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h1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云岭深处烽烟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h1 class=\"ql-align-center\"\u003E———上杭县通贤镇障云村\u003C\u002Fh1\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594a8b295614e76894cd984dd2c323a\" img_width=\"1228\" img_height=\"909\" alt=\"云岭深处烽烟起———上杭县通贤镇障云村\"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原兵工厂旧址\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上杭县通贤镇障云村(也叫障云岭)位于通贤镇西北面8.5公里处,东与漈头、上村相邻,南与文坑村接壤,西与官庄乡蕉坑村共饮,北与长汀县宣城乡交接。2018年底全村有6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357户1424人,其中男714人,女710人。有中共党员45人,离退休干部21人。全村有山林面积11000亩,其中毛竹林8000余亩,耕地612.8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33年10月前,障云属才溪区管辖。1933年后,通贤从才溪分出另外设立通贤区后,障云村归通贤区管辖。才溪区在建立红色政权、扩大红军、拥军优属等各个方面成绩突出,是福建苏区的“第一个模范区”,其中就有障云岭的一份功劳。障云村的燕子塔、白石坑、障云、桂坑、竹子寨等5个自然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堡垒”,曾设立过兵工厂和红军医院,红军长征后曾是新汀杭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和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临时驻地。从障云岭大山深处,走出了2位共和国开国将军:邱国光和张力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89d4bdb32d64da69618b97a8e4b7f9a\" img_width=\"1281\" img_height=\"992\" alt=\"云岭深处烽烟起———上杭县通贤镇障云村\"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红军马栏旧址\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早在1929年3月初,共产党员张赤男、罗化成、李天富等人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委派,到障云岭一带宣传革命思想,发动群众投身革命事业,并发展障云岭张桂雄等7人成为了障云最早的共产党员,障云乡党支部也由此成立,张桂雄担任障云乡党支部书记。同时成立的还有秘密农会,由邱义庭任农会主席。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农民运动也开始在这偏僻的小村庄悄然兴起。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入闽后,为策应各地农民武装暴动,帮助各地开展土地革命,红四军在闽西实行短距离分兵。红四军第一纵队来到了才溪,帮助当地党组织举行才溪农民武装暴动。1929年6月15日,邱义庭、张立泉、邱南光(开国将军邱国光之兄)3人闻讯从障云岭下山,到才溪与暴动队接头,并带回暴动队员20多人。7月21日,红四军一个纵队挺进才溪、通贤,策应了才溪各乡农民武装暴动,障云岭很快公开成立了团支部、农民协会、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等革命组织。不久,上杭县才溪区第二乡苏维埃政府在障云岭茅坪成立,管辖5个自然村,110多户380余人。邱玉山任乡苏主席,张立泉任特派员。障云乡苏维埃政府立即成立了分田委员会,按照中共闽西“一大”《土地问题决议案》等有关土地政策精神,障云乡实行了以乡为单位,按男女老幼在原耕基础上和他们在本乡及邻里田地总数,进行抽多补少,平均分配,障云乡人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后来,障云岭还创办了列宁小学,校址在张全昌家中,教师是通贤文坑的张长兴,学生是儿童团的全部成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30年,障云岭成立工农互助会,由张荣昌任主任。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互助会号召群众人人参加,每人捐献一个铜板,支持革命活动,村里的老辈人把它叫做“一拉子”运动。在历次扩大红军运动中,障云人民更是奋勇争先。障云岭18岁至45岁的青壮年男性有87人,除一人因残疾外,全部参加了红军或游击队。邱义庭一家共有6人参加红军,邱银庆、邱银球、邱银仁等3家各有3个儿子参加红军,黄时荣一家祖孙三代都参加红军,张桂雄、李满玉等5对夫妻双双参军。仅燕子塔一个自然村,参加红军的就有张连清、张连旺、张福良、张立泉、张连豪、张福珍、张连炳、张桂雄、张福康、张开琳、张力雄、张连彬、张宜时、赖金祥、赖集祥、赖云祥、李满玉、张连进、张福科、张福亮、张连珠等20多人。其中张连清、张连银、张连杰五个兄弟三个参军,张连辉(立泉)、张连豪四个兄弟两个参军。张洪昌的两个儿子张连珠、张连球参加红军或游击队。张桂雄、李满玉夫妇参加红军后牺牲。还有,障云乡白石坑村青年邱生洪,是家中独子,1929年参加才溪武装革命暴动,随即参加障云岭乡苏维埃政府,任赤卫队队长,工作十分积极。因为他是独子,几次报名应征都被才溪区苏维埃政府留任。1932年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才溪区继续扩大红军,支援前线打胜仗。这次邱生洪又报了名,要求参军。区苏干部左右为难,推脱说:“你父亲同意,我们也准许。”邱生洪回到家里给父亲做思想工作,但父亲提出条件必须跟未婚妻完婚后才能去参加红军。于是,在深明大义的岳父母和妻子的支持下,邱生洪新婚之夜上前线,参加红军。\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8b8ec4768704d3a8bd6ecf5b6654fb1\" img_width=\"1029\" img_height=\"758\" alt=\"云岭深处烽烟起———上杭县通贤镇障云村\"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新屋里红军医院旧址\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土地革命斗争中,障云岭也涌现出一批优秀骨干。张立泉参加红军后担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长、红二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长、杭武游击大队政委等职。张国英曾经担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教育部科长,张连海曾任障云乡苏主席,张福朋曾任障云乡合作社主任,张连珠曾任红军游击队政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为了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围剿”,保卫苏区,巩固苏维埃政权,障云人民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努力生产,积极发展经济,组织土纸出口,换回布匹、食盐、药材等生活必须品,支援革命战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敌人重兵压境,上杭县委、县苏机关从旧县撤到才溪再撤到通贤。通贤被敌占领后又被迫上山转移到障云岭,同时新泉县委、县苏机关也转移到了障云岭。为统一指挥,提高抗击敌人“清剿”的战斗力,上杭与新泉两县合并成立新杭县,钟奕辉任县委书记,张华兴任县苏主席,统一组织了新杭县游击队,把500多人整编成5个连,其中2个连驻在障云岭担负县委、县苏机关的安全保卫任务。游击队发动群众在障云岭山区所有山隘路口设哨口、建栅栏、挖陷阱、埋竹枯钉、装石滚炮等,利用各种方法与敌人开展斗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从1934年农历十一月至1935年农历二月初四,福建省苏的兵工厂迁至燕子塔的上塔自然村。设在上排,共有8间房,其中两家为楼房,楼下设兵工厂。全厂共有21人(妇女7人),主要任务是修枪、翻造子弹,楼上7个妇女负责制做布筋草鞋和子弹袋。福建省苏的通信社设在燕子塔的张全昌家,物资由张全昌保管,存放的物资主要有布匹、药品、弹药、煤油(灯)等,护送物资的保卫队有70多人枪。他们日宿夜行,来往于旧县岩下山、才溪草子岽等地。位于白石坑的“新屋里”,是一座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客家古建筑,当年是红军的正规医院,有十来个医生、护士,障云岭几次保卫战都是在白石坑周边的高山阵地上进行,红军游击队的伤员就在这里进行包扎、救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35年1月,张鼎丞从江西回杭永边开辟游击基地,途经障云岭,会见了上杭、长汀、新泉3县部分党政军领导人和游击队员,并到设立在障云岭的红军医院和兵工厂慰问,鼓励大家与敌人斗争到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根据张鼎丞的建议,1935年1月,留在闽西坚持游击战争的党政军领导把新泉、上杭、长汀3县合并,在障云岭成立新汀杭县,把武装人员组织起来,坚持游击战争。地方机关工作人员400余人,兵工修械厂及粮食调剂局等省苏机关人员都编入独立团,投入游击战争。当时在障云乡的红军、党政军机关人员有1000多人,障云人民除提供柴米油盐等全部物资外,还要日夜站岗放哨,防止敌人进犯。障云乡人民克服一切因难,省吃俭用,千方百计支持地方机关和红军游击队粮食、食盐,使红军游击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与敌血战1个多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当年在障云负责红军后勤工作的事务长邱腾琳回忆说:“那时(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为了节省粮食,机关和红军游击队也跟当地群众一样每天只吃2餐,但用去大米也要好几百斤。为此,群众还要下山帮助筹运粮食等。当地青壮年妇女编成了慰劳队、洗衣队,为机关和红军游击队做布草鞋、补衣服等。12岁至15岁的少年儿童也都组织起来,由50岁以上的老人带班站岗放哨,3人一班,一发现敌情立即用炮连铳鸣发信号。同时,在障云乡的4条总路口都各设下重重障碍。比如用大树做栅栏,安上铁锁,周围布下陷阱;埋上牛尿浸过的竹枯钉;在山岩路旁装上石炮;在山腰和山顶装上用山藤垒起的一堆堆大石。这些防御工事都是障云人民和部队共同筑成的,很管用,给来犯之敌造成重大伤亡,在阻止敌军进攻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当年曾在障云岭坚持游击战争的开国将军王胜回忆说:“当时才溪区委、区苏机关同新杭县苏机关、红军独立营、游击队一同转移到障云山区坚持斗争,障云乡的广大青少年和劳苦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地支持了游击队,担负筹粮、筹款、送菜、送情报等任务,同时还配合赤卫队站岗放哨,利用崇山峻岭等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多次进攻,与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面对障云人民的坚强执着,1935年农历二月初四深夜,国民党军八十三师伙同3县国民党地方部队共5600多人摸黑分4路同时进攻障云。障云军民奋力抗击,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血战。他们运用土炮土枪等武器从清早打到下午4点多,共打退敌军17次进攻。终因敌众我寡,弹药奇缺,被迫分路突围转移。一部分转移到岩下山、双髻山与代英县游击队汇合,一部分突出重围到武北山区坚持斗争,另一部分突围后转移到连城,与在那里活动的红九团汇合。这些红军游击队在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领导下,坚持游击战争,后来在障云乡重新建立了新的游击据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红军游击队突围转移后,敌人闯进障云,见屋就烧,见物就抢,见本地人就抓,见外地人就杀,穷凶极恶。那时阙桥书(阙金魁)带领300多人躲在一座独头山的树林里,妻子和一个婴儿也在身边,小孩因受敌人的枪声惊吓而哭。为了掩护群众转移,不暴露目标以确保群众安全,他将孩子嘴巴捂住,紧紧抱在怀里不让哭声传出,结果孩子被活活窒息而死。敌人走后,大家才知道,他是为了300多人的安全,献出自己的亲生骨肉,在场的群众都难过得掉下了眼泪。障云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支援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迎来了1949年全中国的解放。解放后,被评为革命烈士的障云儿女有38人。\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05c29cc9ac34fdd862ed82d89a5d928\" img_width=\"1134\" img_height=\"823\" alt=\"云岭深处烽烟起———上杭县通贤镇障云村\"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苏坪里苏维埃旧址\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新中国成立后,障云人民积极医治战争创伤,发扬“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革命传统,大力开展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但是,由于障云地处大山之中,远离集镇,交通不便,群众生活较贫困。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明显提高,特别是2006年之后,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乡村建设和人民生活有了可喜变化,硬化了9.2公里的镇村道路,全面升级改造了高低压输变电路,新建了6个人饮工程饮水点,电信移动等网络通讯实现全覆盖,同时还解决了村道路灯照明,新建了村部办公场所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人民的生活水平从2006年的人均2863元,提高到8630元。居住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三分之二的农户盖起了砖混结构的新楼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障云人民正乘着乡村振兴战略这股强劲的东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充分利用丰富的竹木资源,既保护绿水青山,也变成金山银山;二是积极整治抛荒耕地,通过土地流转,以出租、承包、入股等方式,大力种植药材、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山青水秀和天然氧吧这一特色,发展农家乐和避暑庄园等;四是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争取各方支持,极力做好红军医院、兵工厂、苏维埃政府旧址及开国将军故居的维修,使障云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共上杭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李荣生、赖兰芳整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摘自《红色文化周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99744299542170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