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今天,抽點時間,回家看看吧!

中秋快樂

值此中秋佳節來臨之際,商丘工學院附屬興華學校校長史國永攜全體教職工祝您中秋佳節闔家團圓,幸福美滿!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曆八月中旬是秋糧收穫之際,人們會舉行一系列慶祝活動,稱爲“秋報”。後來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而這一節慶活動卻延續下來。到了唐宋年間,中秋節逐漸成爲固定的節日。

八月十五,秋已過半,是爲中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

今年的中秋,小夥伴們,明晚準備好賞月了嗎?

1

中秋節傳說

嫦娥奔月

相傳,后羿射日後,從王母娘娘處得到一包成仙藥,交給妻子嫦娥保管。不料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見,趁后羿外出狩獵,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藥奔月。后羿歸來後,只能仰望夜空,對着月中身影呼喚愛妻,並擺上香案、放上果品,遙祭嫦娥。就這樣,中秋節這天祭拜月亮的習俗世代相傳。

吳剛伐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漢朝西河人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砍伐桂樹。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幾千年來,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詩云,“欲斫月中桂,持爲寒者薪。”

玉兔搗藥

玉兔搗藥,道教掌故之一,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爲月亮的代名詞。

2

中秋節習俗

祭月、賞月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如今,賞月成爲中秋佳節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動之一,與家人朋友一道,坐而望月,享受秋天的涼爽,寄託團圓的期望。

喫月餅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爲多見。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杯桂花蜜酒,已成爲節日一種美的享受。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玩花燈

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孩子們中秋節很喜歡製作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將柚子南瓜或桔子的瓤掏去,刻出簡單圖案,內點蠟燭即成,雖然樸素,但製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遊戲。

猜燈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着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爲是大多數年輕人喜愛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不少愛情佳話。

3

中秋佳節,賞月品詩

最著名的中秋詩詞——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點評:這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來寫中秋的作品中,公認的絕唱。

最雄渾的中秋詩詞——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點評:張九齡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貶謫荊州,中秋之夜懷念遠方,寫了這首詩。詩歌意境雄渾闊大,骨力剛健,但又情感真摯,特別是前兩句早已成爲千古名句。

最寂寥的中秋詩詞——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點評:這首詩先寫中秋月色,再寫望月懷人,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

最有邊塞味的中秋詩詞——

子夜吳歌·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點評:這首秋歌,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丈夫(“良人”)。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着真摯情意。

最親情的中秋詩詞——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點評:明明是自己在長安,望月而遙想鄜(fū)州(今陝西省富縣)的親人。但詩歌卻從對面着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這種從對方設想的方式,寫出了一家人的真摯感情,經常被後人借鑑。

最清冷的中秋詩詞——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點評:月亮還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卻不是往年那個地方,自然,身邊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貶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鄉不見,孤苦伶仃。

最感傷的中秋詩詞——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點評:作者蘇軾與其胞弟蘇轍(字子由)久別重逢,共賞中秋之月。如此賞心樂事,卻讓作者想到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詩歌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

最具科學幻想的中秋詩詞——

木蘭花慢

宋·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點評:一連串的發問,使得這首詞幾乎是中國古代最有科學色彩的一首詞。八百年前的辛棄疾,竟然在詞中接觸到月亮繞地球旋轉這一科學現象。王國維讚歎說:“直悟月輪繞地之理……可謂神悟。”

最壯闊的中秋詩詞——

念奴嬌·過洞庭

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爲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點評:碧空萬里,水波不興,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長江之水爲酒,把北斗星當酒杯,再請天上的星辰萬象作爲賓客來,和我一起細斟慢酌。此情此境,沒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這種壯闊、這種豪情,遍觀宋詞,無以復加。

最傷心的中秋詩詞——

綺懷

清·黃景仁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爲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點評:《綺懷詩》共十六首,以組詩的形式抒寫與其表妹的情感故事。此篇爲第十五首,專寫相思不得的繾綣心傷。通篇意境沉鬱悲涼,把戀愛中的人相見不得的糾纏和焦灼入木三分地表達出來,是傷心人的傷心語,情詩中的傑作。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今天,抽點時間,回家看看吧! 中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