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羣人,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外,經常“化妝”成普通買家,在電腦前同賣家討價還價,詢問各種與產品質量相關的問題,完成下單後,還要把操作過程中的聊天記錄、賣家的各種信息截圖留存……這就是傳說中的“神祕買家”。有時,“神祕買家”們還會“變身”旅遊者,參加“一日遊”、“跨省遊”,記錄下旅遊中強制購物、縮減景點等違規操作。

“神祕買家”不一般 “潛伏”、套話與不良商家“演”諜戰片

今天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本報記者走近兩位“神祕買家”,看看她們究竟如何拿到經營者的侵權證據。其實,用90後“神祕買家”貝貝和晶晶(化名)的話說,幹好“神祕買家”的工作不僅要細心,還要對各種套路瞭然於胸。這些“神祕買家”在剛出道的時候並非高手,也經歷過被賣家拉黑、被導遊察覺的窘境。

“網購不是查戶口,話要慢慢套”

說起自己“神祕買家”的身份,90後女孩貝貝笑稱被選中完全是一次偶然。“我平時就喜歡網購,自己也比較細心,而且感覺這個身份特別神祕、有意思,就忍不住想要試一試。”

跨進了“神祕買家”的門檻,貝貝才意識到事情遠比自己想象的要複雜得多。培訓期間,各種技巧、規則和操作流程讓貝貝明白,“買買買”的背後承擔的是一份責任,落筆簽下《保密協議》的一刻,貝貝被告知,所有行動和任務都不能告訴家裏人,從任務開始到結束,也不能向外界提及一個字。也就是說,即便任務結束後,檢查結果被公佈,貝貝也不能承認自己參加過這次行動。

儘管貝貝信心滿滿,但現實很快就給貝貝上了一課。一次,貝貝發現一家網絡直銷的日本粉底價格“特便宜”,甚至比日本店鋪的官網標價還要便宜兩成。職業的敏感讓她覺得這裏面一定有事,於是貝貝點開了商家的對話框。“請問您這款粉底是否保真?進貨來源是哪裏?如果有問題怎麼處理?”四五個問題“對話”以後,賣家的頭像變灰了,狀態顯示離線。貝貝被“拉黑”了。

“化妝品是我熟悉的領域,怎麼就被發現了呢?”想了半天,貝貝也不知道自己哪兒出了問題。“問題問得不能咄咄逼人、太刻板,要和平常網購的時候一樣,至少得叫賣家一聲‘親’吧。”一位“前輩”的提醒讓貝貝豁然開朗。

“親,你家這款到底適不適合我的皮膚呢?多買一件有贈品啵?我還想買件送朋友,能提供什麼包裝?”換了一個網名的貝貝爲了拿到這件可疑產品,又是聊美容,又是求優惠,中間還順便問了問貨源問題,最後終於成功購進。事後證實,這家網店售賣的確實是“高仿”產品,貝貝和商家的對話、交易記錄也提交給了監管部門。貝貝嚐到了勝利的滋味。

漸漸的,貝貝成長爲一名一心多用、應付自如的“準高手”,可以比較輕鬆地詢問出很多關鍵信息。“有時候你覺出不對勁兒,但要拿到確鑿的證據,還得動動腦子費一番功夫,違法商家現在也是越來越精了”,貝貝說,現在,每當有新的“神祕買家”網購遇到“裉節兒”時,貝貝也會提醒“彆着急,咱們慢慢套話,不能上來就跟查戶口一樣。”

“有一次網購運動鞋,讓我意識到自己還不能大意,事先的功課必須做足。”貝貝說,執行這次任務之前,她從來沒有關注過高端的足球鞋、籃球鞋和跑鞋,知識儲備基本爲零。接到任務後,貝貝立馬做起了功課,材料、名稱和數據背了一大堆。可是真坐到了電腦前,還是有點兒小緊張。“我一遍又一遍地想那些名詞,可賣家一個問題就把我給問蒙了。”貝貝說,一開始她假裝熟手和賣家交流得很順暢,結果賣家突然問她“需要‘全腳掌氣墊’款還是‘半腳掌氣墊’款?”貝貝頓時張口結舌,假裝有別的事兒草草離線。“想要做好這份工作,也得多學習,網購的面兒太大了,要把自己練成老司機,隨時準備應付各種情況。”貝貝坦言。

如今,貝貝已經成長爲一名“神祕買家”高手。在和賣家的交鋒中,可以熟練地運用“反套路”對抗“套路”。貝貝有自己的心得,想要成爲一名出色的“神祕買家”,除了技術層面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心理層面,“要讓賣家覺得,雖然你很挑剔,但你真的是買主,而不是看熱鬧的。”貝貝說,每當看到自己“購買”的商品被證實有質量問題並得到處置,她的心裏都會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

“人家是旅遊,我們是鬥智鬥勇”

旅遊體驗算是另一種形式的“神祕買家”,和網購相比,這種體驗更加“驚心動魄”。同樣是90後的晶晶告訴記者,開始的時候,她特別怕和導遊對眼神兒,因爲“導遊的眼光特賊,稍不留神似乎就能被看穿‘臥底’身份”。

“別看車上幾十名遊客,就一名導遊,但只要你看他的時候,總覺得他也在看你。”晶晶說,一次,她和一名同事扮成母女去體驗北京一日遊。

“咱們這是兩個小時的景點,但不走回頭路,一個半小時肯定能轉完,剩下的時間大家可以去買些土特產,我們也不掙錢,就這點兒回扣,多少支持一下。”一上車,導遊的開場白讓晶晶“母女”繃緊了神經:這不明目張膽地強制消費嗎,還縮減行程。晶晶決定拍下導遊證,確認一下導遊的資質。

到了景點一下車,晶晶就開始有意無意在導遊身邊轉悠,可是導遊證太小,導遊又一直在走動,晶晶試了幾次都沒成功。“導遊,咱們中午在哪兒喫飯啊?我歲數大,有點兒餓了。”看到晶晶遇到困難,“媽媽”及時伸出援手。就在導遊回頭側身的一剎那,晶晶在另一側用手機拍下了導遊證。正當晶晶暗自竊喜的時候,導遊突然轉過身,看了看她說:“哎,你拍什麼呢?”

來不及害怕,晶晶立刻舉起手機,一邊做着“剪刀手”,一邊一通自拍,還自顧自地說:“媽,您看這景多好,快來拍一張。”在導遊懷疑的眼神中,晶晶總算逃過一關,可她也就此被導遊盯上了。“後來明顯感覺到他對我有了防範,比如大部隊要走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招呼,就是不理我。發東西的時候,別人都是遞到手裏,到我這兒他也不過來,直接扔給我。”晶晶說,當時自己也不確定是否被發現了,但爲了完成任務只能硬着頭皮裝傻跟下去,“反正他也沒真發現我幹什麼。”

跟團旅遊還得有“甘願被宰”的心理準備。有一次,導遊向遊客們講解生肖運勢,奉承了幾位出手大方的遊客,特意點到了晶晶。“姑娘你屬什麼?我給你說說。”當晶晶說出自己的屬相後,導遊馬上“提醒”:“哎呀流年不利,婚姻不順,老年的時候可能有大災……”晶晶明知道這是對方趁機嚇唬自己,想讓自己掏錢購物,但也只能強壓怒火,裝着糊塗繼續鬥智鬥勇。

每次跟團,晶晶都是找導遊搭訕最多的人,目的就是勾着對方說話。“多問他問題,實在沒有由頭的時候就給自己加戲,甚至在他眼皮底下用外地口音假裝跟朋友說一通語音,再去問相關的問題。顯得自然一些。”晶晶說。

到了晚上,“戲精”晶晶又會變身“餘則成”,整理一天的視頻和錄音。一天下來,錄音和視頻加起來有二三十段,需要截取有效信息,分類標註並且上傳。一干就是一兩個小時。當其他遊客都進入夢鄉的時候,“神祕買家”們還要開第二天的“選題會”。“第一天沒有拍到的,第二天就要想辦法讓導遊再說,得提前有個策劃。到了新景點,還會有新情況出現,也得提前設計幾套預案。”晶晶表示。

儘管每次“遊玩”下來,晶晶都會身心俱疲,她卻樂此不疲地做着一次又一次旅遊體驗。“通過我們的體驗,對旅遊中的潛規則進行揭示,進而督促整改,也可以讓消費者學會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晶晶說,自己很滿足。

馬上就訪“神祕買家”制度是監管創新

現在,“神祕買家”作爲一種有效的監管“新方式”被引入市場監管部門的抽檢工作以及消費者協會的消費體驗中。在隱匿身份的情況下,這些人員“佯裝”成普通消費者,線上購買商品進行質量抽檢,或者線下進行消費服務體驗,不“驚動”被檢單位或平臺就完成了監測。有監管部門稱,身份隱匿卻擲地有聲的新型商品質量抽檢時代已經到來。

“傳統的商品、食品抽檢方式,監管者深入企業進行突擊檢查、明察暗訪,極容易‘打草驚蛇’,有時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而‘神祕買家’這種體驗式抽檢方式從消費者角度切入,比傳統方式更容易發現問題。”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部主任陳鳳翔告訴本報記者,直接吸納部分消費者作爲志願者參與“神祕買家”,既可以減輕監管部門的壓力,也能釋放消費者打假維權的熱情。陳鳳翔說,這些神祕買家以顧客身份真實還原消費者購物過程,記錄抽樣商品的相關信息,一張看似平常的“訂單”、“合同”,是監管者對網絡經營者經營行爲是否達標的一次檢驗,這是監管方式適應互聯網發展的創新之舉,一定程度上也是對網絡流通環節的“堵漏”,對監管盲區的“補白”。

陳鳳翔說,目前北京市的消費維權志願者隊伍已有百餘人,從20多歲的年輕人到五六十歲的老年人,“神祕買家”就從他們當中產生。下一步市消協還會招募多種專業、類型的志願者,比如汽車、法律領域人士,這些志願者掌握一定專業知識,將投身調查、比較試驗等工作領域,提高社會監督效能,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發揮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