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投汇董刚:做孵化器出身,闯入天使投资行业不易

投资人百科——董刚

投资人简介:中关村天使投资人,中关村多家成长性中小科技企业战略与融资顾问。是中国股权众筹早期实践者,擅长产业分析与战略规划,主要投资方向为TMT、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及生物农业。目前担任科技部项目评审中心专家、北京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导师、燕京理工学院特聘教授等社会职务。

主要从业经历:

1999年到2007年间在北京大学科技园工作;

2008年后进入天使投资行业;

2011年创立合众创投(北京)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2014年加入网信金融集团,任原始会董事总经理,推动并实践中小企业股权众筹;

2015年3月加入中科招商基金,创立云投汇众筹(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职务:云投汇创始人兼CEO;北京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导师、燕京理工学院特聘教授

教育背景:

吉林大学 企业管理 学士

北京大学金融学 硕士

投资案例:奥琦玮、太抗生物、星闪世图

投资规模:30-1000万

投资方向:种子、天使、Pre-A、A

投资领域:TMT、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及生物农业

投资机构简介:

云投汇众筹(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中科招商发起并控股的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平台运用互联网金融技术为新兴产业企业和项目投资人提供一站式投融资交易工具,以领投和众筹模式帮助项目快速融资,提升企业价值,并为合伙投资人发掘优质项目,获取原始股权投资超额收益。

云投汇致力于在证券业协会监管下持续推进私募股权投资标准化、可视化和大众化,为中小企业提供不同成长阶段的资本支持,为投资人安排最佳投资机会和退出渠道。

云投汇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有强大的创投机构做背书,品牌效用显著;

(2)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密集且实力雄厚;

(3)行业研究深入,项目资源广,孵化能力强;

(4)投融资经验极其丰富,专业判断能力卓越;

(5)致力于服务投资人,定位明确且专注度高。

云投汇开创行业之先,成立100亿“云投基金”力推“明星领投人计划”。“明星领投人计划”是为明星领投人进行领投资金支持的专项计划,当领投人发现优秀项目但苦于自身资金不足时,可申请成为明星领投人,通过审核即可按相关约定获得“云投基金”的支持。

2014年,中国天使投资迎来了“元年”,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下,中国天使投资市场达到空前活跃。做孵化器出身的云投汇创始人兼CEO董刚,因为所处行业的原因,很早就接触到了天使投资和早期投资。创业创新领域嗅觉敏锐的他,意识到互联网股权投融资是一块极具潜力的金矿。他抑制不住内心的追求,果断投身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天使投资。

一个机会改变一生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记者坐在咖啡厅,董刚如期而至。

守约之人,一生都会顺利。譬如在90年代,本科很受欢迎,就业也是双向选择,而董刚就考上了教育部直属的十三所重点本科学校之一的吉林大学,并在商学院学了4年经济学后,顺利进入中国建筑集团,从事跟自己专业相关的管理性工作。

在中国建筑,董刚也颇受领导器重。据悉,毕业2年不到的他,就已经是中建六局的干部典型。此后,到第3年,25岁的董刚就成为中建系统最年轻的科长。由此可见,董刚在中国建筑,可谓是如鱼得水。

职业生涯发展得这么顺利的人,大都不会想着离开公司,但有一个去北京发展的机会掉到正值年轻的董刚面前,这个机会的挑战性很大,发展前景也很广。年轻人总爱挑战,董刚也不例外。他权衡了一下,觉得还是出去多看看不一样的风景才不辜负青春。董刚对中国建筑的感情较深,因此他是带着一丝留恋于1998年辞去这家大型国企的部门经理职位,从天津来到北京,开始了新的发展旅程。

正是在1999年,董刚进入北大工作,这个决定性的选择也是改变他命运的重要一步。在北大早期参与北京大学校办企业的改制,后来创建北大科技园、北大孵化器及北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当时,北大科技园是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董刚的主要工作就是做科技园内早期科技创新项目孵化工作。那个时期,中国的孵化器大都是国有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在做,与今天我们看到的蓬勃兴起的创新型孵化器形态差别较大。以前,孵化器以物业为载体,没有办公空间,就不算是一种典型形态的孵化器。而今很多孵化器都获得民营企业参与,多数都是以营造创业与投资环境为主的众创空间,如创新工场、3W咖啡、中科招商SuperG、云投空间。

在北大工作期间(1999年~2007年),董刚也没有遗忘学习。董刚告诉记者,受北大文化氛围,以及求知若渴的因素影响,他在北大经济学院也考上了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他笑道,“现在我既是吉大的校友,也是北大圈子里的人”。

随着见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北大似乎装不下董刚的理想。为了实现抱负,2007年董刚离开北大科技园进入天使投资领域。

拥抱天使,义无反顾

话说,董刚为何会选择投身天使投资行业?

宏观环境角度看,董刚亲眼目睹过很多优秀创业企业,因为没有资本的支持,而在早期阶段夭折,2002年他就亲眼看着北大孵化器里一家做银行短信支付的留学人员创办的软件企业夭亡,今天支付已经是所有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基石了。而当时国内投资于早期项目的投资机构较少,仅有IDG等少数外资,大部分国内基金或创投公司往往都在做二级市场炒股。因此,极大地激发了董刚进入天使行业。

在微观操作时,做孵化器一直很难解决企业早期融资问题。此前,在北大孵化器,1/3是海归创业者,董刚可运用已争取到的中关村担保,以个人信用作为背书给这些创业者担保,让他们能够拿到一百万创业贷款。“那时,不叫创业贷款,叫‘绿色通道’,少数海归人才能拥有”,董刚发现早期创业项目融资难,是孵化器里常见现象,是创业企业3M(资金money、市场渠道marketing、创业辅导mentor)需求之首。于是董刚团队创立了后来被教育部肯定的创新企业孵化的北大3M+T(技术转移)模式。

而且,在当时做早期投资孵化的园区,总体缺少做天使投资的理念和实践。2001年,北大科技园刚组建,董刚任职北大科技园投资部门经理兼任孵化器的经理,负责创业企业的投资发展。一天,有位在北大科技园资源宾馆4层办公的企业行政副总监找到北大孵化器,希望双方合作,以房租换股权的方式融部分资金。由于北大科技园隶属北大,属于国有性质,而国有机构投项目在那个时代比较忌讳,担心国有资产流失,也看不懂那家企业的核心技术及商业模式。即便当时已经有用房租来换股权的融资方式,科技园上级也没有批准这一计划。所以就不了了之了,最后董刚和他的孵化器团队把项目推荐给了当时活跃的创投IDG。

董刚今天谈起,最大的感触就是,这家企业后来成为了鼎鼎有名的BAT之一,当年的北大海归李彦宏创办的百度。第一代做孵化器的人,往往只有做FA的能力,但还是缺乏天使投资的赌性和勇气,个人做天使的时代也没到,没钱(笑)。不过因为做孵化器的人往往熟悉创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也善于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创业所需的问题,甚至经常运用资源、人脉、渠道去指导创业企业发展,所以他认为做孵化器天然就是做天使投资。

董刚表示,虽然IDG投资百度后,跟北大科技园签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鼓励北大对类似项目跟投,但很遗憾,国有企业的属性让这些机会都流失了。让人更遗憾的是,大概4年以后,百度在中关村西区与中关村不动产商会旗下一家物业经历了类似的一幕。董刚认为,在早期做孵化器的机构主要是国有属性,受制于体制及经验,错失了第一轮互联网浪潮时涌现的大量早期投资机会。而在今天,这样的相对暴利都在被基金化的天使投资人们敏锐的把握了。当前,几乎所有做创新型孵化器的人,尤其是众创空间赢利模式基本都是天使投资。

甘愿做天使路上的隐形者

在天使投资行业,董刚第一次出手就发现了一块“金子”。2009年,董刚完成了个人第一个天使项目,如今该项目完成了C轮1.5亿元融资,天使阶段回报几十倍。不过董刚坦言,而后的两个项目一个平平,一个被收购。

董刚回忆,第一个项目投资很大程度是基于团队核心能力强,而且是北大校友,所以当初这家企业遇到了几次财务危机,他都以个人信用担保拆借了民间资金才得以解决。而后投资的项目其中一个是很细分的生物农药企业,不但花费了很大精力,也无法在行业资源上给企业太多支持。通过这些经历,董刚意识到从事天使投资行业要非常深入企业,同时对行业非常了解。无论是财务上,还是资源或渠道上,得有很多解决方案支持。

善于观察、总结的董刚仅仅经历2年时间,就成为“中关村天使投资人”。2011年,董刚创立了天使机构:合众创投(北京)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作为创始合伙人,董刚不负责具体管理事宜,只是在投天使项目时,他会参与决策。董刚在合众创投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知名度。国内很多高新区、孵化器行业的老朋友都很认可他的人品。

由于董刚为人较低调,稍有成绩,就想方设法隐藏自己。2014年,董刚韬光养晦,便加入了在中国做得比较早的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网信金融集团原始会,任董事总经理一职。在原始会任职期间,董刚推动并实践中小企业融资股权众筹,原始会实现300个项目上线及1.8亿元融资,成为中国股权众筹领域最早的一批实践者。

董刚透露,以互联网股权投融资业务为主的云投汇、以P2P业务为主的云融网、以创业服务为主的创客网以及以天使投资为主的中科乐创等都是中科招商的在互联网创投领域布局的几大组成部分。“发起云投汇平台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我从事过天使投资,在原始会做过股权众筹,其二是正好与中科招商的战略布局契合”,董刚说,在中科招商布局里,云投汇属于产业互联网范畴,即互联网VC,他强调在云投汇理念中,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不过,这是双向融合的过程。

董刚认为,股权众筹(互联网VC)实质是要建立创投生态圈,这一轮的互联网众筹机会屌丝很难逆袭,从2015年互联网大机构及金融大佬开始布局股权众筹来看,未来互联网众筹的格局基本为大佬所控制。中科招商作为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拥有海量优质的项目资源、品牌效应,使得云投汇在成立之初就流淌着独特的基因。和其他的股权众筹平台相比,云投汇的优势在于专业的金融团队背景,项目把控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更为严格。中科招商为云投汇特设100亿元“云投基金”,并针对优秀的投资人和投资经理推出“明星领投人计划”,董刚希望把云投汇打造成为优秀投资人的互联网募资平台和中产的最佳互联网股权投资平台。

不难看出,董刚为了云投汇的发展煞费苦心。除了平时的公司管理和决策外,他马不停蹄地参加股权众筹行业论坛、也会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参加创业大赛,参加政府资金项目评审等。董刚本来为人低调,但是为了公司的发展和品牌影响力,他需要经常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成为平台的主要PR。

“虽然平日十分忙碌,董刚一直保持对早期项目的敏感度”,董刚坦言,做天使投资时,他主要关注的投资方向为TMT、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及生物农业领域,至今已投5个项目,包括特普科技、奥琦玮、星闪世图等。

董刚表示其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投生物农药项目。董刚曾说,“其实这个机会、技术都非常好,但越偏早期的项目,架构就越不完整,这需要天使投资人付出就越多”。当时,董刚在北京工作,而项目在南方,为了拓展北方市场,董刚与其他几位合伙人在山东共同设立了分公司。为了加快业务,董刚跟了大半年,每个月都要花1周时间带团队见当地政府、农资公司、农业执法大队等,甚至去与农民交流、推广产品。直到从先正达等另外几家知名公司引进了市场和渠道的职业经理之后,董刚才放手北方公司团队。

董刚总结,无论投哪行创业项目,都要看团队能力是否与项目未来规模匹配。“这个团队若是不懂深耕行业,会给创业项目带来巨大风险,投资人也是如此”董刚说。

董刚特别支持过去在行业里工作沉淀过的人做天使。譬如做教育出身的俞洪敏,他整合教育这一类资源就很容易,组建团队也不是件难事。而做纯资金管理背景出身的机构投资经理,在行业里可能就缺乏很好的积累,所以组建团队等都较为困难。正如做孵化器出身的董刚,进入天使投资圈后发现在整合某一行业方面的资源时很困难,而且自己也要全身心投入进去,很辛苦。

云投汇本身也是一家创业公司,董刚表示,“创业即修行,自己还在路上”。云投汇也是董刚践行的一个创业项目,而他本身也经常与各种早期项目团队交流、为创业者提供建议,帮助他们成长。这种双重身份,让他忙碌而充实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