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正面看待城市人口增長的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說,租房可以落戶,農民進城零門檻,這是個好消息,但具體實施起來可能還會遇到一些難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史育龍向相關媒體表示,爲了解決農民進城之後的資金問題,國家發改委也鼓勵地方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u003Cp\u003E本報記者 林春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租房可以落戶,即落戶零門檻,對於長期在外漂泊的務工羣體以及那些有意願、有能力、有條件進城的農民來說是利好消息。但也有人認爲,租房可以落戶這個政策實施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因爲現在人們在城裏買了房子都不能落戶的還很多,更何況租房子。此外,也有人擔心,隨着外來落戶人口的增加,會否引起當地公共資源的短缺,影響當地居民享受公共資源的權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此,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爲,做好城市配套服務,增加公共服務資源,提高城市的吸引力是關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正面看待城市人口增長的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說,租房可以落戶,農民進城零門檻,這是個好消息,但具體實施起來可能還會遇到一些難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國祥表示,國家政策鼓勵農民進城,而現在有些農民卻不願意進城,原因是農民在農村有土地收入保障,他們擔心自己進城後失去原有的保障。如果城市沒有很好的產業配套佈局,沒有吸引力,沒有給農民提供更多的機會,農民可能不選擇進城。所以,鼓勵農民進城,做好城市配套服務,提高城市的吸引力是關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允許進城農民繼續享受農村原有的土地收入保障,如果農民要退出,則給予經濟上補償,但必須出於農民自願。”李國祥強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史育龍向相關媒體表示,爲了解決農民進城之後的資金問題,國家發改委也鼓勵地方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例如,海南文昌允許村集體有償回收農戶自願退出的宅基地,並轉變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已經決心離開農村進入城市的人來說,這等於是給他增加了一份可以進城安家落戶的資金保障。雖然不得已要放棄他在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各項權利,比如宅基地的使用權,但據李國祥判斷,農民們一旦融入城市,他的下一代可能也會放棄農村的那一點利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流入地居民來說,會否帶來公共資源減少,被平均化等問題?對此,李國祥認爲,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戶籍制度的進一步放開,一些城鎮在短時間內人均公共服務資源可能會遇到被釋稀、被均等化的問題。但隨着人口流入,也會給流入城市帶來稅收、消費收入的增長,特別是買房拉動了城市的消費,所以,城市人口增長有更加積極正面的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各種制度要提前作好安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國祥認爲,在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要發揮城鎮的集聚效應,必然會帶來人口的集聚和戶籍制度的改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他建議,一是要提高城市吸引力,消除各種政策壁壘,放寬條件。二是人口遷移的規模要與遷入地城市的容納量相匹配,城市規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資源要提前作好安排。三是要掌握人口流動的規律,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要平均發展,加快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給大家平等的教育機會。四是要加強戶籍管理的服務意識,尊重人民的意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近幾年戶籍改革步伐很快,城市人口與居住地要統一,這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李國祥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足夠空間吸納人口自由流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劉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經濟發展階段來看,改革戶籍問題迫在眉睫。城市消費從哪裏來,服務又從哪裏來,這些都需要通過新型城鎮化的手段來實現。新型城鎮化需要配套公共服務措施的改革,涉及戶籍、社保、行政區劃等方面政策改革,戶籍制度放開,由市場要素和人們的現實需求來決定自己的居住地,這是必然趨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勇還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一個外地人在北京沒有房子,也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又沒有親戚朋友,他孤零零地住在這裏幹嘛?況且現在公共設施在均衡發展,城市之間差異也不是很大,甚至有的小城市比大城市還建得好,生活幸福指數也比大城市高。可以說,如果這個城市沒有他所需求的要素,他是不會選擇住這裏的。現在一些大城市也留不住人才了。譬如,北、上、廣房價高,其他城市居住條件放寬,幸福指數更高,那麼一些人才就會流向其他城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勇還表示,未來城鎮化越來越明朗,按照兩個70%標誌,即城鎮化70%和工業化70%(指服務業佔比)發展目標,未來無論是城市數量,還是城市發展空間,都有足夠空間來吸納人們的自由流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一步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做好區域高質量發展和國土空間規劃,使點、線、面三種區域經濟形態規劃更加合理。”劉勇強調說。\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22916364448615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