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點評財報顯示,美團點評第四季度營收198億元人民幣,市場預期193.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經調整虧損淨額18.62億元,同比增長34.4%。2018年總收入652.27億元,同比增92.3%,經調整虧損淨額85.17億元,同比增長198.6%。

美團Q4財報發佈,摩拜帶來45.5億虧損 ,收購摩拜這步棋失策了嗎?

2018年10月,美團點評通過內部信宣佈進行新一輪組織升級,公司將在戰略上聚焦“Food+Platform”,並以“喫”爲核心,組建用戶平臺,以及到店、到家兩大事業羣,在新業務側,快驢事業部和小象事業部將繼續開展業務探索,同時成立LBS平臺。

美團CEO王興表示:“2018年在戰略聚焦‘Food+Platform’的基礎上,美團一站式生活服務電商平臺的價值不斷深入人心,這一年我們的業務取得快速增長,進一步擴大了市場的領先優勢。隨着互聯網深入下半場,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迎來新機遇,我們將繼續踐行‘棒大家喫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企業使命,通過技術創新,逐步推動和完善供給側數字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讓商家通過美團獲得強勁增長動力。”

餐飲外賣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市場領導地位進一步夯實

2018年美團餐飲外賣收入實現381.4億元,同比增長81.4%;毛利總額爲52.7億元。餐飲外賣交易筆數從2017年的40.9億筆增至2018年的63.9億筆,增長56.3%;2018年日均餐飲外賣交易筆數1750萬筆。

美團Q4財報發佈,摩拜帶來45.5億虧損 ,收購摩拜這步棋失策了嗎?

從財報數據看出,行業訂單量增長放緩,在四季度同比增長只有35%。王興表示外賣行業的增長已經從短期的,爆炸式的增長逐步過渡到長期的,較慢但更爲持續的增長。過去三年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外賣業務拓展到新城市,新用戶獲取和飯店合作的推廣。未來美團將繼續增加滲透率,主要靠提高購買頻次,改善消費場景和需求新供應商等策略來拉動增長。

阿里已經將88VIP會員與餓了麼會員打通,藉此提高阿里用戶使用餓了麼點外賣的數量和用戶留存率。美團也已經推出按月付費的外賣服務會員,目的是提高點餐頻次和用戶黏性。據瞭解,美團點評也在積極設計跨業務平臺的會員制度,會在一切就緒的時候發佈。

四季度美團積極地提高了補貼比率,來留存高價值用戶,同時也是爲了加強與主要商家和客戶的關係。在保持市場領先地位的同時,補貼比率只有競爭對手的一半,預計在兩方面的優勢將在今年繼續。

2015年-2018年美團點評餐飲外賣營收分別爲17.5億、53.0億、210.3億元、381.4億元。美團外賣業務的商業化比率一直在增強,每單遞送成本都在下降,單位經濟效益不斷提高,這些是規模經濟,也是公司運營效率提高的結果。

到店及酒旅爲消費者提供豐富多樣的本地生活服務品類,提升平臺整體盈利能力

美團到店及酒旅業務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46.0%,實現158.4億元;毛利總額達141.0億元。此外,酒店預訂業務的引領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根據推算,2015年攜程酒店間夜數達9960萬,2017年達到2.09億間夜。短短兩年增長1.1億間夜,絕對增速相當驚人。不過,美團酒旅增長更加迅猛,由2017年的2.1億增至2018年的2.8億,同比增長38.5%。 此處攜程間夜數只是推算,業內普遍認爲2016年美團間夜數就已超過攜程。

美團Q4財報發佈,摩拜帶來45.5億虧損 ,收購摩拜這步棋失策了嗎?

2015年-2018年美團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營收分別爲37.7億、70.2億、108.5億、158.4億元。業務增長非常不錯,營收轉化率也有不錯的增長。說明市場是巨大的,中國各地提供各類服務的商戶有1000萬家,其中大部分都是規模較小的非連鎖商戶,有很多機會,因爲他們通過網絡提供服務的滲透率還比較低,也缺乏相應的技能將業務搬到網上。美團點評的平臺爲商戶提供在線營銷工具,只要非常小額的預付費,就可以幫助他們獲取新用戶,投資回報非常高,滿足了這些商戶的營銷需求。

美團的低端和高端酒店預訂業務在去年都有不錯的增長,國內酒店預訂間夜數在國內仍然是領先的。2019年美團將努力實現酒店預訂業務的增長,並且平衡與商業化的關係。美團最爲關注的不是市場競爭,而是提高用戶體驗。

收購摩拜,帶來45.5億虧損,LBS平臺或已成燙手山芋?

財報顯示,自2018年4月4日起由摩拜貢獻的計入綜合收益表的收入爲人民幣15.07億元。同期摩拜亦貢獻虧損人民幣45.5億元。受收購摩拜、發展出行等新業務持續投入的影響,美團2018年在排除優先股等特殊會計處理後,經調整的虧損淨額爲85.2億元。

美團Q4財報發佈,摩拜帶來45.5億虧損 ,收購摩拜這步棋失策了嗎?

在上一次組織架構調整後,美團點評成立了圍繞LBS服務、網約車、大交通、無人配送等開展的LBS平臺。而以喫喝玩樂爲核心的美團點評,一直將LBS作爲業務閉環的重要組成,由王慧文親自負責這一平臺,就可以窺見美團點評對該業務的重視程度。未來,摩拜單車品牌還將更名爲美團單車,美團App將成爲其國內唯一入口。

按照美團點評的預期,摩拜單車可以與平臺戰略結合。王慧文認爲,“美團點評不是從出行角度看摩拜單車,而是從平臺角度,摩拜單車最好方式是和大平臺結合。”不可否認,共享單車的用戶需求的確可以幫助平臺獲取用戶,但單車的狀態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財報中,美團也有着類似的表示。“我們已經進行組織調整及整合業務以提高管理效率。爲更好地將線下流量導流進在線平臺,在美團應用中增加爲單車解鎖的入口,以逐步養成用戶將美團應用作爲共享單車服務地唯一入口的習慣。”

根據美團招股書披露,摩拜截至2018年4月30日數據,共有4810萬名活躍單車用戶及710萬輛單車;當月,摩拜擁有2.6億次騎行,每次收入0.56元,總收入1.47億元,折舊3.96億元,經營成本1.58億元,總虧損4.07億元。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摩拜的虧損主要在於折舊,這也是對美團財務報表影響比較大的一塊。衆所周知,共享單車的價值在於規模使用。美團收購摩拜單車的原因,也與用戶拉新和粘性有很大關聯。但如今的摩拜在這方面給美團提供的價值,也可能需要重新估量。在本次披露的財報中,雖然弱化了摩拜的體現,但仍然可以看到,美團爲整合摩拜單車所付出的鉅額成本。

眼看“摩拜”已經快要成爲過去式,它卻還沒有給美團帶來什麼驚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