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瑪利亞是耶穌人世間的母親,純潔的化身。

自十七世紀以來,聖母瑪麗亞自出生就免受原罪的觀點盛行,“無染原罪”/“無垢受胎”(the Immaculate)的題材也應當局反宗教改革的立場而更常出現在藝術領域。

▲by Peter Paul Rubens

▲by 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

畫作的場景通常發生在一片與人世間脫離的天空中,時間是公元前16年(聖母瑪利亞她自己出生的前一年)。

這時的聖母瑪麗亞已經接受上帝的指令,準備降臨人間。白鴿則代表着上帝的聖靈。

她以成人的姿態被表現,時而雙手合十祈禱狀

她的身旁常伴有嬰孩兒狀的天使。天使們孩童的面孔暗示着瑪麗亞將前往人間作爲一位聖母的使命,而這些天使也時常手持代表勝利的棕櫚枝、泉水、玫瑰、百合等象徵處女的標誌

聖母瑪利亞頭頂十二星宿,代表了耶穌的十二使徒。

而她腳踩的蛇形怪物(或者龍形)乃是世界之初引誘亞當和夏娃喫下禁果的邪惡的化身。也暗示着聖母瑪麗亞最終的任務是將耶穌帶到人世間,以此爲人類贖罪。

蒞臨於之上的圓球,則代表了聖母瑪麗亞的神性籠罩着人世間,具有崇高之意。(同時和毒蛇並列,述說人世間被罪孽侵蝕的事實)

聖母瑪利亞於公元前十五年出生在拿撒勒(Nazareth,今以色列北部城市),她的母親是聖安妮(Sainte Anne),父親是聖約阿希姆(Saint Joachim)。

聖母瑪利亞的誕生是宗教題材中少見的,僅有女性的場景。

▲The Birth of the Virgin, Giotto

▲by Meister des Marienlebens

在該主題大部分畫作中,我們常看到的是嬰兒聖瑪麗亞剛剛出生,正被母親安妮慈愛地抱在懷中,一旁傭人們正在或是準備對她進行梳洗

同時也有可能伴有其他重要人物的出現,例如安娜的姐姐伊斯邁利(Ismèrie) 及其女兒伊麗莎白(Elizabeth)值得說明的是伊麗莎白此時已懷有身孕,她的兒子正是耶穌的拜把子,施洗者約翰(John the Baptis,對的,施洗者就是他的真名...)。

這裏的白絹則是暗示着新生兒聖瑪麗的純潔性。

1,她的出生是“無染原罪”的。

2,她作爲一個母親通過聖靈降孕將耶穌帶到世上的使命也是擁有神性的純潔的。

根據當時的傳統,聖瑪麗亞到三歲時理應進入耶路撒冷得聖殿,生活並學習,一直到十四歲爲止。

而她離開父母進入聖殿的這一瞬間也因其莊嚴性受到教會和古來藝術家的青睞。

▲by Titien

▲by VITTORE CARPACCIO

而實際的表達中,瑪麗亞時常被賦予將近將近6歲的體態和成人般的高雅儀態:

1,和第一個主題“無染原罪”相呼應,在進入到人世間之前,聖瑪麗亞就已經是成人的狀態。

2,用來表現她對自己使命和對上帝的堅定不渝的信念。

就連位於階梯盡頭的大祭祀,有時會被表現爲,爲瑪麗亞的不符年齡的冷靜所驚訝。

而處於階梯末尾,聖瑪麗亞的父母,聖安妮和聖約阿希姆則不捨得望着他們孩子的背影。

▲Le Mariage de la Vierge, Raphaël

我們的瑪利亞終於在公元前一年到了十四歲,也就是當時年輕女子婚嫁的年紀。

但瑪麗亞卻一心貞潔奉神。耶路撒冷聖殿的大主教爲了聽從神的意願,召集衆多未婚男子,請他們將寫有自己名字的木棒放於聖壇之上,其中包括約瑟夫(Joseph),一個曾婚,並擁有幾個孩子的老頭。

最後,只有約瑟夫的木棒上開出了花朵,並飛來一隻白鴿停在上面。於是乎約瑟夫便被指定爲聖瑪麗亞的丈夫。

一旁沒被選中的男子,甚至惱羞成怒折斷了木棍。

......

此後,聖瑪麗亞便生活在聖約瑟夫家中,靜靜等待神的召喚。

事實上,聖母瑪麗亞是一個悲劇性的角色,她的存在本就是母性光輝最完美的化身,而她的使命卻是自我本質最大的天敵:目睹着自己的孩子死去卻無能爲力。(後續...)

支線故事:

1,緊跟着文藝復興而來的宗教改革掀動了整個歐洲大陸,新教徒們要求有自己解讀聖經的權利。羅馬教廷看到了文藝復興太過注重人本和理性而引發的惡果,於是便開始了“反宗教改革”運動。該運動主張宗教藝術品應該在情感和精神上真正打動祈禱者,以達到脫離塵世人神合一的境界。有次絢爛華麗的巴洛克風格開始孕育而生。

原創:Artademie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