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7月31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就“健康中國行動”之防控重大疾病各專項行動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相關專家對其中的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專項行動進行了解讀。\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c0d7e4ee3c247dc973a6135a86faeb7\" img_width=\"900\" img_height=\"383\" alt=\"【讀懂健康中國行動】防病,要動員更多人蔘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地方病防控要啃硬骨頭\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總體上,我國地方病已達到基本控制的水平,碘缺乏病等已達到持續消除水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主任孫殿軍說,但是,大骨節病、克山病、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等地方病目前僅達到基本消除水平,局部地區地方病防治措施並未完全落實,尤其是邊遠和貧困地區,“地方病防控到了要啃硬骨頭的時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孫殿軍說,根據當前我國地方病防控形勢,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專項行動中提出,到2020年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到2022年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大骨節病和克山病危害,有效控制飲水型氟砷中毒、飲茶型地氟病和水源性高碘危害;到2030年保持控制和消除重點地方病,地方病不再成爲危害人民健康的重點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地方病防控行動主要有兩個目的。”孫殿軍說,一是全面落實地方病防治措施,控制和消除地方病危害。目前,全國還有4000多個飲水型氟中毒病區村需要進一步改水或鞏固提升改水效果;大部分飲茶型地氟病病區低氟磚茶覆蓋率不高;某些省份合格碘鹽食用率達不到90%的縣的數量逐年增加。二是加強地方病現症病人救治力度,助力實現全面小康。據初步統計,目前在地方病的歷史重病區,有成人大骨節病病人17.7萬人,氟骨症病人31.9萬人,砷中毒病人0.86萬人,克汀病病人0.8萬人。地方病是病區羣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原因之一,影響了這些病人及其家庭的脫貧致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具體措施方面,孫殿軍介紹,對飲水型氟砷中毒高發地區,將完成改水工程建設;對居住分散、改水成本高的,可結合脫貧攻堅進行搬遷。對飲茶型地氟病高發地區,支持地方政府採取定點生產、財政補貼等措施,降低低氟磚茶價格,推廣低氟磚茶。此外還將開展地方病病人綜合幫扶和救治工作。對大骨節病、氟骨症等患者進行殘疾評定,將符合條件的納入殘疾保障範圍和最低生活保障範圍。\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防控輸入病例是新挑戰\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防控輸入性疾病已成爲傳染病防控的新挑戰。”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肖寧說,伴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及我國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發揮重要作用,走出國門去經商、旅遊的越來越多,輸入性寄生蟲病也伴隨而來,而且呈逐年增多的趨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瘧疾爲例,2017年,我國已沒有本地感染的瘧疾病例報告,報告的2858例瘧疾病例均爲輸入性,且大部分是我國的歸國居民。其他疾病,如血吸蟲病,在我國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蟲病,在非洲和南美有曼氏和埃及血吸蟲病流行,每年有一定數量的輸入。另外,最近兩三年,還發現有輸入性錐蟲病,這種病既往在我國是沒有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肖寧說,在防控過程中,加強了疾病監測體系的建設,特別是信息報告和人員培訓。醫療機構也被納入其中,因爲輸入性病例的發現,往往醫院是第一發現方,接着是疾控中心跟進。“所以,通過系統能力的建設和醫生對疾病認識的提高,我們對輸入性的寄生蟲病防控還是有信心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副主任劉中夫介紹,艾滋病防治不僅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專項行動不僅強調個人應當掌握防治知識和減少危險行爲等,也動員支持社會各界和社會組織發揮優勢積極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同時,在政府層面突出重點人羣和重點環節,提出了落實血站血液艾滋病、乙肝、丙肝病毒核酸檢測全覆蓋,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措施全覆蓋和感染者救治救助政策,綜合提高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的針對性、綜合干預的實效性、檢測諮詢的可及性和隨訪服務的規範性的要求,以實現將我國艾滋病疫情持續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的目標。\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0d0c165f91e4e7a8fe4d81188dc3e96\" img_width=\"3000\" img_height=\"2000\" alt=\"【讀懂健康中國行動】防病,要動員更多人蔘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針對近期媒體上關於我國高校學生艾滋病疫情高發的情況,劉中夫表示,近幾年每年都報告發現3000多名高校學生感染者。青年人處於性活躍期,艾滋病防治意識不強,防控形勢嚴峻。全國疾控部門和高校開展了大量針對青年學生的防控工作。“最近,中國疾控中心針對青年學生開發了一套知識要點、一本防艾手冊、一個宣傳視頻,目的就是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艾滋病防治志願者活動中來,不僅讓自己遠離艾滋病,還要成爲迎戰艾滋病的生力軍。”劉中夫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結核病防控方面,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專項行動提出“肺結核發病率下降到55\u002F10萬以下,並呈持續下降趨勢”的目標。對此,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助理張慧表示,中國目前是全球結核病第二大高負擔國家,每年新發結核病患者數佔全球的9%。“設定這樣一個目標,是我國對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到2035年終止結核病流行策略目標的呼應。指標值之所以定在55\u002F10萬,主要是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制定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健康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3300160805326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