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战国文献动词研究》

出版信息

《出土战国文献动词研究》

(语言服务书系·出土文献研究)

作者:张玉金 著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2月

定价:128.00元

装帧:精装

页数:403页

ISBN:978-7-5668-2275-8

编辑推荐

先秦的战国时代是典范的文言时代,这一时期的出土文献较于传世文献,在文献语言上更接近时代原貌。动词是词汇系统中至为重要之一类,汉语词汇史研究中对动词的研究,以传世文献为研究对象者相对较多,以出土文献为研究对象者相对较少。吕叔湘先生曾说:“讨论动词和句型,这是语法研究中的第一号重要问题。动词为什么重要,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别的成分都跟它挂钩,被它吸引。”动词作为句子的核心,在语法研究中居于首要地位,但到目前为止还见不到运用当代动词理论对已著录的全部出土战国文献动词进行研究的论著。

本书精心选择形成时代与出土分期为战国时代的文献为语料库,运用当代动词理论,特别是动词配价理论,采用语义与形式、静态与动态、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文献综述、当代动词理论研究、出土战国文献语料研究及其语料库建设、出土战国文献动词及其基本句式研究、出土战国文献中疑难动词的词义考证等方面,对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全部动词及其句式进行了穷尽性和全景式的系统研究和考察分析。

作为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广东省重点出版物“百部好书” 扶持项目成果,以及古汉语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本书具有学术的开拓性、论证的严谨性、材料与研究的全面性,对于利用出土战国文献进行战国时代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于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语法学、汉语史、古文字学、词典编纂学也将具有实际的参考、借鉴和应用价值。

本书所研究的主题是目前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无论从语法理论、分析方法上,还是从材料选取、描写分类、论证解释上,本书都具有较高的学术创新价值,在古汉语词汇研究,特别是基于配价理论对动词描写分类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上具有较高的创新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动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动词研究”(批准号:12YJA740110)的最终成果,获得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2016年广东省重点出版物“百部好书” 扶持项目专项资金和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

本书基于当代描写语法学、三个平面语法学、汉语配价语法等语法理论,采用语义与形式、静态与动态、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动词进行了断代研究。无论从语法理论、分析方法上,还是从材料选取、描写分类、论证解释上,本书都具有较高的学术创新价值,在古汉语词汇研究,特别是基于配价理论对动词描写分类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上具有较高的创新意义,不仅对动词演化规律的历时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而且对古汉语教学和汉语词典编纂等应用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张玉金,1958年生,吉林榆树人。198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获博士学位。此后到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2002年5月调到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至今。曾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又任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科研评价与社会服务专门委员会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出土文献语言研究中心主任、《语文月刊》主编。兼任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学会副会长、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古文字学和汉字学研究。出版学术著作《甲骨文虚词词典》《西周汉语语法研究》等12部,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7项,省教育厅课题4项。曾获2001年度辽宁师范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华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称号、2008年度和2017年度华南师范大学科研工作优秀奖。

目 录

第一节 研究课题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材料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动词理论

第一节 动词的定义及其判定方法

第二节 配价理论及动词的分类

第三节 出土战国文献动词概况

第二章出土战国文献一价动词研究

第一节 出土战国文献一价动作动词

第二节 出土战国文献一价状态动词

第三节 出土战国文献一价心理动词

第三章出土战国文献二价动作动词研究

第一节 出土战国文献带受事的二价动作动词

第二节 出土战国文献带成事的二价动作动词

第三节 出土战国文献带位事的二价动作动词

第四节 出土战国文献带与事的二价动作动词

第五节 出土战国文献带任事的二价动作动词

第四章出土战国文献其他二价动词研究

第一节 出土战国文献二价状态动词

第二节 出土战国文献二价致使动词(上)

第三节 出土战国文献二价致使动词(下)

第四节 出土战国文献二价心理动词

第五节 出土战国文献二价关系动词

第五章出土战国文献三价动作动词研究

第一节 出土战国文献给予类三价动作动词

第二节 出土战国文献索取类三价动作动词

第三节 出土战国文献告知类三价动作动词

第四节 出土战国文献探问类三价动作动词

第五节 出土战国文献放置类三价动作动词

第六节 出土战国文献互向类三价动作动词

第六章出土战国文献其他三价动词研究

第一节 出土战国文献三价状态动词

第二节 出土战国文献三价致使动词

第三节 出土战国文献三价心理动词

第七章出土战国文献动词个案研究

第一节 出土战国文献一价动词“往”

第二节 出土战国文献一价动词“死”

第三节 出土战国文献一价和二价动词“乐”

第四节 出土战国文献二价动词“伐”

第五节 出土战国文献二价动词“作”

第六节 出土与传世文献“入”“内”“纳”的比较

第七节 出土战国文献二价动作动词“入”

第八节 出土战国文献二价位移动词“入”

第九节 出土战国文献给予类三价动作动词“入”

第十节 出土战国文献放置类三价动作动词“入”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是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动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动词研究”(批准号:12YJA740110)的最终成果。

本书的出版,获得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2016年广东省重点出版物“百部好书”扶持项目专项资金和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华南师范大学社科处在资助之前,请三位专家对拙稿进行了推荐。由于是匿名推荐,不知道他们的大名,所以下面冒昧地用甲专家、乙专家、丙专家来代替他们。

甲专家的推荐意见是:

随着出土文献材料的不断丰富,其对语言学研究的重要作用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出土文献是最能反映当时语言原貌的原始语料,具有传世文献所不具备的独特性,对研究当时的语言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书即是在出土战国文献语料库的基础上对战国时代动词状态的一个全面整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绪论概括介绍了所要研究的课题,以及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则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以往学者关于动词配价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检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所得而有所发展,提出自己的关于动词分类的意见,在新的分类理论基础上对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动词作了一个总的分类,这是作者对动词配价理论研究的创新所在,为本书后面主体部分对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动词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三、四、五、六这五个章节在动词配价理论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对出土战国文献中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的语义特征、配价成分、句式、指称化以及修饰化等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分析论述,条例清晰,材料翔实。第七章则从微观角度选取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几个典型动词,对其进行了个案的考察与研究,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这些动词的用法不但作了量的统计,更作了详细的理论分析论证。

本书以现代语言学理论来研究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动词,不但作了宏观上的梳理,而且进行了微观上的探讨,既有理论上的研究创新,同时又有对出土战国文献资料的全面整理,资料丰富,论证严谨。总之,从整体上来看这是一部难得的优秀论著,可推荐出版。

乙专家的推荐意见是:

本书的选题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书主要基于结构主义语法、配价语法、三个平面理论等语法理论,采用语义与形式、静态与动态、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动词进行了断代研究。无论从语法理论、分析方法上,还是从材料选取、描写分类、论证解释上,都具有较高的学术创新价值。在古汉语词汇研究,特别是基于配价理论对动词描写分类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上具有较高的创新意义,不仅对动词演化规律的历时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而且对古汉语教学和汉语词典编纂等应用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者研究思路清晰,语言表达严谨,材料翔实可靠,逻辑分析严密,遵守学术规范。总体上说,该项研究属于优秀研究成果,在选题、理论、方法、创新、价值、规范等方面都已达到了出版所要求的学术水平。

丙专家的推荐意见是:

以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动词及其基本句式为对象进行研究,这在学术界尚属首次,具有原创性、开创性。

一方面,汉语史语料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传世文献屡经传写,讹误较多,而出土文献因其时代确定,成为汉语史研究的可信资料;另一方面,汉语的传统语法研究较为质朴,而当代动词理论研究尤其是配价语法理论发展迅速。传统的汉语史研究不太重视语法研究方面的创新,而当代的配价语法研究对于汉语史语料的把握又颇为欠缺,因此,本书将可信度极大的汉语史语料与当代动词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其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应该鼓励这种传统的实证研究与当代新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模式。

当然,三位专家也指出了本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按他们的意见进行了修改。

感谢教育部对本项目研究的资助,感谢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华南师范大学对本书出版的资助。华南师范大学社科处刘志铭处长非常敬业,对我校教师的科学研究十分支持。

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徐义雄先生、人文社科分社社长杜小陆先生以及编辑黄志波先生、刘晶女士,他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许多辛劳。

张玉金

2018年11月6日

编辑:谷上月月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