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本週墨西哥監管當局的有條件批准,迪士尼713億美元收購福克斯部分資產的併購案即將步入尾聲。

根據迪士尼公司官宣,該筆交易將在美國東部時間3月20日上午12:02正式生效。這在徹底改變好萊塢競爭格局的同時,也使得迪士尼獲得與奈飛對抗的重要資產。

與此同時,市場消息稱蘋果公司將在其三月份發佈會上發佈其流媒體服務。一時間,北美流媒體市場似乎再起波瀾。

手握大量內容IP的迪士尼和擁有ios用戶渠道的蘋果到底誰更有競爭優勢?

在奈飛已經佔據半壁江山的情況下,新入局巨頭們是否能夠給奈飛將迎來真正的衝擊?

併購一波三折,迪士尼押上一切

迪士尼爲這場併購可謂是押上一切:在公司2017年12月首次報價後(28美元/股),公司遭到了來自康卡斯特的狙擊(35美元/股,總價650億美元)。

公司隨後不得不在去年6月提高報價,總價715億美元,每股38美元,現金和股票各佔一半(從福克斯角度這意味更低的資本稅);同時迪士尼還將承擔大約138億美元的福克斯淨債務,使得交易總價值達到851億美元。

除了更高的報價,迪士尼CEO Robert Iger爲了這一併購也放棄了很多:爲了完成這一併購,Robert Iger不得不推遲其退休計劃,而Iger此前曾考慮退休並在2020年競選總統;而因爲Iger的連任,有兩名高管先後離職(包括Iger的繼任者),這使得其不得不重新尋找繼任者。

交易的最終完成使得迪士尼收穫了福克斯電影製片廠、電視工作室、FX有線電視頻道資產,以及福克斯在Hulu、Sky、國家地理集團等公司的股份。

這在徹底改變了好萊塢的整體競爭格局的同時(曾經的好萊塢傳統六大公司(20世紀褔斯、迪士尼、索尼、華納兄弟、派拉蒙、環球影業)變爲五大),也使得迪士尼收穫大量電影IP(福克斯的X戰警等漫威英雄片、阿凡達、異形、王牌特工等仍在拍的大IP、大量電影項目將歸迪士尼)。

此次併購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奈飛。

CEO Robert Iger此前在接受巴倫週刊接受採訪時把奈飛對傳統娛樂公司帶來衝擊與數字攝影對柯達的衝擊相提並論,其稱要來一場“徹底、永久、深刻的變革”。

根據計劃,迪士尼將在今年年底推出其流媒體服務迪士尼+。此前,迪士尼已經宣佈將在2019年把所有電影從Netflix下架,並將迪士尼動畫、皮克斯電影以及迪士尼圖書館的電視節目轉移到自己的服務中。天價併購的完成使得公司在內容方面資源進一步完善。

而併購中獲得的流媒體服務HuLu及Star India則爲公司提供了現成與奈飛對戰的平臺。

蘋果、迪士尼誰纔是真正的挑戰者?

除了迪尼斯,近期另一個進入流媒體領域的巨頭是蘋果。市場消息稱,公司將在3月的發佈會上正式公佈公司的流媒體計劃。

雖然蘋果公司尚沒有正式發佈其流媒體方案,但根據蘋果CEO T im Cook此前的發言,外界也能揣測出部分細節。此前在公開講話中,Cook稱:

2016年,我們推出了新款Apple TV,對其目前的發展我們很滿意,這給予了我們一個清晰平臺基礎,將有大量計劃基於此開始實施

目前蘋果擁有1.5億付費訂閱,有很多內容資源均來自第三方服務,我們通過提供平臺銷售和承擔內容分銷的方式來參與其中;

我們正在學習很多關於原創內容的業務知識,並思考我們可以在其中發揮什麼作用。

外界分析稱,其發言顯示了蘋果有依靠硬件設備推廣原創內容的想法。

而在原創內容方面,蘋果網絡軟件和服務副總裁 Eddy Cue此前聲稱,公司未來不會大舉購入節目,而是基於Apple TV與有線電視達成的穩定合作,創造與HBO《權力的遊戲》匹敵的高品質內容,避免擁有近千個頻道卻無內容可看的情況。

這可能暗示蘋果可能暫不會加入現在的流媒體大戰,迪士尼可能纔是奈飛現階段更具威脅的挑戰者。

從娛樂行業角度上看,內容和分銷渠道的融合已經越來越明顯。

從傳統DVD租賃起家的奈飛(沒有內容)正在通過天量的內容資金投入,來試圖證明自己不依賴外界的節目授權(類似與迪士尼內容授權結束的事件恐怕只會越來越多),也可以成爲內容創意的中心。

這種對內容的渴求也體現在今年的奧斯卡公關上:對於衝奧電影《羅馬》,奈飛光是衝擊奧斯卡的營銷預算就達2000萬美元。這對於一部沒有明星加盟、西班牙語、且還是黑白畫面的墨西哥劇情片來說可謂是天價。

而奈飛所渴求的恰恰是迪士尼的強項。

以電影IP爲例,併購使得迪士尼的漫威宇宙版圖進一步擴大,原屬於福克斯的《X戰警》、《神奇四俠》、《死侍》等超級英雄IP全部迴歸,加上《阿凡達》、《辛普森一家》等知名IP,迪士尼成爲好萊塢最大的超級IP庫。

深度|天價交易完結 一騎絕塵的奈飛或迎來最強對手?

但從另一個角度,迪士尼暫時缺乏奈飛所擁有的良好的流媒體服務體系(不考慮剛剛收購的資產)。

此前,公司在英國上線了皮克斯的電影和迪斯尼頻道的電視節目,這是迪士尼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流媒體試驗。但未能成功,市場分析稱主因可能在價格方面:每月15美元的價格,幾乎是Netflix的兩倍。

分析稱,迪士尼想要吸引大量的用戶,可能得把定價低至每月5美元。另一個挑戰是保持人們的每個月都願意訂閱服務,這類似於迪斯尼讓人們“一年帶孩子去一次迪斯尼樂園”的努力。

迪士尼還必須打造一種無縫的、用戶友好的界面。儘管迪士尼投資了25億美元,成爲了BAMTech(正在爲迪士尼開發應用後端的公司)的大股東。但它仍需要吸引大量的科技人才來開發新業務。

而奈飛在擁有相對成熟的流媒體渠道的同時,市場份額也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根據CNBC此前的調查,奈飛佔據北美流媒體市場51%的份額。考慮到美國市場的增長已經趨於放緩,存量市場的爭奪恐怕未來將更加激烈。

深度|天價交易完結 一騎絕塵的奈飛或迎來最強對手?

但另一方面,迪士尼也必須做出取捨:公司大型電影IP的鉅額票房是否會被流媒體服務的反噬?;現有的ESPN+,Disney+和Hulu該如何分工?

對於前者,迪士尼CEO Robert Iger此前在接受採訪時坦言,現階段公司不會爲流媒體平臺製作大IP電影:

我們的工作室每年製作8到10部電影,而且它們的預算很大,是大票房的預備電影。

工作室製作的幾乎每部電影都價值超過1億美元,我們不打算爲這項服務製作這種級別的電影。

我們希望在每集電視連續劇上投入大量資金,希望製作成本更高的電影,但我們不會爲這個平臺製作星球大戰電影。

我們還是喜歡人們會在週末前往電影院看一部大製作的電影。

市場分析稱這可能表明迪士尼可能暫時不會將高預算電影直接在流媒體平臺上首發。

而對於後者,迪士尼顯然面臨更多的麻煩。

考慮到其他流媒體內容上的“黃暴”(想想HBO的熱門劇集,但相關內容確實能夠吸引流量),迪士尼在內容方面一直有“潔癖”(比如不能有吸菸鏡頭),強調內容要能夠供全家觀賞,這也使得公司錯失了非常多的合作機會(比如最近大熱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以及之前的《逃離德黑蘭》)。

BTIG分析師Rich Greenfield曾評論預測稱,迪士尼未來可能將其內容分爲“家庭型”和“成人型”兩類;公司未來很有可能將Hulu用於其爲“成人”打造的電影的播放渠道,而將適合“家庭型”的服務保留到Disney+。

單考慮到公司旗下的體育類流媒體ESPN+,這可能會帶來新的新的混亂(一家公司三個流媒體服務)。

深度|天價交易完結 一騎絕塵的奈飛或迎來最強對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