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qqUgFjUbSPG\" img_width=\"340\" img_height=\"190\" alt=\"奉嘎山裏的紅軍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記者採訪新化縣奉家鎮下團村94歲老人奉孝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紅色精神改變奉嘎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4年前,紅二軍團路過奉家,播下了革命的星星之火。\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qqUOFLxBrbC\" img_width=\"340\" img_height=\"196\" alt=\"奉嘎山裏的紅軍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紅二軍團長征司令部舊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賀龍元帥的兩條紅軍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我們奉家,流傳着許多紅軍的故事,其中就有賀龍元帥的一個故事。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ORkfDZEnATrkq\" img_width=\"640\" img_height=\"240\" alt=\"奉嘎山裏的紅軍情\"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qqTR85CblbX\" img_width=\"945\" img_height=\"354\" alt=\"奉嘎山裏的紅軍情\"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oSKSaCjdxns4\"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405\" alt=\"奉嘎山裏的紅軍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走訪大山裏的紅軍遺址,瞻仰錫礦山上的紀念碑,信步開國上將的故居,聆聽革命先驅的故事……7月22日至29日,爲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委黨史研究室、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省、市主要媒體深入各縣市區,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採訪活動。期間,採訪團一行訪遺址、探故居、聽故事、挖線索,採集到了大量婁底本土的“紅色故事”,本報特推出“壯麗70年·傳承紅色基因”系列報道,請讀者們與本報記者一起穿梭時光,再次回到那個激情澎湃的紅色年代……\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I7G3VP0q76s\" img_width=\"65\" img_height=\"54\" alt=\"奉嘎山裏的紅軍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盞紅軍燈演繹軍民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qqU2H16pPz8\" img_width=\"252\" img_height=\"340\" alt=\"奉嘎山裏的紅軍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紅軍留下的行軍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盞斑駁而小巧的行軍燈,燈罩都已有裂紋……7月23日,當新化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將這盞紅軍燈放在記者面前時,一段紅二軍團與新化人民魚水之情的歷史就這樣穿越了84年的時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紅軍燈的來源於新化縣奉家鎮下團村村民奉長姑,她和紅軍的故事發生在1935年冬。那一年,紅二軍團長征途徑奉家鎮,有一部分進駐在下團村,其中有幾位紅軍戰士和一位首長就住在奉長姑家。當時的奉長姑年僅13歲,幼小的她和當地村民一樣,將紅軍這支隊伍當成了親人,對入駐自己家的紅軍更是熱情,時常幫着媽媽給紅軍做飯、燒水、洗衣服等。其中有兩位戰士的雙腳因爲長時間行軍導致水腫,奉長姑的父親就用當地的土法子在火塘邊烤蘿蔔給戰士們熱敷消腫……幾天後,紅二軍團又要開始長征的步伐了,一位紅軍首長提來一盞行軍燈,送給了奉長姑的父親奉名慶,並說:“等革命勝利成功後,我們再來看你們,以燈爲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紅軍走後,奉名慶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這盞紅軍燈,只有自家人知道,對外嚴格保密。即使在最艱難最危險的時候,奉長姑一家人仍然沒有丟棄這盞紅軍燈,因爲他們都忘不了與紅軍的這段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奉長姑一家將紅軍燈無償獻給了新化縣文物館,成爲了新化縣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紅二軍團結緣奉嘎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當“傳承紅色基因”採訪團一行再次來到奉家鎮時,已經94歲高齡的奉孝彩老人講述起了紅二軍團到來時的情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紅軍剛來的時候,我們村民們不知道來了支什麼軍隊,大家開始都四處躲藏。後來,知道是紅軍來了,我們就從躲藏的地方陸陸續續走出來了。”奉孝彩老人談起紅軍歷史就興致盎然,他也是村裏爲數不多健在的親歷過紅軍進駐奉家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5年冬,賀龍、任弼時、關嚮應等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2軍團爲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11月19日從桑植劉家坪出發,於12月12日進入新化縣奉家鎮上團村進行休整,並將當地大地主奉仕卿的住宅(原名竹園)作爲臨時司令部所在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起初,紅二軍團先頭部隊300餘人剛進入奉家的豆腐巖、浪山坪時,當地的村民以爲是土匪來了,嚇得一個個都躲到了山上,當時才10多歲的奉孝彩也跟着大人躲上了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老鄉們,我們是紅軍,不要怕,我們是保護貧苦農民的。”在紅軍的宣傳呼喊下,直到晌午時分纔有幾位膽大的村民回到家裏。發現真的是爲窮人打天下的紅軍來了,躲藏在大山裏的村民才陸續回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紅二軍團進駐村裏後,戰士們幫村民挑的挑水、劈的劈柴,推的推磨,並向村民宣傳紅軍的革命理念。之後,紅軍又迅速打擊鎮壓了上團村和下團村的數戶地主,將地主囤積的稻穀、玉米、花生等糧食分給了當地的窮苦百姓,贏得了當地的民心。\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qqUOFLxBrbC\" img_width=\"340\" img_height=\"196\" alt=\"奉嘎山裏的紅軍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紅二軍團長征司令部舊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賀龍元帥的兩條紅軍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我們奉家,流傳着許多紅軍的故事,其中就有賀龍元帥的一個故事。”說起紅二軍團在奉家的日子,當地人還流傳着一個行軍毯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紅二軍團總指揮,新中國十大元帥的“賀鬍子”賀龍。當時已是隆冬季節,賀龍安頓好指揮部後,帶着十幾個紅軍戰士來到了巖板村村民楊芳高的家裏,一進屋就看到楊芳高家的孩子多,但是個個衣衫破爛,牀上鋪的是棕皮做的破舊蓑衣,一牀棉被都沒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別把娃子凍壞了,拿這兩條毯子蓋上。”賀龍心疼孩子們,立刻吩咐身邊的戰士拿來兩條行軍毯,並親手遞到了楊芳高的手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紅軍都是好人啊。”楊芳高接過賀龍遞過來的軍毯,一家人都很激動。看到賀龍身邊的紅軍戰士也都是一個個年輕娃子,身上的軍裝同樣很破舊了,腳上穿着草鞋站在冰天雪地裏裏,楊芳高一家人立即生起大火爲紅軍們取暖。接着又把家裏不多的玉米棒子和紅薯都拿出來,烤熟後分給紅軍們喫。於是,賀龍帶着紅軍戰士們與楊芳高一家人圍坐在柴火邊,喫着烤熟的玉米和紅薯,雖然個個嘴巴都被烤黑的紅薯染得黑乎乎的,每個人的臉上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紅軍離開後,楊芳高一家人與賀龍的這個故事卻一直在村裏傳承着,直到今天,仍然被村裏的老人們津津樂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劉承旺老人的“紅色養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紅二軍團在奉家的日子並不多,卻得到了新化人民無比的愛戴,“紅色養子”的故事成爲流傳至今的佳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年,紅二軍團隊伍裏有一位剛從學校出來的14歲少年吳春林,他因爲隨紅軍隊伍行軍打仗時腿部受傷,走到上團巖板農戶劉承旺家門前再也走不動了。賀龍得知吳春林傷痛情況後,就與巖板村民劉承旺老人交待:“老鄉!我們紅軍隊伍要開拔長征。部隊裏有一位傷員戰士吳春林,我要請求您收留,幫我保護好。等吳春林傷養好了,我會派人來接他歸隊的。這裏有四塊大洋當作療養費。”當即賀龍把四塊大洋交給劉承旺老鄉一再囑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承旺老人從賀龍手裏接過大洋,把吳春林接回家裏並將吳春林改姓爲劉春林。劉承旺老人精心護理劉春林一個多月,背出背進的侍俸紅軍戰士情感深厚,視劉春林爲養子待遇。吳春林在寄父劉承旺一家人的精心呵護下傷也好得很快,他作爲紅軍戰士一心思念部隊,等了幾年,卻一直沒等到部隊有人來接他歸隊。其間,吳春林遇到過麻煩事:原來紅軍大部隊走後,國民黨軍隊又來奉家四處抓壯丁,並抓走了吳春林。押解途中,吳春林想方設法在逃脫,回到了劉承旺養父家。劉承旺爲了保護紅軍戰士吳春林的安全,只好想方設法,託親朋好友,幫助劉春林到深山老林山區的漵浦縣中都鄉同等村隱蔽。劉春林到達安全地點後將名字改回吳春林。之後,吳春林一直等待紅二軍部隊接他迴歸。但因各方面條件艱難,吳春林最終只能在同等村繼續參加地方革命活動,打地主、分田地,並加入中國共產黨黨員,成爲同等村最活躍的革命黨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中國成立後,吳春林不忘曾養育和保護自已的劉承旺一家,每逢春節、壽喜都要看望有劉承旺老人一家,續寫了這段患難與共的軍民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sqqUgFjUbSPG\" img_width=\"340\" img_height=\"190\" alt=\"奉嘎山裏的紅軍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記者採訪新化縣奉家鎮下團村94歲老人奉孝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紅色精神改變奉嘎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4年前,紅二軍團路過奉家,播下了革命的星星之火。84年後的今天,奉嘎山裏的人們仍然口口相傳着紅軍的故事,傳承着紅色精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正在復原紅二軍團指揮所當年的場景,將來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通過這裏感受紅軍的精神。”2011年3月,紅二軍團長征司令部舊址被列爲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評定爲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8月,舊址所在的上團村被列爲住建部“中國傳統村落”。同時紅二軍團司令部舊址列入湖南省紅色文化教育基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3日在上團村採訪期間,記者步入了正在修繕的紅二軍團長征司令部舊址,在歷經滄桑的大院裏,恍惚間似乎看到了那些軍裝破舊卻又神情堅定的紅軍戰士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不畏艱難,勇於革新的紅軍精神如今成爲了奉嘎山裏寶貴的精神財富,影響着當地人努力改變着奉嘎山貧困落後的面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湖南衛視一場“直播奉嘎山”的活動讓這塊與紅軍結緣的土地又紅火了一把。那個春節裏,奉嘎山當地共接待遊客3.88萬人次,同比增長201.7%;旅遊綜合收入約2808.8萬元,同比增長228.8%,爲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新化縣掀起了一股新的旅遊熱潮,同時也有力助推了當地脫貧攻堅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的奉嘎山,無論是紅二軍團長征司令部舊址所在的上團村,還是有“古桃花源”之稱的下團村,正在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當地村民這樣說:“現在路都通了,村民生活都富裕了,村裏的環境也越來越好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如84年前紅軍來到奉家時向村民們宣傳的一樣,他們是改變窮人生活的部隊,這個承諾在今天得以實現。奉嘎山裏淳樸的村民們至今還在相傳的紅軍故事,正是源於他們從未忘卻的紅軍情。(肖鵠\u002F文 劉新山\u002F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時政 | 民生 | 文化 | 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點亮\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GM41yg7x0sCRn\" img_width=\"53\" img_height=\"55\" alt=\"奉嘎山裏的紅軍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讓更多人知道!\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1174154866856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