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衆號:Lijin_guoqijiedu。

我將在第一時間轉載國資國企政策新聞解讀

7月13日至18日,李錦在深圳國有企業調研。這是在深南電路學習瞭解信息企業改革情況。

央企半年報剛出下半年又佈局

國資委年中會議透露哪些國企改革信息---

《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行將出臺

“雙百企業”,作爲國企改革的旗幟與抓手

混改試點數量更多、層次更高、內容更豐富

2-3家央企集團層面實施股權多元化

五大行業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勢態明確,

中央企業金融業務優化重組令人關注。

國企改革下半年佈局清晰目標明確事情具體

--- 對國資委年中會議國企改革內容的理解

7月份,一場重要的年中經濟工作會議將召開,爲今年下半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去年2017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了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視頻會議比中央會議召開在前,從中可以看到一些向。

昨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了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視頻會議,會議總結了2018年上半年工作,並對下半年重點工作進行部署。這次會議把央企降槓桿防風險作爲下半年發力的重點,要嚴控債務風險,進一步降低資產負債率。研究制定《中央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試行)》,對責任追究的範圍、標準和程序等作出明確規定,深入開展國有資產重大損失調查及責任追究。包括嚴控國際化經營風險,確保境外資產保值增值,嚴格管理的特點極其明顯。提出總結推廣市場化債轉股和永續債等模式,積極探索開展優先股試點,確保資產負債率穩步下降等措施。同時國企改革沒有放鬆,佈局清晰,目標明確,事情具體而實在現在,依次進行分析。

授權經營體制改革作爲重點。從政策來看,國資委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初步制定《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正在履行報批程序;從載體來看,正在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依託投資公司推進中央企業產業合作與重組整合,加快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從操作上看,推進運營公司基金系建設,支持運營公司參與中央企業IPO、市場化債轉股、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工作

國企改革試點“雙百行動”,雙管齊下會議提出,進一步增加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數量,拓展試點內容,賦予試點企業更多自主權。注意,試點沒有結束,重點是增加試點數量,拓展試點內容數量重點是增加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員工持股的量的增加,值得關注。目的是賦予試點企業更多自主權。

組織實施好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和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雙百企業”,作爲國企改革的抓手,一個是改革尖兵”,一個是“區域標杆”,提法新鮮。國企改革,由試點轉入“雙百行動”,重心轉入組織實施好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和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指導“雙百企業”一企一策制定完善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率先打造一批治理結構科學完善、經營機制靈活高效、黨的領導堅強有力、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顯著提升的國企改革尖兵。這裏提出“治理結構”、“經營機制”、“黨的領導”、”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四條,這個提法將作爲標準。聯合地方政府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改革試驗,統籌施測、積極探路,推動各項改革任務全面落地,打造國企國資改革區域標杆。

混改試點數量更多、改層次更高、內容更豐富國資委提出,下半年要穩妥推進2-3家央企集團層面實施股權多元化,推進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2018上半年,中央企業已新增混合所有制企業220戶,通過資本市場引入社會資本超過880億元。顯然,社會資本超過880億元,這個數字是不高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半年可能試點數量更多、層次更高、內容更豐富、戰略投資更活躍、試點引領效果更突出、改企業經營機制更注重等特點。..

在央企重組領域,提出了明確思路與具體範圍半年要穩步推進裝備製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裝備製造領域,電氣、機械、汽車等行業是重組可能性比較大。議論比較多的是哈氣、東方電氣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化工領域中國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集團”“中國化學”電力領域有大唐、華能、華電中廣核、華潤電力、國投電力等這些企業都是值得關注的。打造四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平臺,明確提出新能源汽車、北斗產業、大型郵輪、工業互聯網等協同發展平臺的構想。儘管目前中國化工和中化官方尚未就合併一事公開表態,但兩“化”重組合將是大概率事件這單重組背後,至少包括“做強做優做大央企主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及助力央企去槓桿三方面戰略意義。推動國有資本進一步向符合國家戰略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持續推動煤炭、鋼鐵、海工裝備、環保等領域資產整合,加快推進免稅業務、煤炭、碼頭等專業化整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以重組整合爲契機,深化企業內部改革。海工裝備、環保”,已經數次提及,必有動作。

重組與預防風險是緊緊聯繫一起的,尤其是推動中央企業金融業務優化重組這一句令人關注。中央企業的金融板塊是不小的。要優化整合存量,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推動中央企業金融業務優化重組,規範有序推進產融結合。開展防範金融業務重大風險督導,進一步加強委託貸款、內保外貸等高風險業務管控,嚴禁融資性貿易和空轉走單貿易業務。

具體怎麼做,國資委副祕書長彭華崗曾在國新辦發會上已經明確:是,圍繞國家戰略,推動集團層面重組,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二是推動專業化整合,這是近兩年來國資委更強調的整合方式,國資委將繼續通過無償劃轉、有償重組、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打破企業邊界,推動專業化整合,將分散的業務向有主業的企業集中;三是加快企業內部深化重組,爭取在中國建材等已有試點企業中探索總結經驗。

從供給側改革角度看重點是降槓桿減負債繼續加強負債規模和資產負債率雙重管控,強化對降槓桿減負債工作的定期監測、公開通報和跟蹤督導,將相關約束性條款納入經營業績考覈;加強債券特別是短融、超短融債券風險排查,嚴防投融資期限錯配;拓展融資渠道,提升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總結推廣市場化債轉股和永續債等模式,積極探索開展優先股試點,確保資產負債率穩步下降;強化PPP項目管理,嚴控非主業領域新增項目投資,妥善化解存量項目風險;高度重視資金鍊安全,保持現金流充裕,做好應對困難局面的準備,確保穩健經營。各地國資委也要加強企業投融資及負債情況監控,多措並舉降低資產負債率。煤炭方面成立中央企業煤炭資源優化整合專項基金,探索市場化專業化重組整合模式,穩步有序推進煤炭資源整合。這與化解過剩產能,是聯繫在一起的。

支持上市公司持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這一大方向之下,大量優勢資產通過多種形式逐步注入上市公司中,新一輪重塑上市公司價值將開啓,這也將對資本市場構成重大影響。近日,東方航空公告了“A+H”定增預案,擬募資118億元及35.5億港元,定增的參與方爲均瑤集團及其旗下吉祥航空和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定增後均瑤集團將成爲東航重要股東。上市是混改重要形式,市值管理是提高質量的重要內容。這次會議提出,企業集團要切實擔負起市值管理主體責任,加強上市公司運行情況動態監測和分析研判,支持上市公司持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對於虧損上市公司,可以通過併購優質資產、盤活存量資源等方式,實現價值提升;積極行使股東權利,督促上市公司規範運作、誠信經營、加強與投資者有效溝通,不斷健全股東回報機制,努力作維護證券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表率。

國資委年中會議是對習近平改革“三激”理念的落實。我們要注意,對預防風險與嚴格監管給予高度重視,但是對國企改革並沒有放鬆。10天前的7月6日中央深改委第三次會議,習近平要求用“三激”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這便是“繼續推進改革,要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點難點問題上來,集中力量打攻堅戰,激發制度活力,激活基層經驗,激勵幹部作爲,紮紮實實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國務院國資委半年會議看,國企改革授權經營體制改革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雙百行動”混改等,是扣住激發制度活力”不動搖的,目的是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培育“雙百企業”屬於激活基層經驗。至於激勵幹部作爲2018年5月,中央專門就激勵幹部擔當作爲印發《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爲的意見》。《意見》對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專門提出要求,這是中央首次從制度層面作出規定,結合動機態度、客觀條件、程序方法、性質程度、後果影響以及挽回損失等“六個要件”,對幹部的失誤錯誤進行綜合分析,對該容的大膽容錯,不該容的堅決不容。國企改革也在落實這個精神。相信下一步國資委會有更多的措施出臺的我的感覺,現在是嚴格監管有餘,激勵創新不足,對該容的大膽容錯,實踐中遠遠談不上大膽,對錯誤絕不相容,以致改革推進難度明顯加大,這種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現在轉載媒體的報道:

國有資本醞釀新一輪結構調整

下半年將推進裝備製造等戰略性重組

2018-07-18 07:55:19 來源:上海證券  記者 王雪青

國務院國資委17日召開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視頻會議。會議總結了上半年工作,並對下半年重點工作進行部署,尤其在央企重組和資源整合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會議提出,下半年要穩步推進裝備製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推動國有資本進一步向符合國家戰略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以擁有優勢主業的企業爲主導,打造新能源汽車、北斗產業、大型郵輪、工業互聯網等協同發展平臺;持續推動煤炭、鋼鐵、海工裝備、環保等領域資產整合,加快推進免稅業務、煤炭、碼頭等專業化整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以重組整合爲契機,深化企業內部改革。

“國有資本佈局正在醞釀一輪新的結構調整,手握核心技術的央企將有大動作。”有分析人士這樣認爲。

五大領域央企重組會有誰

本次年中工作會議提出,下半年要穩步推進裝備製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這五大領域的央企值得逐一梳理。

就在前幾日,國資委副祕書長彭華崗曾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央企整合一是圍繞國家戰略,推動集團層面重組,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二是推動專業化整合,這是近兩年來國資委更強調的整合方式,國資委將繼續通過無償劃轉、有償重組、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打破企業邊界,推動專業化整合,將分散的業務向有主業的企業集中;三是加快企業內部深化重組,爭取在中國建材等已有試點企業中探索總結經驗。

具體到裝備製造領域,有國企改革專家告訴上證報記者,電氣、機械、汽車等行業是重組可能性比較大的方向。

例如,電氣設備領域的央企有哈爾濱電氣集團、中國東方電氣集團,這兩家央企曾在2016年5月進行了一把手對調,被外界視爲可能推進重組的信號。在汽車領域,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兵裝集團(旗下的長安汽車)這三家央企間的整合調整也是行業關注的焦點。在人事變動上,2017年8月,一汽集團和長安汽車曾對調換帥。今年5月,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和兵裝集團再次迎來新一輪的高管人員崗位互調。有分析人士認爲,這預示着三家汽車央企戰略整合可能性的進一步加強。

化工領域央企主要有三家: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化工集團”)、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化學”)。7月13日,國資委宣佈,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兼任中國化工集團的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化工集團原董事長退休。業內人士認爲,坊間屢傳“緋聞”的中國化工集團與中化集團合併有望提上日程。

近期,煤炭行業重組已陸續落地。按國資委關於非專業涉煤央企退出煤炭行業的統一部署,5月8日,中煤集團和保利集團共同簽署股權無償劃轉協議,保利能源被無償劃轉給中煤集團。

電力領域此前也有多例重組,包括: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國家電投集團)、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目前,電力央企還有大唐集團、華能集團、華電集團,以及中廣核、華潤電力、國投電力等。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神華與國電集團重組方案確定之後,華能、大唐、中核、中廣核等電企間開展同業整合的可能性已變得更大。”

在通信領域,國資委已於6月27日宣佈,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與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重組後,兩公司將併入新成立的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業內人士看來,兩大通信央企的“合併同類項”,將重塑通信產業格局,在整合產業和資源後,利好5G發展。

打造四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平臺

關於新能源汽車、北斗產業、大型郵輪、工業互聯網等協同發展平臺的構想,上證報記者從相關企業瞭解到,各平臺或將包括不止一家央企,至於平臺組建形式是企業聯盟還是單獨成立新公司,目前還不確定,企業沒有接到相關通知。

那麼,上述四大產業協同發展平臺可能會涉及哪些央企?

目前,發展北斗產業的央企單位,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外,還有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等。北斗系統已在汽車前裝市場、智能手機、高精度應用等五大方面實現了產業化突破和跨越式發展。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在全國建立了超過1800個地基增強站。在天上北斗衛星和地上“一張網”的支持下,可精準至“釐米級”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有望“賦能”各行業轉型升級。據瞭解,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打造的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負責國家北斗地基增強系統“一張網”的建設。

至於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平臺的構成,據上證報記者瞭解,將包括多家央企單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簡稱“中國電子”)將是重要的支撐單位。此外,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也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佈局多年。

中國電子於今年6月24日召開了中國電子工業互聯網成果發佈會,並宣佈與長沙市國投、長沙市高新區共同設立總投資20億元的“中國電子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則於2015年6月成立了國家首個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航天雲網,目標是構建以工業互聯網爲基礎的雲製造產業集羣生態,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以及第三方商業與金融資源,服務於製造業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近日,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兵裝集團旗下長安汽車等三方簽署移動出行意向協議書,將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打造共享汽車領域的“國家隊”。此外,央企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的A股平臺中國汽研,也涉及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究,其旗下“重慶市智能網聯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工程開發、測試認證第三方工程諮詢服務機構。

兩到三家央企集團股權多元化

在混改方面,國務院國資委的年中會議提出,下半年要穩妥推進兩到三家央企的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推進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近期,東航集團“混改2.0”鎖定上市平臺東方航空,擬在A股、H股定增募資逾百億元,引入均瑤集團及其旗下吉祥航空,還有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上證報記者注意到,除央企“七大領域”混改持續深化外,地方國資的運作也日趨靈活,國有資本進駐民企案例在增加。此外,在擴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外資參與國企混改也有望取得新的進展。

國資委還對市值管理作出部署。會議提出,企業集團要切實擔負起市值管理主體責任,加強上市公司運行情況動態監測和分析研判,支持上市公司持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