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文末有福利哦!


常常有老闆朋友在問:

這筆生意要交多少稅?

沒有足夠的進項發票抵扣怎麼辦?

怎樣才能少交點稅?

“稅”的問題,成爲困擾很多公司老闆和財務人員的大難題。老闆要想法設法少交點稅,會計不敢“胡作非爲”要努力變得更合法一些,可最後卻是兩個人誰都不滿意。

在說“稅”之前,你應該知道的三個稅務思維

這可能從一開始對“稅”的理解就有了偏差,“稅務籌劃”不能是事到臨頭的“亟不可待”,可能更需要從一開始就有全新的“稅務思維”。

01 納稅的“法定”屬性

納稅是一項義務,就是按照稅法規定辦事的過程。

公司依法納稅,也可以理解爲公司在佔用了社會資源後,對社會的補償。這個過程其實無所謂“崇高、高尚、神聖”之說。

納稅大戶被地方財政喜歡,奉爲上賓,但對稅務機關來說,這就是一個執法過程,無需談感情。

常常會有老闆抱怨:錢還沒收回來就要納稅,這不合理!

但是,稅法就是這麼規定的,就需要這麼交,沒有道理可講,錢能不能收回來,是公司要考慮的事,那稅必須要依法及時繳納。至於以後機會怎樣,等以後稅法有新規再說。

更牛的,還有美國國內稅務局IRS,它甚至有自己獨立的武裝部隊。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聯邦調查局奈何不了的黑幫老大阿爾.卡彭,也被IRS以逃稅罪送進監獄,關了11年。也因此,美國是典型的“低稽查率,高稅收遵從度”國家,迫於稅務局的“威望”,不敢不納稅。

所以,在說“稅”這個問題時,不適合帶有太多的情緒和感情,喜歡或者不喜歡,都需要正視它,然後依法納稅。不是抱怨了、牴觸了、說它不合理了,它就會不存在,就可以不納稅。

02 業務不確定對稅務的影響

以前有過很經典的納稅籌劃案例:土地增值稅的稅率很高,如果公司想把土地轉讓給別的公司,直接轉讓就需要交很高的稅。於是有籌劃專家就想到了變通的辦法,把土地裝到一家公司裏,然後把公司賣掉了。業務實質還是賣地,但轉換爲賣公司,就少了很多稅。這個“漏洞”後來被稅務機關熟悉,就增加了新的規定,把這漏洞給堵了。

但是,經濟環境在不斷變化,新的業務,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稅法規定不可能考慮到所有場景。

所以,最好的“稅務籌劃”,是從業務設計出發,去遷就當前稅法規定,找到納稅最少方案。

最典型的是銷售促銷,促銷手段層出不窮,不同方案的納稅結果也會完全不同。就像去年世界盃期間,華帝的促銷活動“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最後這些已經出售但退款了的產品,增值稅怎麼交?怎麼入成本?要不要代扣個稅? 都是需要提前考慮到這些納稅環節,並有相關制度來作爲補充,甚至可能需要跟稅務專員提前協商。否則促銷是有效果了,但稅務問題就會成爲新的麻煩。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目的是賺到錢,不管賺錢的過程如何,結果的利潤最重要;但從納稅的角度考慮,必須關注具體的經營過程,把實質的經營行爲,與稅法進行匹配。否則,很可能出現,錢賺到了,但都交了稅這種尷尬局面。

03 把“稅”當做一項資產對待

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女士曾說:納稅不會讓格力難生存,納稅越多活得越好。

可能有朋友會對董女士的“宣言”不置可否,覺得她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但是,不能否認,在“稅”不可避免這個前提下,一味只想少交稅,可能真不利於公司發展。

比如,有些公司爲了規避稅務風險,經營幾年就把公司註銷掉。看似稅務風險小了,但經營風險卻是大增。

對待稅,可能需要換一個角度,把“稅”當做一項資產對待,考慮如何能更充分地利用它,讓它流動起來變成收益。

就說老闆買車這件事,是應該以公司名義買呢?還是以老闆個人名義?

用“稅務思維”考慮,自然是怎麼算都是公司買覈算:

用公司的錢,不用分紅給老闆,沒有個稅;

公司的車,進項的車,一百萬有十幾萬的進項,立馬就打了個8折;

過路費、維修保養費、加油費、折舊可以進費用,減少當年利潤,企業所得稅也少了;

是不是特別划算?唯一的問題是什麼呢?是不要被供應商當做抵押物拿走了,但這樣的經營風險,概率是極低的。至於公車私用的問題,你是老闆,還真有人能管得着?

類似的問題,還有怎樣把賬面上多餘的進項合理地用掉,如何合理地拿到更多的進項,以及怎樣合理地利用以前年度虧損,等等諸如此類的。

把“稅”當做一項資產,稅可能就不再是企業的負擔,而是可以利用的資源,不同的角度,會有不一樣的心態,就可能有全然不同的解決方案。


【免費直播課】2019最新小微企業免稅優惠政策、申報、籌劃詳解!

在說“稅”之前,你應該知道的三個稅務思維

參與方式:私信小編關鍵詞“直播”,即可獲取免費聽課名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