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張春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遂昌通江電商扶貧新路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系統謀劃爲通江電商“建章立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加強組織領導,促進長效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加強規劃引領,釐清任務方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加強政策支撐,壯大電商主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聯姻搭臺促農村電商“枝繁葉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強化宣傳引導,激活發展氛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強化人才培訓,增強扶貧技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強化體系建設,夯實服務基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內外聚源結精準扶貧“豐碩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狠抓產品質量,塑造品牌形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接外部資源,拓展銷售渠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打造網絡爆款,助力脫貧攻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戰略部署安排,2017年底四川通江結對浙江遂昌,兩地縣委縣政府立足通江資源優勢和遂昌電商優勢,以農村電商爲突破口和重點,打通農產品產業鏈,打造通江電商扶貧模式,走出了一條“電商搭臺、政府倡導、市場運作、農戶受益、貧困戶脫貧”的新路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系統謀劃,爲通江電商“建章立制”。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促進長效發展。把電商發展納入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合作主要內容,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和相關部門、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爲成員的遂昌縣——通江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級各部門電商分管負責人、具體責任人,增強全縣村支“兩委”、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等的電商發展意識,鍛造一支懂電商、謀電商、抓電商的幹部隊伍。兩縣主要領導定期互動並通報電商扶貧情況,共同商討解決發展問題,破解發展難題。二是加強規劃引領,釐清任務方向。立足通江實際,科學編制《通江縣2018—2020電商發展規劃》,明確“兩大目標”(打通電商發展產業鏈、打造小農戶互聯網精準扶貧第一縣),“四個步驟”(引進電商平臺打通農村電商產業鏈;在全市全面推廣通江農村電商扶貧模式;召開農村電商精準高峯論壇;向全省甚至全國推廣通江農村電商精準扶貧模式),“十五項舉措”(簽訂一個戰略合作協議、完善一個領導小組、舉辦一次電商沙龍、召開一次動員培訓會、開展一次扶貧產品全網營銷活動、出臺一個農村電商發展扶持辦法、制定一個電商發展實施意見、開展一次青年網商創業大賽、成立一個電商學院、舉辦一次高峯論壇、完善一張從田園到餐桌的圖表、培育一批農村電商帶頭人、培育一批互聯網化的農特產品、打造一批農村電商示範站點、打造一個通江電商扶貧模式)。以上工作絕大部分已經完成,有一些在持續進行中。三是加強政策支撐,壯大電商主體。出臺並印發了《通江縣關於進一步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通江縣電子商務扶持獎勵辦法》《通江縣農村電子商務扶持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經費支持電商發展,對縣內電商龍頭企業、傳統企業、種植養殖大戶、電商致富帶頭人實施獎勵,進一步激發活力,培育壯大主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聯姻搭臺,促農村電商“枝繁葉茂”。成功引進浙江趕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落戶通江,並註冊成立全資公司——巴中趕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依託趕街電商平臺強基固本、提質增效。一是強化宣傳引導,激活發展氛圍。創新宣傳形式,通過電視、門戶網站、微信公衆號等平臺和召開培訓會普及電商知識、宣傳電商理念,引導廣大幹部羣衆瞭解電商、參與電商、支持電商。通江電商扶貧活動被人民網、新華網、小康雜誌、四川衛視等50餘家中央、省級、市級等主流媒體跟蹤報道,刊發電商扶貧新聞200餘條。二是強化人才培訓,增強扶貧技能。在通江組建巴中市高明電商培訓學校,特聘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汪向東、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郭紅東等全國知名電商專家,潘東明、張書雁等電商達人及網紅到通江現場授課。同時,創新開展電商沙龍、異地遊學、網絡課堂等,挖掘培養電商創業能手。2018年9月,通江縣舉辦首屆青年電商創業大賽,經初賽選拔的30名選手赴浙江省遂昌縣趕街總部進行爲期7天的能力提升培訓。2018年以來,開設“電商創業網絡課堂”34次,800多人次參加在線培訓,開展線下電商培訓232場,1.6萬餘人蔘加培訓。2019年電商扶貧專題培訓計劃開班20期,平均每月2期,年培訓1000人次以上,“成體系”“有重點”地培訓農村電商青年創業者200人以上。針對貧困村第一書記、村支部書記、村主任、電商從業人員、貧困戶、農村致富帶頭人等,目前已舉辦6期專題培訓,培訓500餘人,有效提高了脫貧攻堅一線幹部羣衆,尤其是貧困戶電商知識知曉率及脫貧致富技能本領。三是強化體系建設,夯實服務基石。整合快遞物流、金融保險、勞務輸出、業務代辦等資源進站點,提升站點發展能力。招募合夥人、經紀人,延長電商產業鏈,擴大站點服務半徑。2018年,運用趕街3.0模式,賦能打造了民勝鎮電商服務站,給當地貧困戶解決了上行和下行“最後一公里”,成爲通江電商精準扶貧的樣板站點。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整合物流快遞企業10家,優化配送佈局,推行物流企業與電商站點聯建、開通城鄉物流專線、發展“草根物流”等多種方式,加強對農村網店的快遞物流保障和支撐,解決電商發展“最後一公里”問題。加強縣級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開發農村電商信息化系統,拓展全域電商服務能力,培育電商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截至目前,建成城鄉物流倉儲配送中心1個、城鄉物流分撥中心1個、網貨冷配倉4個、快遞倉儲配送中心5個,整合快遞企業3家,開通城鄉物流專線3條,升級改造鄉村電商服務站點262個,實現157個貧困村全覆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內外聚源,結精準扶貧“豐碩成果”。一是狠抓產品質量,塑造品牌形象。制定農產品地方標準,成立農產品檢疫檢驗機構,完善農產品溯源體系,把好農產品上線質量安全第一關。深度挖掘產品文化,結合地域特色,突出產品賣點,定製個性化包裝,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打造互聯網商品。部門聯動,重拳出擊,對通江銀耳等重要農特產品開展市場整治,堅決打擊非地域假冒僞劣產品,爲線上銷售保駕護航。二是對接外部資源,拓展銷售渠道。2018年12月18日—19日,通江縣舉辦了巴中市電商精準扶貧現場會暨電商資源對接會,有效對接雲集、國家地理、惜福等優質社交電商資源牽手通江,對接雲集與今日頭條公司積極參加“百縣脫貧聚力行動”併成爲第一批簽約縣和示範縣。對接遂昌幫扶鄉鎮設立通江產品展示館,在電商扶貧頻道設立通江產品展示區,引進夢想小鎮主運營商海龜控股,打造通江“一廊橋四中心”壁州創谷,集創業+服務+電商+社交四大核心功能於一體的標杆性專業園區,建成四川乃至全國農業電商園中獨具創新模式、農文旅融合一體的電商創業高地。三是打造網絡爆款,助力脫貧攻堅。深入調查研究,摸清家底,優選適合互聯網銷售產品,進行標準化打造和互聯網化包裝。2018年7月20日,通江縣農村電商發展大會暨農產品上線啓動儀式成功舉行,以扶貧縣長來代言——我爲通江農產品代言“如果可以,我把通江郵寄給你”的全新模式,集中上線推廣空山脆土豆、青峪扶貧豬、臘腸、巴山土雞等當地農特產品。產品上線僅100分鐘,便突破了目標金額10萬元,至活動結束最終籌到21.5962萬元。2019年計劃打造不少於3款,優選洋姜、空山脆土豆、銀耳、青峪豬、金絲皇菊、青花椒、愛喫兔等產品;扶貧產品標準化10個單品、互聯網化包裝設計本地產品10款,開設“通江產品”專營店、扶貧產品網店或品牌店鋪1家,系統化設計區域品牌,採用自媒體等多種手段廣泛推廣銷售本地扶貧產品。1月6日,由趕街公司、雲集和通江聯袂打造的“大賣洋姜、扶貧通江”大促活動,銷售洋姜20多萬斤,1800餘戶貧困家庭從本次活動中受益。3月29日,啓動了東西部扶貧協作電商精準扶貧巴山土雞項目試點,通過“合作社+電商+貧困戶”模式,每戶貧困戶免費領取30只雞苗,一年分兩批,按市場價20元\u002F斤,每隻按3.5斤計算,一年增收4200元,已超過當地今年脫貧標準3750元,100餘戶貧困戶受益。試點成功後,將在全縣貧困村全面啓動,擬發放雞苗2萬隻。2018年以來,實現農產品線上銷售2000萬餘元,帶動線下銷售2.5億元,直接帶動1384戶貧困戶和2451戶非貧困戶增收,間接帶動5826戶46700餘人獲益,助力全縣50個村脫貧摘帽,25607人成功脫貧,羣衆滿意率達99%,順利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省檢和國檢。在2019年初四川掛職幹部座談會上,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高度肯定了通江運用電商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所取得的成效。(作者系通江縣委常委、副縣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標題:藉助遂昌電商優勢 助力通江脫貧奔康\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1853260295425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