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提及長征,你會想到什麼?除了兩萬五千裏跨越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的的傳奇征途,更有無數年輕和鮮活的生命在眼前跳躍。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是這一羣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英雄,用青春和熱血鑄成了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幸運的是,那些戰士們在長征途中親筆寫下的文字,有人爲他們保存了下來。本次我們爲你推薦的《紅軍長征記》一書便收錄了長征親歷者的100篇回憶錄,附歌曲十首,爲你還原漫漫長征中最真實的人、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是建軍92週年,在“八一建軍節”——這個屬於他們的日子裏,我們將與你一起重走長征路。本次摘錄的《擴大紅軍》一文敘述了長征途中擴軍動員的幾個小故事,從羣衆的角度,展現當時勞苦百姓對紅軍質樸而真摯的情感。“雲貴川,川雲貴,擴大紅軍有成績,誰不擴大紅軍變烏龜。”聽着這一耳熟能詳的口號,我們彷彿也被捲入了那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浪潮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擴大紅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 | 翰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文選自《紅軍長征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雲貴川,川雲貴,擴大紅軍有成績,誰不擴大紅軍變烏龜。”這是擴大紅軍的口頭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經過貴州的貴陽,龍里一帶的時候,我也實際的參加了擴紅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部隊出發的時候,各部隊地方工作組,飛鳥似的先走了,跑到部隊的前頭,有時走到尖兵的前頭,整天的沒有休息,也不知疲勞。看見路邊有莊子,更起勁的飛跑的走進羣衆家裏,找他們講話,如遇路邊有羣衆,更是眉飛色舞,爭先恐後的叫喊起來:“掌櫃,過來,我和你講話。”接着連走帶跑的,走攏羣衆的身邊,輕言細語的去做宣傳鼓動工作,很多的新戰士,就是這樣一會工夫就擴大來了。這是我在擴紅工作中目見身經的一般普通情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來說幾個擴紅實際的例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1\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老漢鼓動羣衆當紅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u0Moq1drcPGo\"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1\" alt=\"長征路上,紅軍是怎樣現場“建軍”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有一天(一九三五年四月七日),當我們的先頭部隊將抵龍里屬之崖腳時,有一堆很大的羣衆,站在一個離部隊行進路一里許的山坡上蹲着,注目相望,我即投身而去,叫了一聲“掌櫃!”他們自起虛驚的連二接三的向山頂上爬之大吉(大概是誤爲拉夫的來了),我越前進,他越走遠,當時把我氣煞了。但我堅持“良機莫錯過”的宗旨,不計一切的儘管連走帶喊:“掌櫃,不要怕,我們是紅軍,保護幹人(即窮人),不拉夫,向你們來講話。”結果,一個白髮蒼蒼的老漢,接受了我的宣傳,站在半山等着,我不知何等歡喜的走攏去,向這老漢苦口婆舌的說了很多的話。開始這位老漢裝聾不聞,經過多番宣傳之後,便一問一答的對談着。當我與這位老漢談話的時候,那一大堆羣衆在距我半里之許站着,好像等候什麼似的,並且見我和老漢講話,講得津津有味,大起羨慕,自愧站得太遠了,只能看而不能聽,於是個別一個個的逐漸向我處走來。經過這位老漢的壯膽與促喊,那十多個羣衆,一鬨而來,我又講了一些革命的大道理,與工農當紅軍的重要,陡然從羣衆中出來一個青年回答我的要求說:“我去當紅軍,誰同我去?”這個老漢更作有力的鼓動說:“如果我不是年紀太老了的話,我也要去當紅軍,你們這般青年應該勇敢當紅軍去。”在這一得力的鼓動下,便有五個羣衆志願當了紅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2\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你如嫌我太老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把我的兒子送去同你當紅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u0Mp7Iy91tLR\"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75\" alt=\"長征路上,紅軍是怎樣現場“建軍”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四月五日,我們部隊開到開江之高寨的時候,在中途碰着一個羣衆在那裏作莊稼,身穿爛衣服,面色黃黑,皮起皺紋,手腳粗黑,志氣昂昂,聲音洪亮。當我走到他身旁的時候,如見故友,親愛非常,連忙把鋤頭放下,邀我請坐,二人對坐長談,當我談到軍閥王家烈的苛捐雜稅,拉夫抽丁的痛苦時候,他便酸鼻,憤激填胸,因爲他自己親身受過那種強拉伕役,非人剝削的悲慘痛苦,所以他自己非常雀躍的願意來當紅軍。我又感覺他年過四十幾歲,有點太老了,故不同意他來,遂自薦的說道:“你如嫌我太老了,把我十八歲的兒子送去同你當紅軍。”經我贊成後,便搖身一轉,向家裏跑回去叫兒子,沒有幾久,便由一個矮而又小的茅棚裏鑽出二男一女來了,笑嘻嘻的由遠而近的走來,他們對兒子的告別訓詞:“你跟這個同志(指我自己)去當紅軍,要聽指揮,要時常付信回來。”兒子破口大笑的承認說:“是的。”我看他們這樣熱烈歡送兒子當紅軍,把我背的一袋米,送給了他,從我身上脫了一件衣服,給新戰士穿,父母兒子同聲說道:“紅軍真好,的確是窮人的救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3\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我去當紅軍,對家裏的傷兵要好好的招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月二十一日,經過興仁縣觀音山那一天的早晨,白霧層層,毛雨紛紛,雖穿夾衣,猶覺涼寒,天到中午,發開雲霧見青天,一輪紅日照天空。這時熱度增加,寒氣驟減,精神爽快多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u0MpPGDirfBs\"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334\" alt=\"長征路上,紅軍是怎樣現場“建軍”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前面草坪裏這個放牛的人,定要爭取他來當紅軍——這樣自思自談的想着,轉瞬之間,便到達這個人的身邊。我照例的搬出一套普通擴紅的老把戲,向他說了一大頓,他只是聽了,似乎還不十分關痛癢,猶豫的承認當紅軍。我再進一步向他解釋,他的思想突然改變了,很樂意的同我來當紅軍,但要把牛送回家裏去,須到家裏,招呼大小,安排家米才能走。當時我對他估計,尚有些不足,認爲他是敷衍卸責的漂亮話,或者他家中妻子兒女看見了,一定不准他走。站在另一方面着想,如不准他回家一走,只能強走他的身,不能鞏固他的心,必生不良結果,於是我決心的同去他家,以便及時補做宣傳解釋工作。恰好他家,真是賢妻良母,正在安排我們留寄他家的三個傷員,這個同志果真忠實堅決,對他的妻子說:“我去當紅軍,對家裏傷兵要好好的招待。”便與我同來了。這一天利用他的線索,在途中擴大兩個紅軍(連他三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4\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送郎當紅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月八日,我們部隊開到龍里縣老巴鄉的那一天,我在途中一個小莊子休憩着,這家羣衆大小三人—— 一個年紀三十歲的男子,一個年約相等的婦女,又一個小小的年紀的青年,當我走進他家時,男者捧冷水相送,婦者勸喫包穀飯不要錢(我未曾喫他的)。於是觸動我宣傳男子當紅軍的念頭,開始我向他講,紅軍是什麼人的軍隊,要做什麼事,工農爲什麼要當紅軍,這個男子含笑不答。我見他的徵象,似乎接受了我的宣傳,其所以不坦白承認者,大概是“怕老婆”的原因吧!於是我把他叫到外邊去談話,隔離他家屬的挑撥,他的老婆以爲我就是這樣一直帶走了,連忙說道:“同志!他去不得,家裏靠他過活。”我回答了幾句的安慰話,還是把這個漢子同到外邊來了,二人對坐一棵樹下談話,講的是工農爲什麼要當紅軍,說的軍閥侯之擔與“周、薛縱隊”壓迫幹人的痛苦,鼓動他,男兒志氣高,不要怕老婆,幹起革命來,大家得快樂。於是他再三思索了一番,復問我道:“當紅軍後是否準其回家?”我答道:“當紅軍是志願的,而不是強迫與拉夫來的,今後你必要回家時,可向上級請假,經許可後,可回家來。”從此他當紅軍的決心定了,要求回家一趟,安頓家務,老婆開始很留戀他,不准他走,結果他說出“捨不得嬌妻,成不得好漢”的俗話來。老婆聽了笑道:“你真的要去當紅軍,要時常寫信回來,這條手巾和鞋子你帶去用吧!”這個新戰士,這樣歡天喜地的離開了他的賢妻幼子同我當紅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以上幾個實際例證中,已足證明雲、貴、川廣大工農勞苦羣衆(其他地方也是同樣情形)參加紅軍的熱烈了,——雖然還趕不上主力紅軍東征時半個月擴大八千紅軍那樣的熱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文摘自《紅軍長征記》\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u0MpeAxpuRpL\" img_width=\"1075\" img_height=\"1115\" alt=\"長征路上,紅軍是怎樣現場“建軍”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紅軍長征記(上下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主編:丁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紅軍長征記》,原名爲《二萬五千裏》,1937年2月由丁玲主編,共收錄長征親歷者100篇回憶錄,附歌曲十首等,講述紅軍長征中許多鮮爲人知的經歷和見聞、感想等,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最早、最真實、最具文化特色的紀實文學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近期熱文回顧 ◆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6GDXar4GsRszh\" img_width=\"554\" img_height=\"32\" alt=\"長征路上,紅軍是怎樣現場“建軍”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END-\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輯丨唐芷琪(實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我們爲你準備的第1453次推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需轉載註明出處 合作請聯繫微信號 bbtstar\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1906328553395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