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幾位客戶在線下聊天的時候詢問關於生育責任的保障體系,今天帶來我們團隊芬君的一次分享。

女性對於未來的焦慮和擔憂總是遠遠提前於男性。

芬君搬着數,豬,鼠,牛,虎,兔,龍。。。如果今年沒有趕上豬寶寶的話,好像小老鼠,小牛也是不錯的選擇。今年趕上豬寶寶的新晉孕媽恭喜啦,芬君也瞭解一番生育保險,希望有備無患。

有客戶說我買了醫療險,不能報銷懷孕期間的醫療費用嗎?

各位準媽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很遺憾,答案是不能。

生育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無論你購置的是市場中的哪款醫療險,百萬醫療、中端醫療,高端醫療(部分涵蓋孕產責任,這個後面會提到),大家都可以翻翻手上的醫療險合同的保障責任,在責任免除那個part,你都將看到類似如下的表述:

除外被保險人懷孕(含宮外孕)、流產、分娩(含剖腹產)、避孕、絕育手術、治療不孕不育、人工受孕及由此導致的併發症等醫療相關費用。

聳肩

但話說回來,女性在妊娠期風險相較於日常更高,更加需要保障,有沒有可以轉嫁生育風險的產品呢?

答案是有的。

產品主要分爲兩類。簡單來說,一種是負責報銷全程生產及母嬰併發症治療費用,另一種則僅負責報銷女性生育併發症及新生兒醫療的治療費用。

孕產費用 vs 生育險

理想狀態下媽咪是否想的是覆蓋門診、醫院分娩、孕產併發症治療,新生兒護理及治療的費用。即生育全程費用,即孕產費用。

社保體系中的生育險可以報銷部分。

報銷的額度由兩部分組成,生育醫療費加上生育津貼。

生育醫療費中,順產報銷額度是2000元,剖宮是3000元,多胞胎多一個寶寶多400元。如果寶媽沒有社保生育險,寶爸也是可以報銷的,金額砍半。比如順產1000元,類推。

生育津貼是根據寶媽所在單位的上年平均工資進行折算,寶爸就沒有生育津貼了哈~

寶媽的報銷額度大於寶爸,因爲只能報銷一方,如果寶媽有社保生育險,那就果斷報銷寶媽的。

生育險全程報銷金額=生育醫療費+生育津貼。因此各位寶媽報銷拿到額度是從幾千至幾萬不等,主要就是生育津貼差異導致的,是時候比比各家公司的福利體系了!

成都地區的生育險只能公司繳納,交滿一年,並且懷孕的時候仍然在繳費,生孩子的時候就可以報銷。

對於有私立醫院生產、昂貴醫院生產,或者赴美附加拿大生子需求的媽咪們,社保的報銷額度就顯得很不夠了,那麼有生育福利的高端醫療險則是可以參考的另一個選擇。

這類產品的特點主要是三個:

一是作爲高端醫療險,生育福利只是附加福利,本身產品的價格高。

這類產品的生育生產費用(順產,剖宮等)的普遍報銷額度集中在4-10萬區間。另外妊娠併發症和嬰兒護理也在保障責任內。

二是孕產責任的使用通常有12個月的等待期。

也就是說至少要購置2年才能使用生育福利。

這類產品繳納的年均保費在3萬以上,平均下來在5萬左右。粗略算的話,如果不是出於對高端醫療險的長期需求,僅爲了報銷生育期間生產費用,這類產品的購置未必顯得划算。

三是高保額。赴美加地區產生的併發症可能會產生的高昂費用也不用特別擔心。

像*SH經典計劃(涵美加地區責任),年度保額在1000萬-1600萬。妊娠併發症全額理賠,嬰兒護理出生14天后費用全額理賠。生育生產費用8萬上限。

像Bupa的精英計劃(涵全球責任),住院保額6300萬,懷孕併發症全額理賠。生育生產部分,孕產責任1.5萬美金,剖腹生產3萬美金,產前及產後治療7.5萬美金。

責任如此優質,保費真心不便宜。還是那句話,如果不是出於對高端醫療險的長期需求,僅爲了報銷生育期間生產費用,這類產品的購置未必顯得划算。

孕產併發症 vs 孕中險

有寶媽則是隻想報銷生育併發症及新生兒醫療的治療費用。那對應的選擇的產品則爲孕中險。主要針對已經懷孕的媽媽。

從保險的根本目的是覆蓋風險的角度來講,這類產品更符合保險特色,更有風險針對性。

同樣價格方面也更適宜。

比如千元級別的,*安幸孕星2018,*安準媽媽安胎險,*心人壽好孕媽媽特定疾病保險這類的。這類產品的特點有三個:

一是價格適宜,一般價格在小1000元上下。

二是責任特定,比如有些是限定妊娠疾病保障爲特定的幾種,只能報銷早產嬰兒的NICU(兒童重症監護室)的費用,足月寶寶產生的不報銷;比如寶媽和寶貝共享保額。這些都需要關注合同約定條款,各位在購置的時候也要好好看看。

三是保額不高,部分設置免賠額。妊娠併發症及新生兒醫療治療報銷保額集中在1-6萬的範圍,或多或少設置了免賠額,區間限定在1000-10000萬不等。

還有一類則是針對已孕媽媽去往私立醫院或附美、加拿大生子的孕中險。

比如利安和*sh的MC3系列。

這類產品主要保障集中在生育併發症和新生嬰兒護理上。但一般常規體檢,預防性保健和免疫也是不含在新生嬰兒護理裏的。不涵蓋生產費用,價格主要在3-5萬。保額集中在100-200萬。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對於已孕媽媽孕中險的購買,一般有懷孕孕周的限定,有需求的媽咪可以提前瞭解起來,最好不要錯過購置的時間,從容生產。

the end

這次的主題主要是梳理了一下國內目前生育保險的框架,具體的產品責任沒有做過多的剖析,感興趣的媽媽們可以在公衆號留言,芬君會根據大家對產品關注度分別進行專題責任梳理。

這期開始公衆號全新上線語音版本,希望大家喜歡。

正文已結。

最後,再次感謝芬君同學微信:anyacbm)的寫作分享,關於媽媽的相關保險,也歡迎各位與其私下探討交流。

公衆號:芬內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