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標題:全民健身行動:適度運動 科學健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383923483836939。\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家體育總局羣體司司長郎維表示,經過各級政府和體育部門的努力,目前覆蓋城鄉比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全民健身投入不斷加大,健身場地設施持續增加,健身指導更加科學,賽事活動也更加豐富,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羣衆參與全民健身更加便利。

"\u003Cp\u003E作爲15個專項行動之一的全民健身行動,突出了運動對於健康的促進作用。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需要科學。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數據表明,影響健康的因素60%以上是行爲和生活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體育運動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體育鍛煉可以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提高生命質量,減少醫療開支,是實現全民健康最積極、最有效也是最經濟的手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家體育總局羣體司司長郎維表示,經過各級政府和體育部門的努力,目前覆蓋城鄉比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全民健身投入不斷加大,健身場地設施持續增加,健身指導更加科學,賽事活動也更加豐富,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羣衆參與全民健身更加便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成年人經常鍛鍊的比例處於較低水平,缺乏身體活動成爲多種慢性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人們力量、耐力、柔韌性指標的變化也不容樂觀,多數居民在參加體育活動時科學性還不夠。”郎維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郎維表示,爲了廣大人民羣衆享有更加便利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全民健身行動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分別不低於90.86%和92.17%,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37%及以上和40%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分別達到1.9平方米及以上和2.3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少於1.9名和2.3名,農村行政體育設施覆蓋率基本達到10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厲彥虎表示,運動是有科學性的,要遵循生命的基本規律,不能太隨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關於運動現在有兩種觀點:一種是盲目運動、過量運動;另一種是運動無用論。什麼是盲目運動呢?就是怎麼動都行,我跑樓梯、爬山,在家裏做俯臥撐,覺得都是運動。還有人每天走3萬步,甚至10萬步,通過朋友圈曬出去,覺得量越大越好,以爲運動了肯定有好處。”厲彥虎說,“運動需要適度。因爲只有通過運動,骨頭在受力的時候,鈣才能進入骨頭裏面去,不動的時候,骨頭密度會減小。而過度運動可能會損傷軟骨、韌帶、肌肉。所以運動過度論、無用論都是有害的,一定要適度運動,這對身體各個部位都有促進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標題:全民健身行動:適度運動 科學健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38392348383693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