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6AaCsxJLVhoGp\" img_width=\"900\" img_height=\"270\" alt=\"解放軍裝備如何變遷?我們兩個軍事編輯去軍博看了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今年是建國70週年,也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軍博)建館60週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在\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2\"\u003E八一\u003C\u002Fi\u003E建軍節前夕,《環球時報》記者走進軍博,試圖在種類繁多的展品中,尋找出解放軍裝備發展的時代脈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建國初期的“萬國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功勳裝備是軍博展品中的一大亮點,也吸引了無數參觀者在這些代表人民軍隊光輝歷史的裝備前合影。繳獲自日本關東軍的人民軍隊最早坦克“功臣號”、東北老航校培育出人民空軍第一批飛行員的日式\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九九\u003C\u002Fi\u003E式高級教練機、開國大典飛過天安門的美製P-51D“野馬”戰鬥機、空軍戰鬥英雄王海駕駛過的蘇制米格-15戰鬥機、被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稱號的蘇制T-34-85中型坦克、擊沉國民黨“太平”號驅逐艦的蘇制魚雷快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在這些功勳裝備的背後,隱藏着一個尷尬的現實:\u003Cstrong\u003E建國初期的解放軍武器來源五花八門,性能也參差不齊,給後勤帶來極大壓力。\u003C\u002Fstrong\u003E當時解放軍裝備主要以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繳獲的日式和美式步兵武器爲主。在軍博地下一層的展廳中,記者粗略數了一下,僅日式火炮,就有早在1908年定型的\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四一\u003C\u002Fi\u003E式75毫米騎炮、1911年定型的\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四一\u003C\u002Fi\u003E式75毫米山炮,也有相對較新的\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九五\u003C\u002Fi\u003E式75毫米野炮、\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九二\u003C\u002Fi\u003E式105毫米加農炮、零四式\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150\u003C\u002Fi\u003E毫米榴彈炮。\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uEUMeGnkZEVw\"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10\" alt=\"解放軍裝備如何變遷?我們兩個軍事編輯去軍博看了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日本造\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九二\u003C\u002Fi\u003E式105毫米加農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舊中國國防工業薄弱,重武器主要依靠進口,解放軍從國民黨軍隊手裏繳獲的武器更是種類繁多。除了國民黨在日軍投降時接收的日式裝備外,還有美製M1902式76毫米野炮、M1式\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155\u003C\u002Fi\u003E毫米榴彈炮、“斯圖亞克”輕型坦克,甚至還包括中國仿製奧地利的77毫米野炮、瑞士造20毫米高射炮、意大利造20毫米高射炮等。儘管這些武器在解放戰爭中立下卓越功勳,其中部分型號還曾在朝鮮戰場上大顯身手,但它們的服役年限不同、彈藥制式各異,配件來源複雜,隨着裝備時間的推移,這些武器的維護保養壓力越來越大。儘管在朝鮮戰爭前後,蘇聯向中國提供了米格-15戰鬥機、圖-2轟炸機、T-34坦克等性能較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客觀上更增添了解放軍裝備的複雜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50年代末實現統一武器制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軍博的歷史裝備展品中,還有一大批“5”字頭的武器,這些武器體現出解放軍裝備從“萬國造”向引進與仿製等方面的努力與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59式中型坦克,中國引進蘇聯T-54A中型坦克技術生產出的第一款國產坦克\u003C\u002Fstrong\u003E,後來衍生出一系列型號,撐起中國裝甲部隊的大半壁江山,軍迷戲稱“五對負重輪”;殲-5戰鬥機,參照蘇聯米格-17噴氣式戰鬥機研製的中國第一種國產高亞音速戰鬥機,在國土防空任務中屢建戰功;運-5運輸機,根據蘇聯提供的安-2輕型運輸機圖紙仿製的中國第一款運輸機,爲解放軍空降兵訓練立下汗馬功勞。\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uEUMwH7aptQz\"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10\" alt=\"解放軍裝備如何變遷?我們兩個軍事編輯去軍博看了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59式中型坦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6式槍族,中國仿製蘇聯AK-47自動步槍、SKS半自動步槍、RPD輕機槍而成的56式衝鋒槍、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輕機槍,合稱56式槍族,成爲解放軍裝備時間最長的槍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依託蘇聯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提供的技術圖紙和生產設備,這批“5”字頭的武器裝備讓解放軍首次在全軍範圍內基本實現裝備制式化,徹底改變了“萬國造”的局面。1959年的國慶十週年閱兵中,換裝全套國產裝備的解放軍通過天安門\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廣場\u003C\u002Fi\u003E接受檢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解放軍在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大規模換裝國產裝備,不但實現新老裝備更替、減輕了後勤負擔,同時也極大推動了部隊的正規化建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這些武器裝備整體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也首次讓解放軍在裝備上跟上國際潮流。這些先進武器生產技術的引進,更促進了中國軍工製造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空軍專家傅前哨在建軍節前夕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解放軍的裝備建設經歷了一個從建國初期的“萬國造”到國外引進,再從引進進化到仿製,從仿製再到國產研製的過程。到1959年大閱兵時,空中、地面裝備的國產化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比如59式坦克、我國首款超音速戰機殲-6、多型火炮。經過十年努力,中國基本上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能夠製造一些較爲先進的武器裝備。之後,中國一直在努力自行研發各型裝備,努力的成果包括自行研製的首型超音速強擊機強-5、首型高空高速戰機殲-8。\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八九\u003C\u002Fi\u003E十年代,裝備自力更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普通參觀者在軍博參觀時,可能都會提出疑問:爲何展品中有許多看上去差不多的武器型號:“紅旗二號”與“紅旗二號甲”防空導彈;“海鷹二號”與“海鷹二號甲”岸艦導彈;C601和C611空射反艦導彈……更別說那些長得頗爲相似的殲-6、殲-7、殲-8戰鬥機……\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uEUNC2WdwMUg\"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540\" alt=\"解放軍裝備如何變遷?我們兩個軍事編輯去軍博看了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殲-10戰機模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這些解放軍裝備的各種改進型號,凸顯的是中國在國防自力更生道路上的披荊斬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平心而論,上世紀50年代中國雖然很快就成功仿製出多型蘇聯武器,但相關技術並沒有喫透,只能根據蘇聯提供的圖紙和製造工藝“照貓畫虎”,很多設計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上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破裂後,中國國防工業的先驅們開始潛心對這些技術展開消化吸收,通過現有型號的一次次改進,逐步趕上世界先進水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軍博二層的“導彈武器裝備”主題展區,就用圖板和實物清晰地展示了中國反艦導彈的艱苦創業過程。1960年,中國從仿製蘇聯反艦導彈起家,開始第一型國產反艦導彈“上游一號”艦艦導彈的研製。隨後又在“上游一號”的基礎上研製“海鷹一號”岸艦導彈。\u003Cstrong\u003E然而直到1975年,真正由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型反艦導彈“海鷹二號”才設計定型,標誌着我國終於有了自己設計製造的飛航導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79\u003C\u002Fi\u003E年,中國第一代超音速反艦導彈“海鷹三號”發射試驗成功。\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198\u003C\u002Fi\u003E4年,中國第一型空射反艦導彈“鷹擊六號”設計定型,結束了新中國35年沒有空射導彈的歷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198\u003C\u002Fi\u003E5年,中國自主研製成功的第一型艦艦導彈“鷹擊八號”試驗成功,人稱“中國飛魚”。由此,中國反艦導彈的“鷹擊家族”開始聞名於世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傅前哨表示,\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198\u003C\u002Fi\u003E4年大閱兵時,受閱機型基本實現國產,既有仿製型,也有自行研製的,但此時戰機的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還比較大。到\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199\u003C\u002Fi\u003E9年建國50週年大閱兵,中國航空裝備發展已經取得非常大的進步,填補了很多空白,比如出現了轟油-6、殲-8D這樣可以進行空中加受油的機型,出現了作戰半徑相當大的殲轟-7,首次出現了三代機蘇-27,雖然該機型是從俄羅斯引進的。到2009年閱兵時,中國航空工業在跨世紀階段取得飛速發展,空警-2000、空警-200兩款預警機同時受閱,殲-10、殲-11讓中國整體進入三代機時代。2015年大閱兵則真正展示了中國空軍的風采風貌與裝備水平。而空軍裝備的自力更生只是中國各軍兵種裝備發展的一個縮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新時代解放軍裝備的騰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讓參觀者興奮的,自然是軍博中那些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解放軍現役裝備,無論是99A主戰坦克、直-10武裝直升機,還是各型戰略導彈的縮比模型,或者是氣勢磅礴的閱兵裝備方陣,總有大批參觀者拍照合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國防科普的一部分,《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很多先進武器並非單獨參展,而是融合了諸多作戰單元共同對外展出,體現出解放軍在裝備建設上突出體系作戰的特點。其中最具看點的就是成體系展示的之前閱兵中出現的導彈武器:從“紅箭-10”反坦克導彈、“紅旗-9”地空導彈、“海紅旗-9”艦空導彈、“鷹擊-12”反艦導彈、“鷹擊-83”反艦導彈,到“東風-21D”彈道導彈、“長劍-10A”巡航導彈、“東風-26”彈道導彈、“東風-31A”固體洲際彈道導彈、“東風-5B”分導式多彈頭洲際戰略核導彈,囊括瞭解放軍現役主力導彈武器。這些導彈模型展品配合93大閱兵時的現場畫面,充分展現出新時代中國導彈裝備的體系化建設成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導彈武器裝備”展區,還用視頻動畫結合縮比模型的模式系統展示了當今世界戰略導彈的五種打擊模式:井式發射、空基發射、海基發射、車載發射以及採用導彈列車發射。這幾種發射方式中,既有中國現役裝備採用的方式,也有其他軍事大國採用的方式,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相關展品既體現出軍事裝備的全民教育功能,也具有普及世界軍事與科技最新發展成果的科普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談到新時代解放軍裝備的發展,海軍大型裝備,特別是成體系的水面戰鬥艦艇編隊是一大亮點。在海軍武器裝備技術展廳,航母遼寧艦模型出現在大型航母戰鬥羣中。在這個龐大的海上編隊中,前有水下潛艇探路,中間有防空驅逐艦、通用型護衛艦的層層保護,後方還有快速補給艦的支持,背後的電視背板則在循環播放航母戰鬥羣的不同作戰模式。另一側的水面主戰艦艇介紹中,由大型兩棲登陸艦、“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船、氣墊登陸艇組成的登陸船隊,同時爲驅逐艦和護衛艦橫向補給的補給艦,以及潛艇支援艦等組成不同的任務組合,直接反映了當前解放軍海軍裝備體系的發展成果與未來趨勢。\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uEUNQCpE49rt\"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10\" alt=\"解放軍裝備如何變遷?我們兩個軍事編輯去軍博看了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兩棲艦艇編隊模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傅前哨表示,新時代解放軍裝備正在實現體系化作戰模式下的騰飛。空軍正構建以三代機爲主體、四代機爲骨幹的裝備體系。而空軍裝備的發展只是解放軍各軍兵種發展的代表和縮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u002F馬俊 劉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長按\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關注\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您就是環環的衣食父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覺得不錯,就點在看哦~! ↓↓\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20508927069441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