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農業機械化。我省是農機裝備製造業大省和應用大省,隨着我省進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階段,對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按照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目標定位,我省日前制定推出《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u003Cstrong\u003E提出到2020年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8.5%、到2025年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分別比全國目標高出18.5和17個百分點;到2025年林牧漁加業機械化率總體達到60%以上,比全國目標高出10個百分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省政府新聞辦今天召開新聞發佈會,對《實施意見》進行了解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四大問題使轉型升級勢在必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介紹,目前,山東農機裝備製造產品涵蓋全部7大門類、3500多個品種,擁有雷沃重工、五徵、時風等一批知名品牌,產品銷往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農機裝備產值約佔全國的1\u002F4。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1.04億千瓦,佔全國的1\u002F10;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6.53%,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u003Cstrong\u003E我省農業生產全面進入了機器換人的新時期。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總體上看,我省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卜祥聯介紹。具體而言,一是農機裝備有效供給不足,門類不全和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並存,機具的可靠性、適用性和智能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企業研發創新能力不強,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二是機械化水平不平衡,糧食作物高、經濟作物低,種植業高、林牧漁加業低,平原地區高、丘陵山區低的問題,還依然存在,有的環節甚至還沒有破題。三是農機農藝融合不夠,品種選育、栽培制度、種養方式、產後加工與機械化生產的適應性有待加強。四是適宜機械化的基礎條件建設滯後,存在農機“下地難”、“作業難”和“存放難”問題。加快實現我省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更好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依然任重而道遠,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出臺更多務實管用的具體政策措施。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將創新擺在重中之重位置\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創新一直被擺在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位置。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處長蔣景春介紹,爲破解研發生產與推廣應用短板制約,省農業農村廳和省財政廳聯合實施了農機研發創新計劃,調動農機產學研推用各個方面的力量,補短板,強弱項,全力進行攻關,研發創新了一批關鍵急需、新型智能農業生產機械裝備,優化提升了一批技術先進、功能適用農業生產機械裝備,驗證示範了一批覆式高效、質量可靠農業生產機械裝備,打造形成一批了農機科技創新團隊,引領推動了農機化轉型升級,成爲我省農機化發展的一大亮點。\u003Cstrong\u003E目前,已形成樣機212個,新工藝183項,82%的研發成果得到轉化應用。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緊緊圍繞我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求,圍繞加快農機研發創新計劃,\u003Cstrong\u003E2015至2018四年時間,省財政累計投入專項資金3億元,拉動企業研發投入4億多元,煙臺、臨沂等市也安排了資金支持農機研發創新。\u003C\u002Fstrong\u003E今年以來,省裏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機科技創新工作的扶持力度,將農機裝備製造應用作爲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重要內容,把農機裝備研發創新列入農業重大應用技術創新項目,力推“兩全兩高”農機化發展。注重發揮農機購置補貼補貼補優補綠補新導向作用,重點補貼發展了大型拖拉機、聯合收穫機、水肥一體化機械等大型複式、智能高效機械裝備發展,用於補貼先進高效裝備的資金,每年都在10個億以上。在全省全面推進了農機報廢更新試點,老舊農機報廢量佔全國報廢總量的80%以上。\u003Cstrong\u003E積極爭取農業農村補支持,在全省開展了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裝備和植保無人機進行了試點補貼,有力地推動了我省農機化發展轉型升級。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一步,我省將進一步完善創新體系,推進農機裝備產業鏈協同發展。扛起農機裝備製造業大省責任,着力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探索建立成果轉化應用模式,強化首臺(套)保險補貼、新舊動能轉換高端裝備產業基金對技改和攻關的支持推動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針對短板精準施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實施意見》針對目前我省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性意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機械化生產方面,提出在種植業上,鞏固提高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突出解決花生、馬鈴薯、大蒜種收和棉花采收機械化;深入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創建一批示範縣和示範市。在農村其他各業上,積極推進畜牧水產養殖、林果、農產品加工機械化,積極發展農村環境管護技術裝備。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推動良種、良法、良田、良機乘龍配套。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農機社會化服務方面,提出農機社會化服務是提高農機利用率和經營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農村“請工難、用工貴”和“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問題的重要措施。要求積極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大力培育壯大農機專業戶、農機合作社和農機作業公司等各種形式的新型農機服務主體。創新農機服務機制,鼓勵農機服務主體建立多種形式的聯合體,支持建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加快“互聯網+農機作業”應用,推進農機服務向生產全過程、全產業鏈延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農機作業基礎條件方面,提出對土地進行“宜機化”改造,包括機耕道建設和土地集中連片改造,特別是丘陵山區地塊小並大、短並長、彎變直和互聯互通,爲農機通行和作業創造條件。同時,積極落實農機服務用地、用電等相關優惠政策,支持農機服務組織生產條件建設。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農機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提出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實用型人才並舉。加強農業工程學科建設,支持企校共建,培養愛農業、懂管理、會經營的高層次人才,注重國際高端人才培養與引進。發揮好免費培訓政策引導作用和農機企業、農機合作社優勢,大力培育懂技術、會操作、能維護的實用技能型人才。遴選和培養農機“土專家”,鼓勵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創辦領辦新型農機服務組織。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233366035665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