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暑期是政治複習的好時機,你是剛剛開始還是已經進入第二輪複習了呢?無論怎樣,政治是需要一門大量記憶的學科,要想拿下考研政治高分,必須對知識點進行熟練的掌握。但是政治一門頂幾門,那麼多本書怎麼才能記住呢?在全面複習的同時需要你掌握複習重點,這樣複習效果才能更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複習重點總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部分的基本理論均來源於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這部分內容始終貫穿着辯證思維,即對立統一思想。在研究範式上,顯著體現出“概念--判斷--推理”的敘述邏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具體而言,幾乎每個主要理論都是首先提出兩個對應的概念,如物質與意識、存在與思維、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價值與使用價值;然後,闡述這兩個概念的差別性與關聯性,即辯證統一關係,即判斷;最後,敘述這兩個概念及其原理在現實運用中的方法論,即推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此,小夥伴們在本部分的複習過程中,可在讀完原理後,在書本上標示出“概念”、“判斷”和“推理”,並在筆記本上對應抄寫,着重理解和記憶關鍵詞,即可快速瞭解要考察的重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部分內容的核心關鍵詞是“理論”,它與《史綱》形成了關聯和差異。具體而言,毛澤東思想是理論,中特理論體系也是理論;毛澤東思想和中特理論體系中又分別含有許多分支理論,如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改革開放理論、“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理論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既然都是理論,其敘述邏輯是相對固定的模式,即“理論產生的背景--理論提出的過程--理論的內容--理論的實踐--理論的意義”。這就爲我們複習毛中特部分指明瞭方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夥伴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敘述邏輯,用相對簡略的語言來梳理和總結主體內容,使龐雜的體系明晰化、結構化。當然,如果能結合理論去分析社會熱點,那就更完美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中國近現代史綱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部分內容的核心關鍵詞是“事件”。所謂歷史綱要,簡單說就是以時間爲軸,將重要歷史事件加以簡述並串聯起來。既然都是重要歷史事件,本部分的敘述邏輯是按照重要歷史事件的“背景--時間--地點--人物--經過--評價”依次展開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需要說明的是,歷史事件的背景、人物和評價,纔是這部分重點考查的內容。具體而言,背景,主要考察主、客觀條件;人物,主要考察其階級性及觀點、主張;評價,主要考察的是意義、經驗和教訓。其他的略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於時間,注意具有整數紀念年的事件。在複習本部分時,大家可將敘述邏輯所涉及的內容簡要標出,或將相關歷史事件按照敘述邏輯進行圖表對比,即可一目瞭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部分的內容最雜,主要圍繞三個核心關鍵詞展開,分別爲“思想”、“道德”和“法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具體來說,“思想”就是“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道德”按照內容劃分就是--個人道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法律”偏重於宏觀的考查,主要考點是道德與法律、社會主義法律及法治社會、權利與義務、憲法的特殊性和法律的分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複習本部分時,考生務必注意與以上內容中的核心概念,很有可能直接進行辨識性考查。同時,要注意運用基本理論分析當今社會熱點問題,特別是與當代青年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部分的內容現實性極強,談不上有什麼重要理論,其敘述邏輯爲“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霸權主義--聯合國--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態度”。本部分考查的題材多樣,但答題語無非是從這一邏輯中尋找合適理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此,大家在複習過程中,力求樹立模塊化的思維,尤其注意記憶標誌性的語句,如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世界和平和發展的最主要障礙;中國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也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解決各種衝突和爭端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背誦方法盤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理解與背誦相結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三個\"w\"\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個\"w\"即who,what,why。對於政治裏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來說,關鍵詞無非也就是這三個,人物,實質,原因。掌握這三個關鍵詞也就意味着對掌握了這一原理,簡化了自己的記憶任務的同時更加深了印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大題關鍵詞記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書本上的知識點過於專業,晦澀難懂,不方便記憶,那麼學會從中提取出關鍵詞來記憶就是較爲簡單的做法了,關鍵詞記憶的方法可謂快準狠,加入自己的理解更有利於知識的掌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時間爲引,結合史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史綱可以說是貫穿其他所有科目的基礎,而且它又是這幾科目中最簡單的一門,所以我們可以嘗試在複習毛中特等內容時,將知識點放入時間的縱軸中去理解記憶,與史綱結合起來,既容易理解也能方便記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內容爲引,分類整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既然有很多理論和知識點非常相似,容易記混,那我們就可以儘量以內容爲線索,把同類的整理出來,拓展各自的背景及意義,對比記憶。比如以會議爲線索,以理論爲線索,以著作爲線索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整理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記憶,而且經過整理,知識結構已經很清晰地展現了出來,記憶也不容易弄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以邏輯框架爲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答題的時候,很多人會出現不知道答什麼的情況,甚至有些人是知識點都記得很牢固,可是到考場上看到題目卻發現知識點亂做一團,完全無從下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種情況也有複習不到位的原因,可更多的還是在於沒有理論框架的支撐,知識點記憶散亂,只是記得卻並不會用,這也是考場上的大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小夥伴們在複習的時候,要學會盡量用自己的理解將各科目串起來,最後能在腦海中清晰地記清大框架、大目錄、小目錄以及小目錄下的知識點,形成一個思維導圖,這樣纔算真正的融會貫通,對做題來講絕對大有幫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重點知識重點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治相對於其他科目來講其實比較枯燥。理論太多,同學們很多就是背過了直接扔到一邊,沒有興趣再回顧自然也就不能及時鞏固,而理論一般又經常會是考察的重點,這就讓小夥伴們失了很多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建議大家拿出專門的精力進行突破式記憶,對這些重難點內容要更加重視,在背誦的最佳時間的早上進行復習,更容易收到實際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根據做題鞏固記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單純的背誦記憶很枯燥,而且收到的效果甚微,而做筆記又耗時耗力,因此習題訓練就成了最好的方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做題的過程其實就是複習知識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鞏固了知識點,還對相應的題型進行了熟悉,更能查缺補漏檢查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情況,起到很好的輔助記憶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信有了這份完備的重點總結和方法祕籍,再輔以不懈的努力,小夥伴們定當在考試中勢如破竹!加油吧!\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39583197272526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