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講信義,講道理,日本人佩服周總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筆者在上期“自由談”(《南方週末》10月14日文章,《給日本來點軟實力》)中話道:“其實中國和日本有着文化淵源的共通性,對日外交,中國人應該有一些美國人不具備的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送別田中的酒會上,周總理對高島說:談判時我們對你講了一些難聽的話,其實我們也很想有你這樣能幹的懂法律的人才啊。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本文摘自:《南方週末》,作者:吳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核心提示:在送別田中的酒會上,周總理對高島說:談判時我們對你講了一些難聽的話,其實我們也很想有你這樣能幹的懂法律的人才啊。\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01d79e062364ef5b7f6fb70453133e5\"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00\" alt=\"日本人佩服周恩來的原因:總理講道理 講信義\"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周恩來會見田中角榮\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正是這樣的講信義、講道理,使得日本人十分服膺周總理。所以周恩來總理凌晨召見日本使節,對方很感動:到底是大國領導人,工作這麼辛苦。要是軟實力不足,同樣半夜召見日本使節,對方可能覺得是故意羞辱他,拒絕前來。然後事件升級,或許一直鬧到美國官員私下勸說日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講信義,講道理,日本人佩服周總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筆者在上期“自由談”(《南方週末》10月14日文章,《給日本來點軟實力》)中話道:“其實中國和日本有着文化淵源的共通性,對日外交,中國人應該有一些美國人不具備的優勢。”這一點,在1972年9月的中日建交談判中,表現得淋漓盡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最後一場談判,聯合聲明文字已經敲定,雙方主要談文字之外的默契。聯合聲明並未明言日本與臺灣斷交,中方擔心日本政府拖延,或以某種形式讓臺灣繼續保留官方機構。日本方面擔心的則是,中國政府會不會輸出革命,駐日使領館會不會成爲日本左派武裝團體的後勤部。當時,受中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一批自稱“赤軍”的左派年青人在日本搞武裝革命,多次與警察槍戰,並製造爆炸事件。在這互有疑慮的氣氛中,周總理慷慨地說:我們重建邦交,首先要講信義,中國有句古話,“言必信,行必果”。周總理當場寫下這六個漢字,交給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田中立即說:日本也有同樣的話,“信爲萬事之本”。他也用漢字寫下這句話,交給周總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在古人那裏,幾乎就是歃血爲盟了。歃血之後就是兄弟,共赴湯鑊在所不辭。用《三國演義》裏劉備的話說起來,甚至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現代人當然不至如此,但對周總理那一代,這仍然是非常嚴重的事情。至少這是一張見券即兌的字據:若有食言情事,你拿這張紙條來,唯我周恩來是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換了對面是美國人,效果就不會這麼好。美國人可能要求寫下具體保證事項。但日本人也是讀《三國演義》的,與中國人有着文化淵源的共通性,所以田中心領神會,當下作出對等反應。事後,雙方也確實遵守了默契。日方甚至快刀斬亂麻,在聯合聲明簽署儀式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就當場宣佈與臺灣斷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結局圓滿,但聯合聲明的談判並不順利。爭執的一大焦點是日方不同意在聯合聲明中寫入兩國結束戰爭狀態,因爲中國政府所不承認的舊金山和約體系,是以國民黨政府爲交戰方和締約方的。周總理對此很生氣。那麼日方是怎麼辯解的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的日本外務省條約局局長高島益郎作了個長篇發言。抽出其中基本的邏輯聯繫,簡直就是個幾何證明———西方的系統構造,包括科學、法學、語言學和文學批判理論等,說到底都是以歐幾里德幾何系統爲模板的。高島認爲:如果日本承認大陸政府爲作戰方,那就否定了舊金山和約體系;而盟軍當局將權力迴歸戰後日本政府的法律基礎是舊金山和約體系,日本政府不能自我否定;如果日本政府否定自己,那麼即將簽署的聯合聲明也就跟着無效;這樣一份自我否定其法律基礎的聲明將通不過日本議會的質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通常習慣,一定是指責高島“無恥狡辯”,然後給他上一堂從鴉片戰爭到釣魚臺撞船的歷史課;講課完畢再莊嚴宣佈,在原則問題上“決不退讓”。當時確實有人講了類似的話,但周總理選擇繞過這個問題。他高屋建瓴地指出:這個問題要尋求政治解決,而不是法律解決。周總理到底是絕頂聰明的人,他顯然意識到,高島的說法在邏輯上是自洽的,法律上很難駁倒。最後,在聯合聲明裏,條文中用的是結束兩國間的“不正常狀態”———英語將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稱作normalization(正常化),條文說法倒也與國際接軌。而在前言裏,則用了個無行爲主體被動句,“戰爭狀態的結束,……將揭開兩國關係史上新的一頁”。這樣,雙方都能接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送別田中的酒會上,周總理對高島說:談判時我們對你講了一些難聽的話,其實我們也很想有你這樣能幹的懂法律的人才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是這樣的講信義、講道理,使得日本人十分服膺周總理。所以周恩來總理凌晨召見日本使節,對方很感動:到底是大國領導人,工作這麼辛苦。要是軟實力不足,同樣半夜召見日本使節,對方可能覺得是故意羞辱他,拒絕前來。然後事件升級,或許一直鬧到美國官員私下勸說日本。\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3454299866731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