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駱駝在行走的時候,要掛駝鈴,如果只有一把,就在最後一頭駱駝的脖子底下掛個小鈴鐺,如果是幾把一塊走,就給最後一頭掛個小鈴鐺,給最前邊那頭掛個大鈴鐺。那些養駱駝跑運輸的人家叫駝戶。

清朝那些年,偌大的京城裏平時用的石灰、木材、煤炭之類,都是靠駱駝運來的。因爲駱駝個頭高大,性情溫和,耐飢餓、善行走等特點,很早就被人們馴化爲運輸工具了。

老北京駝隊

因此在舊北京的街頭,你會時常可以看到一些高大的駱駝在市井之間來往行走。別看它總是那麼慢條斯理兒、不慌不忙的,那可是老北京城裏最重要的運輸工具。

也許你還會覺得陌生,但至少,你在老舍先生《駱駝祥子》這本書裏看到過它的身影。

每年一入秋,拉駱駝跑城就開始了,一到冬天就更忙。每天大清早,天矇矇亮,一聽到那些遠遠飄來的陣陣駝鈴,你就知道那是運輸的駝隊進京了。他們有的把貨卸到城門外的集市上,有的則是直接送到用戶家裏去。

那時候,一些煤,一些木材灰,大多是從西山(指京西古道那邊)那邊拉來的,進北京走廣安門。當年,廣安門內外設有煤市和灰市,一些物品都是那些駱駝運來的。

那些養駱駝跑運輸的人家叫駝戶。駝戶有大有小,小的養個三四頭,大的能養上個一百多頭的。駱駝是從口外(指長城以北的地區)蒙古人那兒買來的。

那個時候,成批的駱駝進城,要排成隊,那時候管駝隊叫“把”。六頭一隊的是“小把”,八九頭一隊的是“大把”。到了民國時期又有了新的規定,只准三頭一把,爲的是不妨礙交通。

駱駝在行走的時候,要掛駝鈴,如果只有一把,就在最後一頭駱駝的脖子底下掛個小鈴鐺,如果是幾把一塊走,就給最後一頭掛個小鈴鐺,給最前邊那頭掛個大鈴鐺。掛駝鈴的目的是爲了防止駱駝丟失。

民國後期,城裏開始出現了洋車,那些如夢一般的駝鈴聲也漸漸遠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