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t5SIcFAbEP4j\" img_width=\"400\" img_height=\"600\" alt=\"新东方老师好|张利蕾:与学生共同进步与成长\"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6\u003E( 来源:新东方)\u003C\u002Fh6\u003E\u003Cp\u003E编者 看到老师的口译经历小编觉得好厉害呀~老师认为英语写作与口译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利蕾老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口译讲求的是短时间内译出与译入语准确得转换,因此跟倾向于意思的传达,格式相对灵活。这类似于我们同学们的限时雅思写作。在我们还不能够直接用英文构思时,写作就相当于是一种翻译,我们需要灵活地运用自己已经会的语言(比较幼稚的英语)表达出比较高深的思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编者 可以举一个例子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利蕾老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考场上如果想要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 “情操”其实是没有直接对应的英语表达的,那就要想一想如何用简单的汉语解释它,然后翻译成英语。那可以说读书可以让人更有品味, “reading can help people develop a refined taste”。与口译不同的是,假如“品味”也不会说,就可以大胆得放弃这一点,不必为难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01 与新东方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加入新东方之前,“英语老师”从未出现在“未来职业”的选项当中。有趣的是,不是老师,却屡屡被陌生人当作是老师,于是,在结束了一段很奇妙但并不是太适合自己的商务工作之后,我加入了新东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时至今日,仍然很庆幸自己的选择,试问还能有那份职业是让别人听我讲那各种“奇奇怪怪“的语言知识,而正是这些知识是可以帮助他们完成梦想的呢?《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在这里陪伴着每位学生一起查缺补漏,共同进步与成长,是一件让人满足的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02 我的难忘土澳回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青岛girl, 从未想过离开这座城市,在家门口的中国海洋大学完成了英语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 谁成想,一次偶然的口译机会开启了我在澳大利亚工作的经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时的工作单位是南澳州州政府一个机构,位于它的首府阿德莱德。在那里断断续续生活的一年时间里,经历了南半球的春秋冬夏。阿德莱德是一个富有文艺气息的小地方。说它小,是因为青岛的面积是它的三倍,人口是它的七倍。 可想而知,城市很大一部分面积都是碧海蓝天,绿树成荫。也许是人们在这里的生活太过悠闲安适, 人们创造出了很多的节日,最有名的是每年的“艺穗节”(Fringe Festival) ,这个同类排名世界第二的节日持续三周左右,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魔术师、杂技、戏剧表演大叔等艺术家,他们会在城市主要街区进行或免费或收费的小型演出,全程都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因此《奔跑吧兄弟》第三季澳大利亚外景就选在了这里,青岛也与阿德在2014年缔结了友好城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地人普遍热情而友好: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在等待某会议开始的期间,跟一位第一次见面的人聊起来充电器弄丢了,而最近又没有时间去买,结果对方就把他的充电器送给了我;因为是一个异乡人,当地的同事就领着我跟另一个德国姑娘一起去Flinders Ranges露营感受澳大利亚最自然的风光,璀璨的银河至今令人难忘;澳大利亚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国家,当时在一个仅有十几人的工作单位,就有来自于德国、新西兰、马来西亚、英国和意大利的同事(有的是二代移民),因为各种机会也交到了来自韩国和波兰的朋友,闲暇时讨论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也是一大乐事。圣诞节期间就陆续参加了波兰、德国和澳大利亚式的聚会活动,中国新年时也与其他文化的人们一同庆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03 教学路漫漫,教研来相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刚刚加入新东方,最令人恐惧而期待的就是每周例行的新教师批课和组内教研了。恐惧是因为理论与实践的匮乏使得自己在其他老师相形见绌,期待则是因为每次的批课与教研都是向各位前辈老师们学习的好机会。本来纷乱的思绪,老师们简单几句话就把逻辑理顺了,有打通备课任督二脉的奇效。除了批课,写作组内的教研一大重点就是分析官方评分标准,针对标准解读、范文分析和对于教课的启发,每次都讨论都是思想激情的碰撞,灵感收都收不住。步入社会之后,我觉得企业给员工最好的福利就是培训。身为新东方的一员,无疑我是非常幸运的。从最开始无从招架每周几次的组内教研,新教师批课等活动,到现在慢慢乐在其中。每次参加培训的时候,也是老师们高手过招,切磋武艺的好时机。Keep learning。这是老师提升自身价值的必须项,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来源:信网-商讯 编辑:古德]\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13237038666599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