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發丘有印,搬山有術,卸嶺有甲,摸金有符”,因此《鬼吹燈》這部作品的前期故事中,只有只有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搬山道人、卸嶺力士四大盜墓門派,後期又增加了第五大門派,即觀山太保。

鬼吹燈:觀山太保和摸金校尉的不共戴天之仇,原來是因爲這個

《鬼吹燈》小說第一次出現觀山太保,是在《怒晴湘西》裏。當時陳瞎子與鷓鴣哨,聯手盜掘瓶山古墓,不想竟在丹井裏發現殭屍,其衣服上還掛着腰牌,上寫“觀山太保”四個大字,確認其爲明朝觀山太保,也是盜墓中的一支,並且先於陳瞎子和鷓鴣哨等人,來到瓶山大墓,而且他們沒有得手,死在了這裏。

鬼吹燈:觀山太保和摸金校尉的不共戴天之仇,原來是因爲這個

《怒晴湘西》全篇僅僅點到爲止,並沒有繼續深寫觀山太保一脈,因爲觀山太保的重頭戲,在下一部書《巫峽棺山》中。在此之前,觀山太保都是以死人的身份出現的。

觀山太保,爲封氏所創,幹得也是盜墓勾當,祖祖輩輩都居住在巫山棺材峽,是當地有名的名門望族,極具權勢。而封家的發跡,也源於巫山棺材峽。那峽中地形險峻無比,懸崖上藏有無數“懸棺”,所謂靠山喫山靠水喫水,封家先祖,就曾經在“棺材峽”中盜取過許多“天書異器”,藉此發跡,習得了許多失傳已久的巫術,進而癡迷“爐火之術”

鬼吹燈:觀山太保和摸金校尉的不共戴天之仇,原來是因爲這個

到了元末明初,封家傳到了封王禮這輩,自稱“棺山太保”,仗着精通“棺山指迷術”,在各地祕密發掘古冢山陵。後來封王禮因緣際會,結識劉伯溫,被其引薦給朱元璋,並且正式被國家招安,爲朱元璋建造皇陵,並因此被封爲觀山太保,賜予觀山太保腰牌,一時殊榮。朱元璋在建造完皇陵之後,擔心後世皇陵被盜,就問觀山太保可有什麼辦法保得皇陵周全。這時候觀山太保出了一個大餿主意,稱盜墓一派以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最盛,滅了這兩支,皇陵就不會被盜。

鬼吹燈:觀山太保和摸金校尉的不共戴天之仇,原來是因爲這個

擒賊先擒王,滅賊先滅首,封王禮獻計策,毀了發丘摸金一脈的發丘印、摸金符,並且瘋狂鎮壓盜墓四派。發丘、摸金傳於後漢,曹操曾鑄1枚發丘印,10枚摸金符,視爲正統,不過可惜,發丘印和7枚摸金符全都被朱元璋毀了,最後只遺留下3枚摸金符,傳到了胡八一、王胖子和楊小姐的手裏。

可以說,觀山太保差點滅了摸金校尉一門,所以他們之間的仇當然大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