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兩天一個快三年沒聯繫的朋友突然找了我,起初我以爲又是投票或者幫忙砍價這類的,甚至有點想躲避。

但對方卻說:“我過兩天比賽,要來你的學校,人生地不熟的,帶我參觀參觀嘛。”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甚至有些慚愧,這位同學是我高三前後桌的死黨。

曾經一起上課,畢業後也常聚在一起玩,大學開學之後,就很少有聯繫了。換手機之後,曾經的聊天記錄都沒了。

我和最好的朋友,失去了聯繫

這兩年和以前的朋友聯繫非常少,有人找我要麼是投票要麼是砍價,有的就是幫忙加速一下火車票。

就算是放假回家,也寧可一個人悶在家裏或者出去旅遊,都想不到和曾經的朋友聚一聚。

曾經的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交情,現在也成爲了點贊之交。

前天刷微博的時候,一個話題吸引了我——“好朋友是怎麼漸行漸遠的?”

看完評論,見得最多的就是“畢業”、“工作”、“朋友結婚”這三個。

我和最好的朋友,失去了聯繫我和最好的朋友,失去了聯繫我和最好的朋友,失去了聯繫

曾經我自認爲自己是一個人緣很好、朋友超多的一個人,微信列表裏也有百十來號人。

但仔細想想,除了工作和生活學習上,能聊的真的沒有幾個,有的時候想搞個簡單的聚餐都聚不起來。

而小時候一起玩的發小,學生時代一起奮鬥的同學,也與我們漸行漸遠。

我也開始思考:我們該怎麼面對分別,好朋友能不能一輩子在一起?

02

我家附近有幾個發小,小學、初中、高中我們都是在同一個學校,可以說關係鐵到不能再鐵了。

高中畢業的時候,我們三個天天聚在一起,今天到我家串門明天到你家串門,彼此的家人也都是很好的朋友。

就這樣在一起了兩個月,直到某天,其中一個發小說他高考考得不太理想,準備復讀了。那天我們一起喫了夜宵,然後第二天送他到了復讀班。

上大一之後,爲了不打擾他學習,我也經常只和另一個發小聯繫,放假後也能一起聚一聚喫頓飯。

隨着在學校裏認識了新的同學朋友,也有了新的圈子,我和他的聯繫也越來越少。

上個月,他說他在大學的那座城市找到一份滿意的實習工作,可能畢業後就留在那邊工作了,今年寒假也聽到他家裏想在那座城市買房定居的消息。

“鐵三角”現在只剩下了我一個人。

我和最好的朋友,失去了聯繫

很多人在高中畢業的時候,班主任會放周華健的那首《朋友》,當時聽覺得又老又爛大街。

但是去年畢業的時候,我看到一個畢業班舉行最後一次班會,班級裏傳出這首歌,那些穿着學士服的學長學姐們抱在一起哭,才明白了這首歌的含義。

曾經團聚是一種常態,長大後,分別就成了一種常態。

03

爲什麼小時候我們覺得朋友能一直在一起,長大後朋友卻漸行漸遠了呢?

這和我們生活的環境有關。

小的時候,我們都是孩子,我們很少在乎彼此的家庭情況,只要能夠玩到一起,也許因爲一張玩具卡片,也許因爲一部好看的動畫片,我們就能成爲朋友。

在學生時代,我們都有一樣的目標,就是考上大學,期待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我們能夠成爲朋友。

曾經我們都是類似的,一樣的目標,一樣的成長環境。

我和最好的朋友,失去了聯繫

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人,人與人始終是有差別的,不管是興趣、習慣還是是家庭、思維方式都不一樣的。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的人生軌跡。走上社會之後,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人生規劃。

生活的環境就發生了改變,所以我們走上了不同的路。

很多人會努力維持和好朋友之間的友誼,但是最後我們都會因爲自己的人生而逐漸減少聯繫。

這是我們一生必定會經歷的階段。

04

想起電影《山河故人》裏的一句話:“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我們都討厭分別,因爲這會讓我們和一位最好的朋友漸行漸遠,但是我們沒有辦法阻止分別。

歲月在變遷,我們也在成長。

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也可能因爲種種原因要和最好的朋友分別;同樣,他們人也會離開我們。

所以,如果現在身邊還有很好的朋友,一定要珍惜這段時光;如果朋友要遠離自己,我們也要在自己的世界裏各自努力。

我和最好的朋友,失去了聯繫

分別,在學生時代看來是孤獨的。但是在成年人的世界裏,分別是一種常態。

平時打個電話,節假日抽時間聚一聚,有困難互相幫忙,就是成年人世界裏對友誼最好的尊敬了。

很高興我們能成爲朋友,就算是離開,也不會留下遺憾。

轉載自 青糰子

編輯 楊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