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Dark

前不久,"长征"三号(CZ-3)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广电专用传输卫星

——中星6C卫星送抵地球静止轨道,该卫星主要用于广播和通信,负责提供更加清晰、快捷、精准的语音、广播和数据传输业务。

中国航天大猜想:第三个100次发射仅用4年 第四个需要几年?

同时,CZ-3在本次发射升空也标志着"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次数达到了300次,发射成功率达到了96%。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100次发射用时37年,年均发射2.7次;第二个100次发射用时7.5年,年均发射13.3次;第三个100次发射,仅用了4年多时间,年均发射23.5次。尤其是在2018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为37次,第一次让中国坐上全球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的宝座。美国在2018年仅从事了30次火箭发射活动。

同前50次发射相比,"长征"系列火箭后续的250次发射成功率呈梯次递增并处于稳定状态。在"长征"系列火箭第3个100次发射里,其已经把225枚航天器成功送抵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达到了领先全球的97%。

中国航天大猜想:第三个100次发射仅用4年 第四个需要几年?

同样领先全球的,还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整体技术和入轨精度。如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依靠其可靠、安全和环境友好等特性,已经在全球成为了代表中国航天的知名品牌。

可以看出中国航天业正蓬勃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科技水平正在发展壮大。

中国航天大猜想:第三个100次发射仅用4年 第四个需要几年?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更早的3月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发表消息称,由我国最新研制的固体燃料200吨推力级火箭发动机已经成功完成了地面热试车任务,这款发动机将在未来装备在改进型"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上。

这款火箭发动机是专门为商业航天市场打造的产品,也是当前中国航天史上装药量和推力最大的整体式固体燃料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在材料上也有所突破,充分应用了中国科学院在高性能纤维研究领域上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以此次为基础,生产了非金属高性能纤维缠绕复合材料作为壳体。该壳体同此前火箭发动机的金属壳体有很大优势,比如拥有更高的强度,质量也更加轻巧。这款发动机71吨的巨大装药量也较之前的发动机增加了一倍。该发动机采用了诸多前沿新技术,使其综合性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未来能为我国最新的固体火箭提供更强、更具性价比的推力。

中国航天大猜想:第三个100次发射仅用4年 第四个需要几年?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今年将完成4次发射任务,其中包括1次国家发射任务、2次商业发射任务,以及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海上发射基础试验任务。

从2014年开始,中国为私营企业从事航天任务提供了极其便利的发展环境。2015年伊始,作为私营企业的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Landscape)成立时,全体职工只有数十人。到了今天,蓝箭空间已经坐拥200多名员工和技术骨干,正在兢兢业业地在世界拓展中国民用航天的名声,想同美国私营航天企业Space X一较高下。在未来,蓝箭空间想将更多的纳米卫星投射到太空中,这也使中国的民用航天业同国家航天事业一道蓬勃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国家见识中国航天的整体实力。

中国航天大猜想:第三个100次发射仅用4年 第四个需要几年?

对于传统的航天强国俄罗斯,其航天发射的数量长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让对手望尘莫及。然而,俄罗斯近期的航天发射数量略为不佳,直到2016年,俄罗斯彻底失去了领先全球的宝座。在2018年,该国仅仅顺利发射了19次火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