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初夏,山前樹林鬱鬱蔥蔥,遍地花海。遠處幾株喬松棲着數只野鶴,或低頭依偎,或揚首和鳴,幾株柳樹上傳來黃鶯的嚶嚶,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曲徑通幽處,潺潺溪流若隱若現,映射出煙一般的霞光。水汽氤氳,花香瀰漫,沁人心脾。此處,便是有仙人居住,也不足爲奇了。

輾轉數步,登頂而上,只見一片竹林深處恍若有硃紅色的門隱匿其中,那門前,又彷彿有身着白衣的女子盈盈玉立,眼神癡癡,不知是等何人歸來。

是了,這便是翠雲山,芭蕉洞了。那女子,不是旁人,是大力牛魔王的髮妻,觀音座下善財童子的生母,鐵扇仙是也。

鐵扇公主:多情卻被無情惱,一生癡怨爲哪般?

“奶奶,奶奶莫站於風口上。”一名小丫鬟自洞中出來,略一行禮,便拉着鐵扇公主進去。

鐵扇身形未動,只是略一抬眸,問道:“你說......大王多久未歸了?”

丫鬟惶恐,不知該如何應答,只得低聲說:“回奶奶話,十日罷。”

“哼,十日?他個殺千刀的,只怕被那玉面狐狸給喫了。他,他已有四十日未歸了。”鐵扇本是滿腔怒火,恨不得殺入那狐狸的積雷山,將老牛千刀萬剮。最後也只得作罷,數着日子嘆息,盡是無奈。

“奶奶莫惱,聽得近日碧波潭舉行宴會,大王爺爺已受邀赴會,屆時定會歸來。奴婢這就去山澗擇幾株好茶,給爺爺備下。”丫鬟忙安撫道。希望這隻言片語,能解了鐵扇公主的愁悶。

“好,好,好,你快去,快去...”

將丫鬟打發走,鐵扇公主臥在榻上暗暗思量。想那外人空喚自己羅剎女,可自己留得一柄芭蕉扇,卻是作善事的,年年扇得那火焰山火滅雨下,供人們播種勞作。也要不得他們多少貢品,左右不過是些糧食,牛羊,瓜果。修煉至今,從未傷過何人性命,想那老牛跟兒子紅孩兒,可是喫人肉的,自己從不喫這傷天害理的伙食。

怎得,怎得最後卻落入這樣的境地。日日空對孤山,日日思君念兒。難道這就是“所嫁非人空歡喜,黃粱一夢到盡頭”?

牛魔王日日留戀他處,與那積雷山的玉面狐狸朝夕相對。聽聞那狐狸頗有家財,可供老牛肆無忌憚的花天酒地,妖孽又是個朱脣皓齒嬌嬌傾國色的狐狸,自己這色厲內荏的性子,怎得與她相爭。

也罷也罷,這場夫妻緣分,就此盡了吧。思及至此,似有豁然開朗之意。只聽得洞外一陣喧囂,正是那去擇茶的丫鬟去而復返:“奶奶,洞門外有個東土來的孫悟空和尚,要見奶奶,拜求芭蕉扇,過火焰山用一用。”

鐵扇公主:多情卻被無情惱,一生癡怨爲哪般?

與孫悟空相鬥得那幾回合,鐵扇公主絲毫沒佔着便宜。拿出芭蕉扇扇上一扇,只有第一次將猴子送出數萬裏去,之後便再無用處。

猢猻狡猾至極,藏匿於茶水中進入鐵扇公主腹中,攪了個天翻地覆,鐵扇無奈,只得求饒贈扇。幸好,贈與的扇子不真,騙過了猴子。不然,哪怕能將猢猻碎屍萬段也難解心頭之恨。

若要說,鐵扇公主爲何如此憎恨孫悟空,初聽丫鬟報名就暴跳如雷,惡狠狠地怒發心頭:“這潑猴,今日來了。丫鬟,取披掛,拿兵器來!”究其緣由一是因牛魔王數日不着家積火正旺,二是因愛子紅孩兒天地相隔,思兒心切。孫悟空今日來,也算是撞在刀口上了。

爲人母者,必愛子。

鐵扇如何不知,紅孩兒受了菩薩正果,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與天地同壽,日月同庚。只是那心啊,讓日夜的牽掛亂了智。至此天上地下,佛與衆生不近,紅孩兒性命未傷,卻再無法見上一面,更別說到她跟前與之歡笑嬉戲。

日日想,日日念。夫君與孩兒,均是如此。

不得不說,鐵扇公主的日子,是苦的。牛魔王是結髮之人,卻無相守之意,他的法力與神通,不輸任何人,是以喚做平天大聖。這樣的人,不經歷磨練,又無管束,根本不會甘心守在一處。

與天鬥,與人鬥,其樂無窮。牛魔王的心在“平天”,在神魔鬥爭,在肆意遊獵,不在這翠雲山,更不會在芭蕉洞。況且牛魔王知道,如果某日興起回府,迎接他的依然是面色不善內心火熱的鐵扇仙,她會嗔怪會惱怒,會罵他是個死鬼,殺千刀的,但仍會捧一杯清茶,叫一句:“相公”。

她在用堅守,等他的回眸眷顧。

鐵扇公主:多情卻被無情惱,一生癡怨爲哪般?

積雷山,摩雲洞。

那玉面狐狸的美,是風情,是溫柔,是嬌柔。是“嬌嬌傾國色,緩緩步移蓮”,是“如花解語,似玉生香”,是“香裙半露弓鞋小,翠袖微舒粉腕長”。是齊天大聖初見一面,都不禁公然施禮,緩緩而言的:“女菩薩”。

摩雲洞竟也像是個琅嬛福地,只見在樹林森密處,隱隱圈出一片清幽草木,琪花片片粘瑤草,不亞於天台仙洞,勝如海上蓬瀛。

玉面狐狸與齊天大聖口角幾句,便被猴子嚇得蓮步凌亂,唬得蘭心吸吸,粉汗淋淋地跑回洞府,嬌嬌怯怯倒在牛魔王懷裏告狀。說是那鐵扇公主,遣了毛臉雷公嘴的和尚前來要人,要牛魔王回府。

牛魔王聞言,忙與她賠禮道歉,溫存良久,狐狸才慢慢消氣。

只是牛魔王還有後話可說,他深知鐵扇公主秉性,如上文所言,即便他不在府上,鐵扇公主偶有怨懟憤怒,也會恪守本分癡心如初,斷不會跟妖邪男子有何糾纏。

所以,牛魔王說道:“美人在上,不敢欺瞞。那芭蕉洞雖是僻靜,卻清幽自在。我山妻自幼修持,也是個得道女仙,卻是家門嚴謹,內無一尺之童,焉得有雷公嘴的男子。”

若是鐵扇公主聽聞此言,必會感動落淚。縱使老牛對她不如以往,更不如對玉面一般溫存體貼,但這一番話,盡現丈夫對妻子的信任與尊重。識人不如知人,牛魔王在玉面狐狸嬌蠻委屈之際,對待發妻不妄言,不偏頗,也確實難得。

行文至此,若說牛魔王與鐵扇公主之間沒有真情意,確實不能夠。也許那初始纏綿的情意,在歲月的過往中,慢慢消弭,其中激情也不復以往。但所謂夫妻之間的瞭解與信任,在面對外來敵對時才能真正彰顯。

是否錯與對,感情的好與壞,也沒必要深究,只願一個回頭是岸,一個仍在原地。

鐵扇公主:多情卻被無情惱,一生癡怨爲哪般?

恨你,但我不忍傷你。這是鐵扇公主的內心獨白。

牛魔王、豬八家、孫悟空,圍繞一柄芭蕉扇展開較量,豬八戒殺入摩雲洞,將玉面狐狸一鈀錘死,牛魔王氣急化作原身與孫悟空纏鬥不止。

鐵扇公主有恨,恨自己的等待遲遲無果,恨長夜漫漫無人言語,恨愛人流連他處不返。但是她不想讓愛人受傷,她拿着芭蕉扇,滿眼垂淚向牛魔王乞求:“大王!把這扇子送與那猢猻,叫他退兵去罷。”

扇子有何想幹,內心怨懟又有何想幹,只要你安好,別說是柄芭蕉扇,即便是我的性命,你們也能拿去。

牛魔王內心有恨,扇子物雖小,但恨極深。此仗不贏,怎能回?

牛、猴雙方又鬥上數個回合,引着衆多神仙四面圍繞,土地天兵左右攻擊。大力金剛菩薩擋住老牛去路,託塔李天王並哪吒太子,巨靈神阻在空中。眼看牛魔王寡不敵衆,快要丟了性命。

鐵扇公主急得摘下發簪,釵環,脫下色服,挽着如道姑般的青絲,穿着縞素的衣服,雙手捧着那柄丈二長短的芭蕉扇子,走出門,面對滿天神佛磕頭拜禮道:“望菩薩饒我夫妻之命,願將此扇奉承孫叔叔成功去。”

誠心至,虔心修,到頭來,還是夫妻相稱,夫妻同心。芭蕉扇已借,功德圓滿。連連扇上四十九下,火焰山用不復燃。

玉面狐狸已死,牛魔王勢必迴歸芭蕉洞。夫妻共度劫難的相互扶持,也許會讓他們之間的愛情火焰復燃。

很多年後,積雷山下的人們,再也見不到愁眉不展的羅剎女,也見不到佇立在洞口的癡癡等候。他們上山砍柴,偶爾能聽到一些歡聲笑語,還有哞哞的老牛叫聲,據說,這是牛魔王用自己的叫聲逗公主開心呢。

鐵扇公主:多情卻被無情惱,一生癡怨爲哪般?

本文原創,首刊於【瘋狂閱讀】旗下青春會客廳系列 《夢中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