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来源:新华社军分社·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黎云 黎香朝 吴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潜艇被称为“大洋杀手”,潜艇上的声纳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纳兵,则是在恰当的时间点给艇长送上最重要信息的人。潜艇出得去、藏得好是基础,打得赢是关键,而声纳是这一切的基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张磊,就是这样一名声纳兵。坚守声纳战位23年,张磊先后参与某型潜艇实射战雷、战备巡航、系列演习等30多项重大任务,多次立功受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天生就是干声纳的料。”23年前,潜艇学院教员这样评价张磊。什么样的人才是天生干声纳的料?就是能听到很多人听不到的声音。张磊就具备这样的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第一次听音考核,当其他人还在懵懵懂懂、不知所以的时候,张磊已判别出了考核的10个噪声目标。但张磊不满足,继续苦练听力。耳机长时间塞在耳朵中,张磊的双耳发炎流脓,他换上大耳机接着听,听坏了3台录音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考核时,数百个噪音目标,张磊平均数秒判读一个,无一差错,耗时远远低于训练大纲规定的判读时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凭着“秒杀”的绝活,张磊连年获得基地听音比武第一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有人认为声纳兵的工作枯燥乏味,但张磊却不这么认为。“我们以为大海就是海水海浪,其实海底是很热闹的。”张磊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张磊对声音的敏感已经化到骨子里。每次吃饭,他都会早早回到班里,眯缝着眼睛,听着宿舍门前的脚步声,一个一个甄别过往的战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多年来,张磊参与实射了100多枚次水中武器,没有一次误判或丢失目标,被基地官兵誉为“潜艇顺风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一次,在一场“背靠背”潜舰对抗演练中,演练现场突然多出了一艘观摩舰,这让所有人员都一筹莫展:舰型相同、主机相同、转速相同、桨叶相同……一切都相同,这让潜艇声纳兵怎么断定哪个是要攻击的目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战斗已经打响,一旦判断失误这场对抗就将以失败告终。该锁定哪个?到底该攻击哪个?在场的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张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张磊冷静地戴上听音耳机,鹰隼般的双眼紧紧盯着声纳显示屏,指尖不停地在腿上敲击着信号。叠加杂乱的数十种“信号”声,就像一个巨大的信号迷宫。在外人眼中这些无规律的“信号”如同刺耳的噪音,但此时的张磊却像在听一首优美的乐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从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信号中抽丝剥茧,张磊“揪”出了有用“信号”,迅速锁定了目标,他兴奋地说:“就是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鱼雷呼啸而出,精确命中目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一场漂亮仗背后,是张磊20多年孜孜不倦、不懈努力的结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那年秋天,基地声纳专业比武不期而至。比赛要求参赛队员在160个噪声目标中,以最快速度判出噪声目标的舰型、主机类型、转速。经过6轮的较量,最后剩下张磊与曾睡上下铺的刘尊纲难分伯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挑选比武范围外的噪声目标,加试一轮。”听音室内,参加比武的50多名选手围拢过来,目光都聚焦在这最后的较量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工作人员按下录音机播放键,现场一片寂静,气氛几乎凝固。数十秒后,两人几乎同时脱口而出,张磊一转不差地答出了主机类型和转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许多人眼中,这一转并不影响大局,大家都认为只要能够精确判断出舰型目标,实战中就没有问题。但在张磊眼中,战场上的“一转”之差,恰恰就是胜负的关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日积月累的训练和一次次重大任务的锤炼,让张磊成了基地乃至海军、全军的“声纳专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一次任务中,张磊突然发现扬声器中多出许多杂乱的“噼啪、噼啪”声,这一现象引起他的高度警觉。但随艇专家检测后认为,声音是浅海声场环境影响所致,不属于设备故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面对权威意见,张磊主动找到专家探讨,共同分析,最后一直咨询到上级业务部门。后来,经厂家排查发现,是一条电缆内芯松脱自激造成的设备故障。排除故障后,专家们对这名“兵专家”竖起了大拇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2015年,张磊转岗为声纳专业教练员,他把多年来积攒的笔记心得,结合上千天的出海经验,连续制作了40多套多媒体教程……他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倾囊相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战场上只有精准的判断,没有差不多。”张磊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大洋深处,因为张磊和战友们的存在,使潜艇拥有了一双打得赢的“顺风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新华社军分社·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4869738718874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