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近日,《財富》公佈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北汽集團連續七年入圍,排名第129位。2018年,北汽集團實現整車銷售240.2萬輛,營業收入4807.4億元,同比增長2.2%,利潤同比增長7.3%。面對車市寒冬,北汽集團如此強勢表現給整個車市獨增一抹綠色,而這一切都是北汽集團深度調整之後的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018年,中國車市在28年高速高速增長之後迎來首次下跌,今年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嚴峻的形式對所有車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處在新舊變革交替時代的自主品牌,未雨綢繆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更多籌碼,北汽集團如今的表現恰好印證了這一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事實上,北汽集團很早就預見了中國車市由增量向存量轉型的必然趨勢。並對此展開積極調整。呈現在外界的表現是北汽集團連續多年榮膺世界500強。\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25a18076b264c90a2b993e3938f5449\" img_width=\"830\" img_height=\"552\" alt=\"大船北汽駛入深海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重新梳理組織架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市場去產能化時代,原來一盤散沙的時代過去了。所有車企必須採取精細化管理,尤其是協同力較低的自主品牌,需要重新梳理組織架構,以期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爲此,北汽集團梳理了北汽新能源,北汽越野,智能製造的組織規劃,由集團總部統一調度資源,分配協調。這就類似於以北汽集團爲指揮中心,一箇中央大腦,支配所有的身體機構協同工作。如此帶來的好處首先是資源整合,其次是成本控制,三是提高效率。在此基礎上,北汽集團提出了提高質量和提高品質的戰略方針。顯然這是北汽集團爲應對車市寒冬做出的積極調整。\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016年前後,中國汽車市場開始呈現消費升級、產業升級的現場。彼時對應的市場狀況是,自主品牌集體衝高,到2018年,中國車市驟然縮水,那些沒有提前準備的車企有些措手不及,反之,類似於北汽就團這種及早佈局的車企們優勢開始逐漸凸顯。北汽集團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強大。\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e59a8d0a9594eaf9d309311905d780c\" img_width=\"830\" img_height=\"508\" alt=\"大船北汽駛入深海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這裏有幾個明顯的數據參考,比如北汽集團所有零部件的集合子公司海納川公司,它成立之初10年的使命是打造一個千億級的規模效益,現在很快就要突破一千億了,已經成爲北汽集團一個很重要的業務板塊。再比如北汽大家族中的北汽鵬龍業務平臺,它集合了北汽所有的服務、銷售和售後的相關業務板塊,如今其規模已經過了500億。年銷售收入,效益也非常可觀,北汽正在試圖打通資本市場,將其推向上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整個行業都在下行的大背景下,北汽集團的大部分業務都在向上走足以說明它的調整成效。北汽集團的調整是自內而外的。它有三個顯而易見的變化:梳理品牌架構,提高產品質量,拉伸品牌形象。內在的東西都做到了,績效提升自然就順理成章。\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確定技術立身的指導方針\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從效果來看,北汽的思路還是正確的。過去幾年,北汽集團自主板塊取得了顯著成績,尤其是北汽越野和北汽新能源板塊。\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增量向存量的必然過度其實是市場自然去粗取精的過程。今年以來,所有汽車人能明顯感覺到的一個現象,原本那些技術積累不夠強的企業逐漸沒了聲音。比如力帆、衆泰等企業,原因在於,過去中國車市所有的玩家依靠巨大的人口紅利都能分一杯羹。而當這一波韭菜被割完之後,隨之而來的是置換潮,新消費羣體崛起,消費升級的新浪潮。這就說明過去的性價比當道的思路失效了。車企們必須尋找新的支撐點來保證銷量持續增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對此,北汽集團給出的答案是,以技術爲指導方針開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這也是北汽集團戰略調整的一部分。比如上文提到的北汽零部件海納川公司,圍繞着智能網聯,現在海納川傳統的那種零部件業務陸續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智能網聯、電動化、輕量化等新興技術。\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針對北汽新能源,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沒有在這個領域真正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無法掌握核心技術,那也就是曇花一現,幾年的工夫就過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從落地端的表現來看,北汽在這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它已經建成了目前中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實驗中心,實驗中心有88個實驗室,其中有一個大的實驗室就是北汽新能源和戴姆勒共同組建的,主要圍繞着新能源電池建立了一個大型測試中心。北汽集團下一步和戴姆勒在新能源領域也有深度的合作。\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227c67cf43c49d9aab8d9f11b4fc3b4\" img_width=\"830\" img_height=\"540\" alt=\"大船北汽駛入深海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全面佈局新四化生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汽車被認爲是未來最大的智能移動出行終端,比亞迪研究院院長認爲,智能網聯必須滿足電動化的前提才能稱之爲智能網聯。同樣,共享移動出行也必須建立在電動化的前提下。其實就是在滿足電動化的前提下,給汽車賦能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總結起來就是汽車的新四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這是未來汽車市場的大趨勢,過去業內發展新四化是一盤散沙的狀態。各個環節相互獨立,脫節太嚴重,後來越深入越發現,智能網聯電動汽車一定要做生態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勢能。但還是有少數人見到了這樣的趨勢,其中一個就是被業內稱之爲老賴的樂視賈躍亭,但賈躍亭沒有將它實現,另外就是北汽集團,並將它積極付諸行動。\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f71b011f1674ef580308f6c90ca1a7e\" img_width=\"830\" img_height=\"536\" alt=\"大船北汽駛入深海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這幾年北汽集團在新能源生態建設做到了很好的滲透融合。依靠北汽在新能源領域強大的數據銷售體系,2018年,北汽新能源發佈了擎天柱計劃,並且將其多年研發的達爾文系統導入旗下各個車型,實現智能化、網聯化和電動化的深度融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並且在共享出行領域,北汽集團內部孵化了華夏出行子公司。儘管僅成立一年半的時間,發展非常迅猛。其內部的一半的業務現在已經開始出現了盈利。它開拓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不僅僅是做租賃業務,而是靠租賃把大出行產業打通,包括航空都有,會展、旅遊、餐飲這一系列,比如華夏318自駕,它首推就是在中國的西部,把西部的六省給串起來了推自駕遊。\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徐和誼強調,未來北汽新能源的實驗室一定要做成共享,開放式的,共享開放是市場大趨勢,尤其是對於類似於汽車產業這樣大的行業來說,這樣可以共同促進整個行業的進步。智能硬件領域的小米IOT系統就是如此。如今的大船北汽已經駛入深海區,揚帆出海。如今海風正勁,看北汽會駛向何方?\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38477459200461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