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寧縣:沼氣池“點亮”新生活

  日前,走進寧縣盤克鎮界村村民王小寧家中,他正在廚房忙着做午飯。只聽“啪”的一聲,沼氣竈上藍色火苗躥起,一會兒工夫,菜香瀰漫。“現在用沼氣做飯,既省事又衛生。”王小寧高興地說,他家自從建起了沼氣池後,燒水做飯不再用柴草煤電,免受煙熏火燎還能省錢。

  近年來,寧縣把農村能源建設與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等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實施以戶用沼氣爲紐帶的生態家園富民工程,不斷拉長沼氣功能鏈條,把“三沼”綜合利用“畜—沼—果”、“畜—沼—糧”、“畜—沼—菜”等模式廣泛應用在種植、栽培、養殖等領域,實現了“三沼”技術與種、養技術的有機結合,促進了循環農業可持續發展,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走進王小寧家屋後的果園,只見套袋的蘋果掛滿枝頭,樹上的葉子光潔厚實、墨綠油亮。“沼渣沼液給果樹施肥,吸收快、肥效長。沼液噴到葉面上還能殺菌,減少病蟲害,還有抗寒、抗旱作用,這都是沼氣池帶來的好處。”王小寧笑着說。

  王小寧2012年栽植了5畝蘋果,一直使用化肥。自從2014年建起了沼氣池後,如今他只用沼渣、沼液種植蘋果,蘋果畝產提高100公斤至150公斤,品質也好,綠色環保又營養,很受客商青睞。他邊查看果樹邊算了一筆賬:“1畝果園每年農藥化肥的開支在700元左右,5畝果園省了3500多元呢。”

  發展農村再生清潔能源,改善了寧縣農村衛生環境、提高了村民的經濟收入、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成爲當地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助推全縣走上了生態良性循環、經濟穩步發展的生態文明小康之路。

  截至目前,寧縣建成大型沼氣工程3處,農村戶用沼氣1.66萬座,養殖小區聯戶沼氣工程3處,建成“四位一體”生態循環模式沼氣池4座,“三沼”推廣面積達到3.2萬畝。在推廣發展沼氣的基礎上,寧縣配套推廣安裝太陽能竈1.25萬臺、節柴爐625個、節柴竈1.25萬個、太陽能路燈658盞、太陽能熱水器2008臺等新能源設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