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盛樂模式”孵化“和林速度”\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林縣經濟的飛速發展,發軔於盛樂經濟園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盛樂故事”續寫“和林篇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黨的十八大以來,和林縣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和林縣經濟之輪穿過迷霧、破浪前行。

"\u003Cp\u003E從“100萬元啓動資金”創造“盛樂模式”起步,和林縣經濟發展的信心與決心在這裏宣示。從“三年邁了三大步”產生“和林效率”再出發,高質量發展的衝鋒號角在這裏吹響。1999年,盛樂經濟開發園區(2006年更名爲和林格爾經濟開發區)的開工建設,颳起了和林縣經濟建設的東風,盛樂這片曾經丘墳遍野、昏鴉四起的荒野,從此走上了現代工業化之路。20年來,令人稱道的“盛樂故事”如同一段傳奇,鐫刻在和林縣經濟發展波瀾壯闊的畫卷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盛樂模式”孵化“和林速度”\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林縣經濟的飛速發展,發軔於盛樂經濟園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盛夏時節,行走在經濟開發區寬闊的馬路上,眺望一座座造型各異的廠房,品評廠房內發生的故事,聆聽現代化流水線發出的時代琴音,彷彿置身於一座花園裏,悠揚靜雅,清新爽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歷史鏡頭回放到1999年。盛樂經濟園區建立初期僅有100萬元啓動資金,對於基礎設施建設4億多元資金總量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三山五丘二分川”,地上沒抓的,地下沒引的,頭上扣着國貧縣的帽子。“那時候的園區真可以說是窮鄉僻壤,經濟發展硬件、軟件的基礎都很薄弱。”和林格爾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王軍深有感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建立園區的“開山炮”轟鳴炸響,迸發溢出的改革“營養”,將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孵化爲叱吒風雲的中國乳業巨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蒙牛的發展,得益於和林縣委、縣政府創造的良好投資政策,得益於和林縣主動爲企業解難題、辦實事的熱情服務。和林縣委、縣政府結合當地實際,堅持“三個有利於”原則,實行“小政府、大社會”,“新事新辦、特事特辦”,對企業投資洽談、立項、辦理手續等工作,一律實行“一座樓內辦公、一支筆審批、一個桌上蓋章”的一條龍服務程序,千方百計爲企業排憂解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盛樂模式”的推動下,蒙牛從這裏啓航,這頭“草原牛”闖進深圳,問鼎北京,逐鹿上海,揮師港澳,走向世界。“草原牛”的精神也開始在和林縣深深紮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綠色因子”產出“和林效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綠色宜居的和林格爾經濟開發區,爲全國矚目。2019年7月16日,來自人民網、新華網、正北方網等中央和省級網絡媒體的記者的目光聚集在蒙草草博館,對和林縣生態和綠色產業發展進行集中採訪,共同見證和林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決心和綠色發展的歷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時光荏苒,一批新型業態產業從和林出發,燃起熾熱的發展火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個個生態綠化巨頭企業在這裏成長。以蒙草、蒙樹等林草龍頭企業爲依託,開展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的草原生態修復技術集成示範研究,爲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奠定了堅實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個個源頭創新的種子在這裏播撒。以賽科星公司爲依託,開展航天誘變及動物幹細胞誘導新技術的研究與推廣,開創了國內畜牧種業航天育種的先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個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蓬勃生長。盛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創客中心”,一個個孵化器的標識引人注目,三三兩兩帶着各色工牌的創業者聚集一起激發“頭腦風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盛樂故事”續寫“和林篇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黨的十八大以來,和林縣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和林縣經濟之輪穿過迷霧、破浪前行。按照可比價格計算,2019年和林縣地區生產總值與1978年相比總量翻了21番多,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濟的增長,爲和林縣打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消費貢獻更加突出。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1.94億元,同比增長5.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市平均增速保持同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舊動能持續轉換。企業總部、創客中心入駐單位200多家,微軟人工智能應用孵化基地入孵企業15家,建成創業園4個。新動能不斷加強,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蓬勃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業工作穩步推進。城鎮新增就業307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5萬多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時代要有新作爲!”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林縣委書記王威亮的話擲地有聲,在新的歷史時期,和林縣將統籌抓好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產業佈局、設施配套、服務保障等工作,堅持不搞低水平重複建設,努力將和林格爾經濟開發區轉型成爲傳統主導產業的集聚區、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引領區、高水平營商環境的示範區。(首席記者 李海珍 通訊員 張曉琴)\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38668280738663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