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共賞:《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好書共賞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好書共賞:《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推薦人

南寧市興寧區官橋小學 潘清娟

好書共賞:《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潘清娟老師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好書共賞:《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作者簡介

好書共賞:《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史蒂芬·柯維,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他是柯維領導中心的創始人,也是富蘭克林柯維公司(Franklin Covey)的聯合主席,柯維博士曾被《時代》雜誌譽爲“人類潛能的導師”,併入選爲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內容簡介

1.習慣一 · 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人的效能受情緒、心境、刺激和外在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工作中我們是否存在“職業倦怠”,我們做到積極主動了嗎?

2.習慣二 · 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這樣不但可以對目前處境瞭如指掌,而且不至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功夫。

3.習慣三 ·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爲了生活更加平衡,把注意力集中於自己的當急要務,有些事情可以延後,有些事情可以不做,必要時可以拒絕,別讓瑣務牽着鼻子走。

4.習慣四 · 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雙贏思維是在人際交往活動中不斷尋求互利的一種思維模式。

5.習慣五 · 知彼解己——將心比心交流的原則

“知彼解己”重點強調“移情溝通”。所謂“移情溝通”是指以理解爲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這對於我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和合格的教師大有好處.

6.習慣六 ·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你能與他人共同創造個人單幹時達不到的業績。協作增效的實質是重視差異、尊重差異、建立優勢並彌補弱點。

7.習慣七 · 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開啓自己大腦創新的大門。

推薦理由

本書的七個習慣是一個系統。要求我們以完善自我開始,進而尋求團隊,最終要以終爲始,使每個有志向的人走向自己的巔峯。本書沒太多修飾性格的字眼,但頻繁的用了"習慣"二字。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願的交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清楚應該怎麼做,更有這個意願去做,三者的交匯構成個人行事做人的習慣。

精彩片段分享

1.要改變現狀,就得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得改變我們看待外界的觀點。

2.傷害我們的並非悲慘遭遇本身,而是我們對於悲慘遭遇的回應。

3.大多數人不是爲了理解而聽,而是爲了回答而聽。

4.對人不可講效率,對事纔可如此。對人應講效用---即某一行爲是否有效

5.大多數人在緊急的事情上花了太多的時間,在重要的事情上花的時間卻不夠多。

6.你希望在蓋棺定論時獲得的評價,纔是你心中真正渴望成功.

7.在所有進步的社會中,愛都是代表動作,但消極被動的人卻把愛當做一種感覺。愛是一個動詞,愛的感覺是愛的行動所帶來的成果,所以請你愛她,爲她服務,爲她犧牲聆聽她心裏的話,設身處地爲她着想,欣賞她,肯定她。

讀書感受

書中透過一些細緻生動的故事來漸進入自我的觀點,它涵蓋的不僅僅是一些大的道理,更可貴的是他還探討了一些具體到家庭、教育與人相處等方面的事物。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用心主動”的態度,“以終爲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已”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它們相輔相成。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對於個人而言,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差的主人。通過讀書,我們先改變我思想,然後讓思想來決定行動,讓行動來決定習慣,讓習慣塑造性格。

好書共賞:《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長按左側二維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