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土专家”变农技员促进产业发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日,石城县珠坑乡农技推广员张瑞高来到脐橙种植户孔晓敏的果园查看脐橙生长情况,他发现有些老树出现烂根现象,根据实地查看情况,他立即建议果农施用尿素,改变土壤元素成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全国100个整县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该县紧扣“清资产、定成员、建机构、活经济”十二字要求,在18个村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产权制度改革。

"\u003Cp\u003E家家有本股权证,户户懂得种养,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近日,笔者走进石城县农村,惊喜地发现广大农村正在推进一场场深刻的改革,催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农民不仅身份变了,而且收入也增加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农民变“股民”获得感更明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日,石城县琴江镇古樟村村民黄华英展示了她的股权证。她说:“我们每家每户都拿到了这样一本股权证,我们也是‘股民’了。”古樟村是石城县最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全国100个整县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该县紧扣“清资产、定成员、建机构、活经济”十二字要求,在18个村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产权制度改革。该县经过清产核资后,把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确权到不同层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时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贡献等因素,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我们在认定股权的时候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灵活性。”石城县农业农村局经管站站长李卫国介绍,琴江镇睦富村只要对村集体作贡献满5年,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即可认定,并在折股量化时给予独生子女家庭多一份股权;琴江镇长乐村设置了“扶贫帮困股”,对经济困难家庭多给一份股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多万农民变‘股民’后,农民在集体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权利和集体经济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上有了明显的获得感。”李卫国如是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土专家”变农技员促进产业发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日,石城县珠坑乡农技推广员张瑞高来到脐橙种植户孔晓敏的果园查看脐橙生长情况,他发现有些老树出现烂根现象,根据实地查看情况,他立即建议果农施用尿素,改变土壤元素成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瑞高自己种了60亩红心脐橙,年产量达10万公斤。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种植户,张瑞高被县农业农村局聘为基层农技推广员,他除了打理自己的果园外,还要定期走访全乡其他果农,随时接受技术咨询,开展脐橙种植技术推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基层农技推广,人才是关键。为破解这个难题,石城县在全省率先试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创新。据石城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孔小林介绍,该县在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招聘了30名农技人员,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本地17名有经验的“土专家”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时,该县按照“1+1+N”模式(1个科研专家团队、1个本县农业科技小分队、若干农业经营主体),引导组建了蔬菜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15万亩,带动670余户贫困户增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空壳村”变实体村干事创业有底气\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木兰乡陈联村原来是一个“空壳村”。2017年底,该村投入28万余元建成42千瓦屋顶光伏发电项目,2018年2月实现并网发电,全年实现发电3.8万千瓦时。电站运行后,各种补贴加起来可获利近3万元。陈联村党支部书记温绵春表示,目前光伏电站运行平衡,有了稳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后,村干部干事创业更有底气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数据显示,2016年,石城县有38个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缺少财力,成为农村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石城县改变过去“等靠要”现象,大手笔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该县整合产业涉农资金4490万元,按照“产业优先、市场导向、防范风险”的原则,以平均每个村不少于30万元的标准,扶持全县131个村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产业,确保每个村有两种以上产业发展增收模式,每年有5万元以上可持续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探索推广土地流转、参股旅游、光伏发电等11种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据统计,石城县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22万元,同比增长83%,“空壳村”全部实现“脱壳”,平均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38万元,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邱有平)\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3044261435853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