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简称《上海港口卷》),是首轮上海市专志系列丛刊《上海港志》的续修。其卷“六易寒暑,先后完成资料收集、长编汇集、初稿撰写、志稿总纂、内部评审,经反复筛选、提炼、推敲、运用详实的史料、严谨的结构、质朴的文字,忠实地记载了1978—2010年上海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轨迹” 。编修体制创新、编纂体例因创并重、资料全面,其彰显的编修特点可为续修志书借鉴。

浦江鸟瞰

| 杨焕敏 摄

编修体制的创新

《上海港口卷》是《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中的一卷,由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持编修,为省级官修志书。具体由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2014年改为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牵头,与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编纂。

《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2017年7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年7月成立该卷编委会和编纂办公室。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相应成立负责本单位内容的工作班子,各参编单位均指定专人担任修志联络员,组建资料员队伍。2011年底基本完成资料收集,2012年10月完成资料长编,2014年底完成初稿,2015年7月完成全卷总纂。9月28日通过《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编委会的内部审查,10月16日交经《交通运输分志》编委会主任会议审定后,报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志稿评议。11月15日专家评议,后历时8个月,对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优化和修改。

2016年8月11日通过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专家审定。11月28日经市地方志办公室验收,付梓出版。”由上述过程可知,其卷在《上海港口卷》、《上海交通运输分志》二级编纂委员会的牵头协调下,进行资料收集、长编汇编、初稿撰写、志稿总纂、内部评审、专家评议并审定,最后由市地方志办公室验收付梓出版。即为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修,《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编纂委员会辅修,《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编纂委员会编纂,是经由内部审查、审定并经专家评议、审定后由市地方志办公室验收、出版的3级编修体制。

上海市专志系列丛刊——《上海港志》2001年11月由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

而《上海港志》是第一轮上海市专志系列丛刊,由《上海港志》编纂委员会编,为上海市局级官修志书。其志“编纂始于1990年,……2000年初,志稿通过市地方志办公室和交通专业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评审。经再度修改,于2001年上半年通过市地方志办公室的验收。”当年11月付梓出版,历时11年。由此可知,其志由上海市交通专业志编纂委员会主修,《上海港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经港口、交通、编委会评审、市地方志办公室验收出版的2级编修体制。通过比较可知,《上海港口卷》的3级编修体制明显优于《上海港志》的2级编修体制,亦是编修体制创新之处。

编纂体例的特色

框架结构:《上海港口卷》以版权页开卷,卷首设彩色图照集24页,图照49幅,其中各种图6页6幅,各种照片18页43帧;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名录,《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评议专家名单、审定专家名单、验收单位和人员名录,《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编纂委员会名录、《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编纂委员会名录、《港口卷》咨询专家名单,《港口卷》资料收集和供稿人员名录;《上海市志》凡例12条,本卷编纂说明10条;时任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编委会主任孙建平序;目录、概述、大事记。中设分志10篇,为全卷之主体。卷末设专记、附录、索引、编后记。

《上海港志》以版权页开卷,卷首设彩色图照集24页,图照69帧,其中示意图1/3页图1幅,照片232/3页68帧;目录、凡例10条、代序(注:摘自时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1986年5月《在勒哈佛、墨尔本、大阪、旧金山、上海友好港国研讨会开幕的欢迎词》)、总述、大事记。中设分志8篇,为全志之主体。卷末设附录、编后记、《上海港志》编纂审定验收人员名单。从框架结构看,《上海港口卷》既继承《上海港志》的立体构架,又有所创新:一是将编纂委员会名录由卷末前置至卷首,规范其著作权;二是专记由分志移卷末,既统一分志体式,又突现其文献价值。

1960年拍摄的杨浦区黄浦江码头

篇目设置:全卷为小篇并列体。设港口概貌——港口条件、航道·岸线、港口;企业——码头企业、工程和科研设计企业、辅助生产及物流企业;设施·设备——码头泊位、装卸生产辅助设备、机械·船舶·设备;工程建设——海港航道设备、海港码头建设、内河港航建设、市外承接工程;港口生产——货物装卸、集装箱装卸、港口客运、港口辅助作业、装卸费率;船舶检验——船检体制和机构、检验、审图和审核;港口科技——港务科技、工程科技、船检规范科研;港口行政管理——管理体制、管理和协调机构、海港管理、内河港口管理;职工——职工规模、职工结构、海港装卸用工与分配、职工教育与培训以及人物·先进集体等10篇34章97节224目。全卷为篇、章、节、目4个层次,分别以节、目为纵写实体。

《上海港志》亦为小篇并列体。设港口设施设备——港口、设施、设备;港口工程——航道工程、筑港工程;港口生产经营——货物装卸、客运、代理业务、港机制造;港口科技——科技机构、技术进步、科技成果;港口管理——港政管理、航政管理、航道管理、船舶检验;机构·企业·党群——机构、企业、党派团体;职工·人物——职工、人物以及专记·补记等8篇20章96节236目。全卷为篇、章、节、目4个层次,分别以节、目为纵写实体。

1981年拍摄的黄浦江上的时空对话——现代货轮和传统老式帆船擦肩而过。背景是北外滩众多工厂和码头

从篇目看,《上海港口卷》继承《上海港志》小篇并列体,为篇、章、节、目4个层次,分别以节、目为纵写实体。同时又有其创新之处:(1)港口设施设备篇分为港口概貌、设施设备2篇,企业、船舶2章升格为2篇,旨在突现港口特色与专业属性。(2)改港口管理为港口行政管理,使标题更为科学。(3)职工·人物篇分设为职工、人物2篇,突出人是志书记述的主体。(4)条目体专记,移至附录,统一分志章法。(5)撤销机构、党群事项,体现专业志之专。

资料全面 价值多元

《上海港口卷》以155万版面文字,记录自隋唐——2010年上海港口的千年发展轨迹,重点是“全面介绍1978—2010年上海市行政区划内的港口水域陆域、设施设备、工程建设、港口生产、船舶检验、港口科技、港口行政管理、港口管理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人物和先进集体、法规等改革、创新、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并对上海港口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枢纽港建设采用专记形式予以反映。”

1978—2010年上海港及上港集团公用码头货物吞吐量与上海国民生产总值对应关系图表

| 来源:《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

存史价值:地方志中的专业志,是一地某专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专业志书应该向专业人员提供别处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该专业完整有价值的资料。提供一地某专业的完整资料是专业志的首要任务。资料性是地方志或专业志与类似著作相区别的最根本的属性,是地方志或专业志价值之所在。

《上海港志·凡例》指出:“本志上溯各项事物之初,下限至1992年底,大事记延伸至1999年底,并附补记综述1993—1999年上海港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其志用110万版面文字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上海港形成、发展千年脉络,是首部上海港历史与现状的专业资料性文献。《上海港口卷》是《上海港志》的续修,记述内容的主体时限,上起1978年,下迄2010年。卷首概述与篇首无题序均起自事物发端,经扼要勾连为全志与各事类之纲,呈现上海港的千年发展脉络。

20世纪80年代,上海港第三装卸作业区码头现场

| 来源:《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 沈同华 摄

资治价值:卷首概述所记:“虽然上海港口发展成就巨大,但与世界先进港口相比,软环境仍有较大差距;船舶持续大型化对港口水深又有新的挑战;上海可供开发建设的优质岸线资源十分有限;集装箱海铁联运和小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相对滞后,港口集疏运体系有待完善;与周边港口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加强港口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概述所述上海港与世界先进港口所存在的若干差距与不足,对当政者、决策者无疑具有现实的资治价值。

20世纪90年代,高阳码头现场

| 来源:《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 沈同华 供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上海船厂及杨浦滨江区域

| 朱岚 摄

育人价值:其卷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以洋山深水港区和外高桥集装箱港区为基础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口建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吞吐量先后问鼎世界;海洋运输和江河运输使上海与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内陆腹地的联系日益紧密均作全面系统记录。这既是对改革开放成果的真实记录,亦是对今人后人进行爱国敬业教育的生动教材。人物传略所记朱天秉(1900—1982年)等13位传主所体现的敬业、奉献精神,人物简介17人模范事迹,对今人爱岗敬业具有榜样仿效作用,其教育意义深远。专记五“劳动创造幸福,知识改变人生,责任成就事业,创新铸就辉煌”是对抓斗大王包起帆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对于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具有现实教育价值。

学术价值:志书为资料性文献,应有学术价值取向。《上海港口卷》扼要记载“上海港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端,位于长江与东海交汇处,居中国东部沿海岸线的中心,具有控江襟海的区位优势。南宋末年,上海港在上海浦旁孕育而成。……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上海对外开埠后,港口迅速发展,自咸丰三年(1853)超过广州港。上海港一直是中国最大港口,也是世界著名商港。”……2010年上海港“远洋东至大阪809海里,横滨1200海里,……南及新加坡2176海里。……由上海港至西欧与赴北美的距离几乎相等,在航运和贸易上均处于有利地位。2010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5339.4万吨,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906.9万标准箱,超过新加坡港成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海港共接待邮轮107艘次,邮轮出入境游客26.16万人次。”

2016年拍摄的北外滩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

| 张锁庆 摄

“外贸货物”所记“1978年,上海港完成外贸吞吐量1572万吨,……2010年上海港外贸吞吐量达到30225万吨,是1978年的19.2倍,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的比重达到53.7%。”外贸货物分别运送至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并记载了进出货物数量。开卷8开版《上海港航线示意图(2010)》是上海外贸货物航线的形象再现。

诸如此类,《上海港口卷》为上海港的海上丝绸之路提供较为系统、翔实资料。为学者研究新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成果提供基础资料,正是《上海港口卷》的学术价值取向之所在。其志是港口专业的资料性文献,亦是今人后人研究新时代上海港为海上丝绸之路作奉献的文献依据。

《上海港口卷》是首部《上海港志》的续修,为第二轮志书中的续修专业志。其任务有二:一是续,二是修。其志所彰显的编修特色可为续修志书借鉴。从整体上看,《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是一部展示上海港改革开放全貌的资料性文献。END

本文来源:

《上海地方志》2018年第一期

作者:沈永清

原标题:

一部展示上海港改革开放全貌的资料性文献

——《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与《上海港志》比较评析

有删节

部分图片源自《上海港口卷》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申知沪志”小组 诚意分享

如需转载 烦请标明出处

点击右下角 让“方志上海” 更好看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