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u003Ch5\u003E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湖北日報 時間:2019-08-02 10:14\u003C\u002Fh5\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9日早上6時40分,松滋市涴市鎮海興廣場上,響起嘹亮的義勇軍進行曲,67名新疆籍姑娘正在舉行唱國歌升國旗儀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個月前,湖北海興衛生用品集團有限公司連續兩批招了131名新疆姑娘,成爲工廠一線員工。每週一早上,新疆姑娘們都要集體升國旗唱國歌,成了當地的一道美麗風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新疆姑娘爲何遠離故鄉來到湖北?她們在松滋生活得怎麼樣?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松滋一探究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兩地成功牽手,實現就業對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2月,春節過後,海興公司出現用工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該公司是生產一次性無紡布、塑料製品等衛生用品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員工有近1000人,每年要招收大量女縫紉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招不到合適的一線工人,部分生產設備面臨停產。”公司負責人楊文春說,當地勞動力大多外出,公司不得不在網上發佈信息,面向全國招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勞務輸出是當地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田地區企業少,滿足不了就業需求,全縣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至全國各地務工增收。”新疆和田地區派駐湖北的幹部許威介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多方聯繫,海興公司與墨玉縣人社局成功牽手,供給方與需求方實現了就業扶貧對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經過培訓、考覈、備案後,3月1日,第一批50名新疆少數民族女工踏上開往湖北的列車,年紀最大的31歲,最小的19歲;4月5日,第二批新疆籍女工也來到海興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既有優惠政策,也有悉心服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個月工資3000元左右,會給家裏寄1000多元。”19歲的布麥熱姆·排爾哈提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3月來到公司,已經成長爲這批新疆員工的小組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疆是深度貧困地區,松滋市涴市鎮和海興公司響應號召給予了政策優惠。”許威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入職第一個月,保底工資1500元,公司安排熟練員工傳幫帶,同時針對新疆員工設立鼓勵政策,每月給予績效排名前十的員工100元至300元不等的獎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企業第一次大規模招聘新疆員工,這些女工大多數也是第一次離鄉就業,如何幫助她們儘快適應新工作新生活?政府和企業都在想辦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墨玉縣政府以50名外出務工人員爲一個團隊,每隊配備一名帶隊幹部,協調服務員工的工作與生活,並與轄區政府和企業溝通政策、反饋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卜杜喀迪爾·薩迪是涴市廠區的帶隊幹部。“我們在員工中推選了組長、生活委員、宿舍長等‘幹部’,通過她們瞭解大家的工作、身體與思想狀況,及時溝通,加強疏導。”阿卜杜喀迪爾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來湖北前,墨玉縣當地政府對務工人員進行了漢語、專業技術、政策法規等方面的培訓。在海興公司,每週一開展安全生產、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宣講。涴市鎮政府定期到企業調研走訪,瞭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新疆員工的工作生活情況,及時爲她們排憂解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鎮裏還通過各類活動,教育引導本地羣衆,維護民族團結、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增進交往交流,幫助她們在這裏愉快地工作生活。”涴市鎮黨委書記易發宇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消除語言障礙,促進情感交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公司食堂,廚師努爾比耶·艾力正在做午飯,鍋裏煮着新疆特色做法的魚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司給我們配備了單獨的食堂,所有食材由自己來採購,非常尊重我們的飲食習慣。”努爾比耶是跟班廚師,負責所有新疆員工的一日三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她們在新環境下的生活需求。”楊文春介紹,公司從後勤保障入手,開闢單獨區域用作食堂、宿舍,並添置必要生活設施,確保她們順利融入企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女工們也有煩惱:語言不通是一大障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部分人只會說簡單的漢語,有時與她們的交流要靠帶隊幹部做翻譯。”公司生產負責人羅必新也很苦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促使員工更好融入生產生活,每週抽三天,公司組織女工們在下班後學習漢語,人手一本《在鄂新疆籍少數民族羣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手冊》,並配一名“老師”進行輔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上個月還參加了文藝晚會,當地老百姓都很熱情,感受到家的溫暖,很開心。”採訪時,新疆女工卜麥熱姆·阿卜杜拉用漢語向記者描繪當時晚會的情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卜麥熱姆口中所說的晚會,是涴市鎮爲慶祝“七一”組織的文藝聯歡會,邀請新疆女工和涴市鎮文藝演出隊一起表演。晚會現場,新疆姑娘們載歌載舞,表演了《眉開眼笑》等11個節目,贏得陣陣熱烈掌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學習班中又增加了一個新學員——女工們學漢語的同時,羅必新跟着一起學習維吾爾語。他說:“我們也要更好地融入她們的生活,這樣纔是中華兒女一家親嘛!”(記者王婧通訊員廖義華肖永軍)\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38795277972327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