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8919e6adb59412698495b9692ab8ad0\" img_width=\"500\" img_height=\"503\" alt=\"「家譜故事」江都區大橋鎮孫氏明初從蘇州遷揚\"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孫,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位,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多民族姓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日,家住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鎮的居民孫盛祿稱自己家中藏有一套《孫氏族譜》,譜中詳細記載了自己家族的遷徙歷程以及數百年來的繁衍歷程。

"\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8919e6adb59412698495b9692ab8ad0\" img_width=\"500\" img_height=\"503\" alt=\"「家譜故事」江都區大橋鎮孫氏明初從蘇州遷揚\"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孫,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位,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多民族姓氏。據2012年國家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地區孫姓人口總數超過1800萬人,約佔中國大陸地區人口總數的1.5%,在所有姓氏人口中排名第12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日,家住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鎮的居民孫盛祿稱自己家中藏有一套《孫氏族譜》,譜中詳細記載了自己家族的遷徙歷程以及數百年來的繁衍歷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孫姓主要有兩個起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孫盛祿提供的《孫氏族譜》中記載,孫姓主要有兩個起源。第一是源於姬姓。“大約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衛(今河南淇縣),建立衛國。春秋時,康叔的八世孫姬和因攻滅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爲公爵,史稱衛武公。衛武公有一個兒子名叫惠孫,惠孫的孫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孫的字作爲姓氏,姓孫。因此武仲乙又稱孫乙,他的後代就以孫爲姓。孫武、孫臏、孫權也是孫乙的後裔。史籍《元和姓纂》也有這樣的記載,‘周文王第八子衛康叔之後,至武公和生惠孫,惠孫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爲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個主要的起源是嬀姓和姚姓。據載,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周武王封舜帝的直系後裔嬀滿於陳國。公元前672年,陳厲公嬀躍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爲田氏。齊景公時,陳完四世孫是須無,須無孫田桓子,即齊大夫田無宇,其子田書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田書於樂安,古城在今山東惠民縣,並賜姓孫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明初從蘇州閶門遷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孫盛祿所在的原嘶馬孫氏,稱爲維揚江都孫氏,始遷祖爲忠公,明朝初年因“洪武趕散”從蘇州閶門遷至大橋鎮東建莊落戶,傳承至今已有近700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仔細閱讀族譜,記者看到,這一支孫氏的祖先大多爲仗義疏財、友善待人之輩。“如《貞魁翁贊》中提到,此人不僅待人和善、彬彬有禮,處事也是端正大方、有禮有節。在鄉里更是威望很高,無論什麼人發生口角,只要他出面勸解,雙方無不遵從,矛盾立刻化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又比如《大萬翁贊》中提到的,此人爲人樸實老成,持家克勤克儉,謀業半耕半讀,一生謙讓和平,從未與任何人發生過爭執和口角,是標準的謙謙君子。又比如《大成翁贊》中提到的,此人一生事親以孝,待人以忠,持己以敬,接物以恭,品行風度一時無兩。其間遇到水災,災民流離失所,大成翁見狀立刻發動募捐,救濟居民。在村外搭設大棚供災民落腳,更一日三餐施粥不斷,直至災情結束,災民返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祖訓:克勤克儉要讀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一個農耕世家,祖先留下的家訓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克勤克儉,因爲只有親身耕耘,才能知道一麥一稻來之不易。當然,孝道也是我們家族成員必須要恪守的準則。記得小時候,我爺爺還在世,當時家中規矩極嚴。在行走時遇見長輩,必須要先行禮,讓開道路讓長輩先行;長輩說話時,晚輩只能在旁邊聽着,不能插話。喫飯時,一定要等長輩都開始喫了,晚輩才能動筷子,喫飯時不能講話,另一隻手必須要端着碗。還有就是喫完飯之後,長輩會檢查我們的飯碗,如果發現有米粒剩下,又免不了一頓訓斥。”孫盛祿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在我們的家訓中對於讀書有着嚴格的要求,後世子孫但凡懂事起,就必須要讀書。長大以後,讀書有成者參加科考,實在不願意讀書的子弟則農耕持家。”記者宮鋆煜文\u002F圖\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3936373199508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