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哪怕是AI医生,也要学习和掌握中国版医疗指南,加入本地化方案,增加CFDA批准药物,加入药物医保和价格信息等。据报道:IBM人工智能(AI)系统Watson 2011年在益智节目《Jeopardy》打败人类后,开始朝着医疗照护界发展。

前不久结束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一大批企业“秀”出自己的AI产品和战略,当人工智能AI成为时代趋势,人工智能这把“火”俨然已经以燎原之势烧到各行各业。作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以医疗机器人、医疗影像、远程问诊、药物挖掘等主要模式的智能医疗持续升温。

据报道:IBM人工智能(AI)系统Watson 2011年在益智节目《Jeopardy》打败人类后,开始朝着医疗照护界发展。2016年8月,IBM基于深度学习的医疗机器人Watson(沃森)进入中国癌症诊疗,一时风光无二,一度爆红。

IBM希望利用Watson迅速读取文件和发现数据模式的能力,协助医学研究和提供个人诊疗建。然而Watson“出诊”中国一年多,迄今仍未能发挥所长,在医疗界前景堪虑,据说有退出中国之迹象。

IBM委托调研公司就Watson进入中国做了个1000元/小时的电话访谈。

访谈话题:根据肿瘤科医生目前在诊断和治疗情况,评价下人工智能AI(包括一些治疗建议或者指导年轻医生等)的价值,以及人工智能在医生中推广使用的难点。

本人的基本观点是:支持鼓励医疗创新。有一定市场。电子医疗化是趋势是医院发展方向。加入了AI的Watson医生比医用数据库药典更高级。在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等慢性病管理有优势。

访谈最后还提出了几点建议:由于Watson全部是美国数据,必须加入中国医疗数据且以此为主,如无本国数据则水土不服必败。在中国哪怕是AI医生,也要学习和掌握中国版医疗指南,加入本地化方案,增加CFDA批准药物,加入药物医保和价格信息等。电子医生在很多方面对病人对医生有很大帮助,但不可能代替人医生。中医AI医生将会是AI医生的创新,为AI医生开创新领域新产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