上升至32000多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彼時,各部委、各省級財政廳都紛紛設立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瑞華的前身,隸屬於國家稅務總局的中瑞華會計師事務所,也在這波浪潮中建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盲目擴張引發了審計質量問題,類似瓊民源、東方鍋爐、四川紅光等上市公司財務欺詐行爲層出不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瑞華創始人顧仁榮曾對媒體指出,會計師事務所早期的國有官辦體制,導致了行政干預、部門壟斷、不平等競爭等弊病,這與會計行業“獨立、客觀、公正”的執業宗旨完全相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8年底,全國會計師事務所開始了脫鉤轉制工作,與原先的掛靠單位徹底脫鉤,成爲真正獨立的公司法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0年6月,財政部、證監會聯合發佈《註冊會計師執行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管理規定》,明確會計師及事務所進行證券、期貨相關業務,除了註冊會計師證外,還需另外取得“證券期貨業務審計資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門檻對當時會計師事務所行業而言是比較高的。所以爲了滿足申請條件,就出現了大規模的兼併。”擁有二十多\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2\"\u003E年會\u003C\u002Fi\u003E計師執業經驗的陳力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此後在證券法的兩次修訂中,上述門檻被不斷抬升,會計行業兼併也越加頻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0年9月,由甘肅、寧夏、青海三省區財政廳分別改制而來的甘肅五聯、寧夏五聯和青海五聯事務所三所合併成爲五聯聯合事務所。2005年11月,五聯聯合與北京方圓華信合併,更名爲北京五聯方圓。最後在2009年9月,北京五聯方圓與萬隆亞洲、中磊及其部分分部成立了國富浩華會計師事務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在北京,分別隸屬於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電力部的三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中,瑞華夏、中瑞華、恆信合併改組成立中瑞華恆信,緊接着在2007年12月與中國會計師協會下屬嶽華事務所宣告合併,成立中瑞嶽華會計師事務所,成爲當時除外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外規模最大的內資事務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被催熟的瑞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後來,中瑞嶽華與國富浩華最終走到一起,變成瑞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9年10月,\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國務院\u003C\u002Fi\u003E發佈《關於加快發展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力爭通過5年左右,重點扶持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競爭力、能夠跨國經營並提供綜合服務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三波兼併熱潮發生了。此後三四年間,就有十餘家排名前20的會計師事務所開展重組兼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開始中瑞嶽華對與國富浩華的合併就很謹慎。”曾就職中瑞嶽華的林傑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當時中瑞嶽華已經是本土第一,又有H股的審計資格,合併的意願並不強。尤其在得知國富浩華將深圳鵬城合併後,中瑞嶽華更是對其感到不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因不難理解,深圳鵬城此前曾因涉及金荔科技、聚友網絡、大唐電信等財務造假問題多次遭監管部門處罰。2011年,監管部門發現綠大地欺詐上市,審計所就是深圳鵬城。事件性質惡劣,讓不少業內人士猜測鵬城極有可能被解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久後,在鵬城給上市公司客戶的情況說明中指出,時任國家財政部黨組副\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書記\u003C\u002Fi\u003E、常務副部長王軍曾到鵬城所調研,希望鵬城所能強強聯合做大做強,爲打造中國民族品牌的會計師事務所做出貢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結果是,2012年8月,鵬城將全部團隊火速併入國富浩華,\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2\"\u003E2013\u003C\u002Fi\u003E年4月\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30\u003C\u002Fi\u003E日,中瑞嶽華和國富浩華簽訂合併協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兩週後,中國證監會、財政部決定,撤銷深圳鵬城的證券服務業務許可,而此時的鵬城早已“金蟬脫殼”,成爲瑞華深圳分所,原鵬城所長饒永依舊爲該分所黨總支\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書記\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擔心,鵬城手上還有一百來個上市項目,爆率這麼高。但是也沒辦法,文件直接下來,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林傑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深圳證監局再度對瑞華做出140萬罰款處罰,原因是事務所對鍵橋通訊進行財務報表審計時未勤勉盡責,出具存在虛假記載的審計報告,而鍵橋通訊正是鵬城帶來瑞華的業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策的東風,再\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加上\u003C\u002Fi\u003E行政撮合,確實合併到了一起,但管理上還是分竈喫飯,名義上叫瑞華,事實上還是十幾個山頭,怎麼能不出問題呢?”陳力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依靠“做大做強”戰略,瑞華、立信等本土會計師事務所開始直接與四大抗衡。2015年,瑞華、立信分別拿下了當年行業收入的第二、第三,距離第一普華永道似乎並不遙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擴張後的惡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一度高歌猛進的瑞華跌回了行業第六,當年環比收入大降近\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30\u003C\u002Fi\u003E%。相比之下,在四大中,安永當年收入增長12%,另三家事務所收入增長均超過2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因是,瑞華被證監會處罰暫停承接新三板業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12月、2017年1月,瑞華連續受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並在2017年1月7日被責令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並限期\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整改\u003C\u002Fi\u003E,直至2017年4月恢復承接新證券業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底到2017年一季度,證監會總共發出9份針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公告\u003C\u002Fi\u003E,其中5份監管\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公告\u003C\u002Fi\u003E在2017年第一季度發出,遠高於以往年份。證監會對瑞華、立信、北京天圓全、中興華等6家事務所採取了出具警示函、約見談話、提交書面承諾等監管措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中,瑞華不僅獨領三封警示函,而且被處罰最重,責令限期\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整改\u003C\u002Fi\u003E並暫停承接新證券業務,直至\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整改\u003C\u002Fi\u003E完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季度是年報審計期,這個時候禁業,相當於把你當年的業務砍了,客戶就會流失到其他所,這對會計師事務所的殺傷力很大。”審計業資深人士秦風對南方週末記者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財新、\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澎湃新聞\u003C\u002Fi\u003E等媒體統計,上述禁業通知下發後兩個月內,至少四十餘家新三板公司決定不再聘請其爲財報審計機構,而彼時瑞華服務的新三板企業達到1139家,其中正在衝刺IPO的46家公司和117個正在申報的項目,其上市進程也受到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2015年至2017年,這本來是瑞華最好的三年——規模迅速擴張,收入增長迅猛,一度比肩四大。但遺憾的是,這並沒有帶來審計質量的提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廈門國家會計學院院長黃世忠撰文指出,近期頻繁爆出的惡性會計造假事件,與過去十多年來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熱衷於收購兼併這種外延式發展方式有關。從表面上看,會計師事務所的併購似乎是自發的市場行爲,但實質上是迎合監管偏好所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型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在審計委託時往往設置很多顯性或隱性規模門檻(譬如人員人數和業務收入規模),市場明顯偏好“大塊頭”,捨棄“小個兒”。會計師事務所爲了爭奪這些優質客戶,就通過收購兼併來滿足其要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在本土事務所快速擴張之時,“四大”採取的應對措施卻是“降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一個項目,以往“四大”的收費都要比本土事務所高20%—\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30\u003C\u002Fi\u003E%,秦風明顯感覺到,2012年後,“四大”的審計價格降了下來,尤其是對那些動輒數百萬的大型國企項目。本土事務所手上原本就不多的大項目資源因此迅速流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見過某四大事務所將項目價格直降三成,“硬生生”將一家本土事務所的老顧客挖走,“你的品牌、能力比不過人家,價格又沒有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對價格戰,本土企業也只有“降價”應對,然而由於前期擴張已經付出了高額成本,後期降價空間有限,唯一措施就是縮減正式會計人員的編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秦風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他經常見到,在一個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團隊裏,只有一個項目經理加一個註冊會計師,再加十幾個普通執業人員或者實習生的配置。而在“四大”中,單個審計團隊約爲10—20人,擁有註冊會計師執照者通常在半數以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壓縮人力直接導致的就是審計質量下降,根據中注協2017年度公佈的“會計所近3年被處罰和懲戒的統計數據”,有12家會計師所合計被罰19次,瑞華與利安達各被罰4次,並列第一。28家會計師所77名註冊會計師受到處罰,瑞華、利安達會計師所分別被罰12人、8人。\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Lz0oHLUnhkO\" img_width=\"960\" img_height=\"640\" alt=\"瑞華的“地雷陣”:劣跡斑斑,爲何不倒\"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作爲資本市場的“看門人”,以瑞華爲代表的會計師事務所羣體正面臨一場全民信任危機。(IC photo\u002F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監管之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歷史原因,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權主要在財政部手中,但涉及上市企業,證監會就會參與聯合監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主管部門,財政部要保障行業的充分發展,還要對事務所進行監管,這相當於既當教練又當裁判,難以保證監管質量。證監會以保護投資者名義對事務所進行監督,在上市公司、保薦機構面前又難以平衡執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0年6月,財政部、證監會聯合發佈《註冊會計師執行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管理規定》,這一規定主要依據證券法修訂,但執行機構爲財政部,“當時兩個部門幾乎是寸土必爭。”前監管人士王樂對南方週末記者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照最初的規定,從事上市審計資格,不僅會計師事務所需要取得資格,會計師本人還需另外考試取得證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相當於除了會計師資格證外,你還要再考一個證,才能做上市公司審計。”王樂回憶,這一制度僅存在3年,2005年證券法修訂中被取消,只保留了會計師事務所需要取得資格的條款,原因是會計從業人員強烈反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依據上述規定,證監會有權取消會計師事務所的上市公司審計權,相當於駁回其上市審計牌照。但在王樂印象中,幾乎沒有事務所被吊銷過這一審計牌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說,“重所輕人”是當時監管的風格,爲了呵護事務所的發展,會着重處罰會計師,減輕事務所的過錯,這在某種程度上放任了事務所激進的業務風格,對於審計風控並沒有改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時至今日,擁有上市公司審計權的會計師事務所已經由最初的一百多家變爲40家,幾乎絕大部分事務所都進行了兼併重組,近3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審計工作,都由這40家事務所承包,這相當於“特許經營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最新的證券法修訂草案第三稿,關於證券期貨業務審計資格的內容已被刪除,目前國內執業會計師事務所的數量約爲9005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遏制財務舞弊,證監會還曾嘗試出臺過“雙重審計”制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1年12月,證監會發布規定要求:凡在2002年4月1日之後申請再融資的A股公司,其最近一個完整會計年度和最近一期的財務報告需分別經國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這就是所謂的審計行業補充審計制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一舉措引發行業劇烈反彈,輿論的焦點集中在文件要求補充審計必須由國際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承擔,反對者聲稱這是對於國內事務所的政策歧視,更有甚者以“賣國”形容這一政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迫於輿論壓力,2002年3月證監會做出調整,僅對一次發行量超過3億(含)股的公司、國家有關部門或中國證監會另有要求的公司進行補充審計試點;會計師事務所範圍修改爲“獲中國證監會和財政部特別許可的具備從事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後,該政策只在金融上市企業身上實行。2007年3月,證監會發布《關於不再實施特定上市公司特殊審計要求\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的通知\u003C\u002Fi\u003E》,推行六年之後的雙重審計制度正式廢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怎麼才能“不做假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瑞華屢涉財務舞弊,爲何仍能活躍在資本市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1年,安然公司轟然倒臺,參與財務造假、位居世界五大會計公司之列的安達信公司也因此事件分崩離析。同年,國家會計學院建立,時任\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國務院\u003C\u002Fi\u003E\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總理\u003C\u002Fi\u003E朱鎔基爲學院題下“不做假賬”四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恢復市場信心,美國於2002年通過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即《2002公衆公司會計改革和投資者保護法案》,同時設立PCAOB(美國公衆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PCAOB是歷史上首個註冊會計師行業的獨立監管機構,專門負責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的註冊、檢查、制定準則和執法監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後,美國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足以震動市場的財務舞弊案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較之下,中國資本市場財務造假卻屢禁不止、愈演愈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大光華學院會計學教授、PCAOB諮詢委員會專家保爾·吉利斯(Paul Gillis)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在美國如果被判定財務造假造成投資者損失,會面臨雙重追責:一是美國SEC作爲監管機構可以直接罰款或者起訴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二者不僅將面臨罰款,相關責任人會被追究刑事責任;二是投資者會發起民事集體訴訟,要求上市公司和事務所賠償損失,數額一般巨大,這也是威懾上市公司的最主要手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ST康得(002450.SZ)爲例,如果案件發生在美國,SEC證實*ST康得和瑞華財務造假後會提起公訴,向上市公司提出大額罰金,追究上市公司負責人和審計負責人存在的刑事責任。與此同時,投資人也會組成集體訴訟團隊,要求民事賠償,最終無論勝訴或是和解,賠償金都會被放入SEC專門的公平基金用於支付賠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國內,證監會已經對*ST康得進行了頂格處罰60萬元,並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但如果不進行集體訴訟,投資人幾乎得不到任何賠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投資者\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維權\u003C\u002Fi\u003E律師厲健向南方週末記者分析,目前證監會對於類似案件均以“信息披露違法”來着手處罰,這主要涉及三層責任:行政責任、刑事犯罪以及民事賠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內監管的主要處罰手段是行政責任,但是處罰上限只有禁業和60萬罰款兩種手段,“這部分罰款上交國庫,並不用於賠償投資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厲健表示,對於上市公司造假威懾作用最大的民事賠償,卻因爲缺乏集體訴訟機制難以實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2018年祥源文化(600576.SH)、趙薇夫婦涉及證券虛假陳述案爲例,儘管此案最終判決投資者勝訴獲賠,但首批受害者19人在杭州法院仍是分別立案審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相當每一位受害人仍需要單獨立案、提交材料、繳納訴訟費,訴訟的成本就會上升。\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加上\u003C\u002Fi\u003E這類案件往往耗時幾年,一些投資者在權衡時間成本和收益後往往就不願意起訴。”厲健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美國的集體訴訟模式下,律師主要採用風險代理的模式收費,委託人先不需要支付代理費,案件執行後按照賠償金額的一定比例付給代理人作爲報酬。這相當於鼓勵律師開展集體訴訟業務,並向法院提出儘可能高的賠償金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中國的《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類似事件是不能按照“風險代理收費”,其他案件即便按照“風險代理收費”,收費也不能高於合同標的額的\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30\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厲健近年來的觀察,即便投資者狀告上市公司成功,也少有能拿到足額賠償,“各地法院對於賠償金額的認定、計算都有自己的一套,沒有統一標準,如果直接把上市公司罰到破產了,可能不是監管希望看到的。”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5281897598910403f14df4\" img_width=\"20\" img_height=\"19\" alt=\"瑞華的“地雷陣”:劣跡斑斑,爲何不倒\" inline=\"1\"\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應受訪者要求,陳力、林傑、秦風、王樂爲化名)\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6AhJQT2WiFa4P\" img_width=\"49\" img_height=\"20\" alt=\"瑞華的“地雷陣”:劣跡斑斑,爲何不倒\"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6dx5LsHRWOHjX\"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83\" alt=\"瑞華的“地雷陣”:劣跡斑斑,爲何不倒\" inline=\"0\"\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8582518856142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