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qqUgFjUbSPG\" img_width=\"340\" img_height=\"190\" alt=\"奉嘎山里的红军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记者采访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94岁老人奉孝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红色精神改变奉嘎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4年前,红二军团路过奉家,播下了革命的星星之火。\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qqUOFLxBrbC\" img_width=\"340\" img_height=\"196\" alt=\"奉嘎山里的红军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贺龙元帅的两条红军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我们奉家,流传着许多红军的故事,其中就有贺龙元帅的一个故事。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ORkfDZEnATrkq\" img_width=\"640\" img_height=\"240\" alt=\"奉嘎山里的红军情\"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qqTR85CblbX\" img_width=\"945\" img_height=\"354\" alt=\"奉嘎山里的红军情\"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oSKSaCjdxns4\"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405\" alt=\"奉嘎山里的红军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走访大山里的红军遗址,瞻仰锡矿山上的纪念碑,信步开国上将的故居,聆听革命先驱的故事……7月22日至29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省、市主要媒体深入各县市区,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采访活动。期间,采访团一行访遗址、探故居、听故事、挖线索,采集到了大量娄底本土的“红色故事”,本报特推出“壮丽70年·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报道,请读者们与本报记者一起穿梭时光,再次回到那个激情澎湃的红色年代……\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I7G3VP0q76s\" img_width=\"65\" img_height=\"54\" alt=\"奉嘎山里的红军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盏红军灯演绎军民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qqU2H16pPz8\" img_width=\"252\" img_height=\"340\" alt=\"奉嘎山里的红军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红军留下的行军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盏斑驳而小巧的行军灯,灯罩都已有裂纹……7月23日,当新化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将这盏红军灯放在记者面前时,一段红二军团与新化人民鱼水之情的历史就这样穿越了84年的时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红军灯的来源于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村民奉长姑,她和红军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冬。那一年,红二军团长征途径奉家镇,有一部分进驻在下团村,其中有几位红军战士和一位首长就住在奉长姑家。当时的奉长姑年仅13岁,幼小的她和当地村民一样,将红军这支队伍当成了亲人,对入驻自己家的红军更是热情,时常帮着妈妈给红军做饭、烧水、洗衣服等。其中有两位战士的双脚因为长时间行军导致水肿,奉长姑的父亲就用当地的土法子在火塘边烤萝卜给战士们热敷消肿……几天后,红二军团又要开始长征的步伐了,一位红军首长提来一盏行军灯,送给了奉长姑的父亲奉名庆,并说:“等革命胜利成功后,我们再来看你们,以灯为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红军走后,奉名庆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这盏红军灯,只有自家人知道,对外严格保密。即使在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候,奉长姑一家人仍然没有丢弃这盏红军灯,因为他们都忘不了与红军的这段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奉长姑一家将红军灯无偿献给了新化县文物馆,成为了新化县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红二军团结缘奉嘎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传承红色基因”采访团一行再次来到奉家镇时,已经94岁高龄的奉孝彩老人讲述起了红二军团到来时的情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红军刚来的时候,我们村民们不知道来了支什么军队,大家开始都四处躲藏。后来,知道是红军来了,我们就从躲藏的地方陆陆续续走出来了。”奉孝彩老人谈起红军历史就兴致盎然,他也是村里为数不多健在的亲历过红军进驻奉家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5年冬,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11月19日从桑植刘家坪出发,于12月12日进入新化县奉家镇上团村进行休整,并将当地大地主奉仕卿的住宅(原名竹园)作为临时司令部所在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起初,红二军团先头部队300余人刚进入奉家的豆腐岩、浪山坪时,当地的村民以为是土匪来了,吓得一个个都躲到了山上,当时才10多岁的奉孝彩也跟着大人躲上了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老乡们,我们是红军,不要怕,我们是保护贫苦农民的。”在红军的宣传呼喊下,直到晌午时分才有几位胆大的村民回到家里。发现真的是为穷人打天下的红军来了,躲藏在大山里的村民才陆续回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红二军团进驻村里后,战士们帮村民挑的挑水、劈的劈柴,推的推磨,并向村民宣传红军的革命理念。之后,红军又迅速打击镇压了上团村和下团村的数户地主,将地主囤积的稻谷、玉米、花生等粮食分给了当地的穷苦百姓,赢得了当地的民心。\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qqUOFLxBrbC\" img_width=\"340\" img_height=\"196\" alt=\"奉嘎山里的红军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贺龙元帅的两条红军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我们奉家,流传着许多红军的故事,其中就有贺龙元帅的一个故事。”说起红二军团在奉家的日子,当地人还流传着一个行军毯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红二军团总指挥,新中国十大元帅的“贺胡子”贺龙。当时已是隆冬季节,贺龙安顿好指挥部后,带着十几个红军战士来到了岩板村村民杨芳高的家里,一进屋就看到杨芳高家的孩子多,但是个个衣衫破烂,床上铺的是棕皮做的破旧蓑衣,一床棉被都没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别把娃子冻坏了,拿这两条毯子盖上。”贺龙心疼孩子们,立刻吩咐身边的战士拿来两条行军毯,并亲手递到了杨芳高的手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红军都是好人啊。”杨芳高接过贺龙递过来的军毯,一家人都很激动。看到贺龙身边的红军战士也都是一个个年轻娃子,身上的军装同样很破旧了,脚上穿着草鞋站在冰天雪地里里,杨芳高一家人立即生起大火为红军们取暖。接着又把家里不多的玉米棒子和红薯都拿出来,烤熟后分给红军们吃。于是,贺龙带着红军战士们与杨芳高一家人围坐在柴火边,吃着烤熟的玉米和红薯,虽然个个嘴巴都被烤黑的红薯染得黑乎乎的,每个人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红军离开后,杨芳高一家人与贺龙的这个故事却一直在村里传承着,直到今天,仍然被村里的老人们津津乐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刘承旺老人的“红色养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红二军团在奉家的日子并不多,却得到了新化人民无比的爱戴,“红色养子”的故事成为流传至今的佳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年,红二军团队伍里有一位刚从学校出来的14岁少年吴春林,他因为随红军队伍行军打仗时腿部受伤,走到上团岩板农户刘承旺家门前再也走不动了。贺龙得知吴春林伤痛情况后,就与岩板村民刘承旺老人交待:“老乡!我们红军队伍要开拔长征。部队里有一位伤员战士吴春林,我要请求您收留,帮我保护好。等吴春林伤养好了,我会派人来接他归队的。这里有四块大洋当作疗养费。”当即贺龙把四块大洋交给刘承旺老乡一再嘱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刘承旺老人从贺龙手里接过大洋,把吴春林接回家里并将吴春林改姓为刘春林。刘承旺老人精心护理刘春林一个多月,背出背进的侍俸红军战士情感深厚,视刘春林为养子待遇。吴春林在寄父刘承旺一家人的精心呵护下伤也好得很快,他作为红军战士一心思念部队,等了几年,却一直没等到部队有人来接他归队。其间,吴春林遇到过麻烦事:原来红军大部队走后,国民党军队又来奉家四处抓壮丁,并抓走了吴春林。押解途中,吴春林想方设法在逃脱,回到了刘承旺养父家。刘承旺为了保护红军战士吴春林的安全,只好想方设法,托亲朋好友,帮助刘春林到深山老林山区的溆浦县中都乡同等村隐蔽。刘春林到达安全地点后将名字改回吴春林。之后,吴春林一直等待红二军部队接他回归。但因各方面条件艰难,吴春林最终只能在同等村继续参加地方革命活动,打地主、分田地,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同等村最活跃的革命党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中国成立后,吴春林不忘曾养育和保护自已的刘承旺一家,每逢春节、寿喜都要看望有刘承旺老人一家,续写了这段患难与共的军民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qqUgFjUbSPG\" img_width=\"340\" img_height=\"190\" alt=\"奉嘎山里的红军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记者采访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94岁老人奉孝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红色精神改变奉嘎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4年前,红二军团路过奉家,播下了革命的星星之火。84年后的今天,奉嘎山里的人们仍然口口相传着红军的故事,传承着红色精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正在复原红二军团指挥所当年的场景,将来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通过这里感受红军的精神。”2011年3月,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被列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评定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8月,旧址所在的上团村被列为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同时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列入湖南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3日在上团村采访期间,记者步入了正在修缮的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在历经沧桑的大院里,恍惚间似乎看到了那些军装破旧却又神情坚定的红军战士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畏艰难,勇于革新的红军精神如今成为了奉嘎山里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着当地人努力改变着奉嘎山贫困落后的面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湖南卫视一场“直播奉嘎山”的活动让这块与红军结缘的土地又红火了一把。那个春节里,奉嘎山当地共接待游客3.88万人次,同比增长201.7%;旅游综合收入约2808.8万元,同比增长228.8%,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新化县掀起了一股新的旅游热潮,同时也有力助推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的奉嘎山,无论是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所在的上团村,还是有“古桃花源”之称的下团村,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地村民这样说:“现在路都通了,村民生活都富裕了,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如84年前红军来到奉家时向村民们宣传的一样,他们是改变穷人生活的部队,这个承诺在今天得以实现。奉嘎山里淳朴的村民们至今还在相传的红军故事,正是源于他们从未忘却的红军情。(肖鹄\u002F文 刘新山\u002F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时政 | 民生 | 文化 | 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点亮\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GM41yg7x0sCRn\" img_width=\"53\" img_height=\"55\" alt=\"奉嘎山里的红军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让更多人知道!\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11741548668569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