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臺上分享時,楊振寧回憶,面對這位自己非常敬仰的大師,他其實心裏有點緊張,再加上那時愛因斯坦已經年邁,說的英語裏又摻雜了很多德語,但他又不懂德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楊振寧特意提到,愛因斯坦在爲人處世上也很有意思,比如,他寫的一些非科學類的文章都很短,可是都很中肯。

"\u003Cp\u003E晨報記者 李星言 實習生 雷智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久未公開露面的楊振寧來上海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日,這位97歲高齡的諾獎得主特意從北京飛來上海,爲半個世紀前有過數面之緣的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打call!——當天,“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開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展覽呈現的是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愛因斯坦檔案庫的133件\u002F組權威性珍貴展品,其中包含相對論手稿、諾貝爾獎章、愛因斯坦親筆書寫的E=mc2公式手稿及愛因斯坦生前最後的筆記本等真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無論是在臺上分享還是在臺下接受記者的訪問,楊振寧頭腦清晰,聲音洪亮。當被問及“是不是覺得自己老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時,他先是一愣,然後老老實實地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答,“當然老了,我走路都不快了。不過很幸運的是,我腦子還很清楚,還可以走路,不需要整天坐輪椅,所以我想我應該滿意了,像我這個身體,在這個年紀,已經很少見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到自己的長壽祕訣,他將其歸功於基因,特別是母親這一支的基因。“我們楊家人歷來都有糖尿病,到我和我的幾個兄弟姐妹都沒有,感謝母親給了我長壽的本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旁的翁帆很安靜,遠遠地看着丈夫接受採訪。但在合影時,兩人很自然地十指緊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半個世紀前,楊振寧還是一名年輕的博士後。1949年,他加入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當時,他就曾多次出席過愛因斯坦的講座,並和愛因斯坦及其家人有過好幾次接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楊振寧與李政道合寫了一篇關於統計力學的文章。愛因斯坦對此非常感興趣,就邀請兩位年輕的物理學家一同聊聊。兩人就在愛因斯坦的辦公室裏,與他談了一個半小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臺上分享時,楊振寧回憶,面對這位自己非常敬仰的大師,他其實心裏有點緊張,再加上那時愛因斯坦已經年邁,說的英語裏又摻雜了很多德語,但他又不懂德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那次我很榮幸地有機會跟愛因斯坦近距離接觸了一個半小時,但回想起來,我沒有得到什麼智慧。”楊振寧笑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楊振寧的另一個遺憾是,他一生不曾和愛因斯坦有過合影。但就在1954年,也就是愛因斯坦去世的前一年,他帶着兒子遇見愛因斯坦,兒子有幸和“愛豆”同框拍照,這張合照也被他珍藏至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楊振寧特意提到,愛因斯坦在爲人處世上也很有意思,比如,他寫的一些非科學類的文章都很短,可是都很中肯。“我由衷佩服的是,在居里夫人去世時,愛因斯坦寫了一篇紀念她的文章,雖然只有短短几百字,卻對居里夫人的人格和影響做出了簡單又重要的評述。我雖然不懂德文,但據朋友說,他的德文文章比翻譯出來的英文文章還要有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提到愛因斯坦,就不由讓人想到他提出的“大統一理論”,也就是把引力、電磁力、強作用力和弱作用力統一起來。到目前爲止,科學家們已經把強作用力、弱作用力和電磁力這三個力統一起來,但關鍵的引力如何統一進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此,楊振寧說,“或許三五十年這個問題都不會解決,但我期待未來的愛因斯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詳細報道>>>07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李星言\u002F雷智藝\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25911592851917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