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背後,是《關於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2018-2022年)》的引導,該意見中提出,要用五年時間,在全市吸引1000億元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業和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投向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的休閒旅遊品質工程和生態休閒農業發展工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7月,我市出臺《關於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實施意見》,在原社會資本辦醫“1+14”政策的基礎上“升級優化”,推出20條新政,以提升社會辦醫規模和水平,全面優化社會辦醫環境,力爭到2023年,形成一批具有較強服務競爭力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全市社會辦醫療機構牀位數佔比達25%以上。

"\u003Cp\u003E上半年溫州投資報表出爐,在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的壓力下,溫州民間投資表現穩定——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增速高於全省平均0.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11.5%,高於全省平均1.5個百分點,其中民間項目投資增長29.2%,增速居全省第3位。另外,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比重達65.1%,比去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意味着在全部投資額中,民間資本的貢獻力度在加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關人士認爲,溫州民間投資的穩定發揮、熱度依舊,既是溫州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也折射出溫州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溫州,憑什麼吸引資本落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吸引力之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政策引領,打破投資“玻璃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社會力量辦醫療再“鬆綁”、引導工商資本振興鄉村、成爲全國社會力量辦體育唯一試點城市……近年來,溫州致力改革,從頂層設計入手、連連出臺政策,打破社會力量參與社會公共事業的多道“玻璃門”,開閘放水,全面激活民間資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7月,我市出臺《關於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實施意見》,在原社會資本辦醫“1+14”政策的基礎上“升級優化”,推出20條新政,以提升社會辦醫規模和水平,全面優化社會辦醫環境,力爭到2023年,形成一批具有較強服務競爭力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全市社會辦醫療機構牀位數佔比達25%以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民間資本下鄉的風頭正勁。你看,廣袤的農村大地上,休閒農業、旅遊民宿、農村電商等鄉村新業態裏都少不了民間資本的身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背後,是《關於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2018-2022年)》的引導,該意見中提出,要用五年時間,在全市吸引1000億元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業和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投向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的休閒旅遊品質工程和生態休閒農業發展工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策輕輕扇動“蝴蝶的翅膀”,引發民間資本迅速行動,一場資本下鄉就此拉開帷幕。去年以來,永嘉嘉納農莊農旅項目、樂清拾光裏田園綜合體、瑞安奇雲大漂流等項目紛紛落地,爲鄉村“造血”。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全市社會資本下鄉達192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同風向標,社會資本辦學、社會資本辦體育、社會資本建公共停車場……一個個政策的出臺,最大限度地激發了民間資本的活力、引領着民間資本的走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吸引力之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內外互動,八方之資匯聚而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不久,華東大峽谷遊客中心主體建設基本完工,其“蛟龍出海”的別緻造型全景初顯,時尚又有範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去年12月開工以來,泰順華東大峽谷氡泉旅遊度假區一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該項目是省“152”工程項目、市長項目工程、浙江大花園十大標誌性項目,由億聯控股集團董事長嚴立淼投資166億元建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前,溫州正加快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步伐,以海納百川之姿,吸引並歡迎各方投資,助力溫州經濟高質量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市投資促進局的統計顯示,近幾年來,非溫商投資在溫州招商引資整體結構中的佔比呈逐年上升態勢,並具有投資體量大、到位資金高、產業較先進等特點。今年1-6月份,全市新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82個,到位資金71.6億元。其中,非溫商投資項目36個,到位資金59.02億元,項目個數和到位資金佔比分別爲43.9%和82.4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以來,在推進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大背景下,我市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圍繞5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5大傳統產業,盯引一批單體制造業重大項目;鎖定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和民營500強“三個500強”,引進一批優質外資項目;依託“鳥巢計劃”,推動總部、貿易、溫才、技術、資本、商會“六大回歸”;結合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一區五園”八大專項攻堅部署,招引一批科技創新項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八方之資,匯聚而來,更帶動理念、技術、人才的迭代升級。溫州敞開懷抱與全國各地的高校、研究院開展科研合作,打造創業創新高地。目前,已落戶溫州成立研究院的高校有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吸引力之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城市大美,發展潛力是最大賣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趨利性是民間資金的一大特點。基於情感的召喚也好、出於反哺的初衷也好,坦率地講,如果溫州沒有發展的潛力與後勁,沒有高效、公平的營商環境,那麼民間資本也就不會紛至沓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投資的熱土也是改革的熱土、建設的熱土。大刀闊斧地改革、大幹快上地建設,帶來的是城市面貌的全新升級,和宜居宜業的方便快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交通,去年投用的T2航站樓,使得溫州機場一舉跨入雙樓運行的全新時代;在年初市域鐵路S1線西段通車的基礎上,今年東段也將投用,串聯動車南站和機場兩大交通樞紐;今年底,我市將建成甬臺溫高速複線靈昆至蒼南段,在東部沿海添上高速大動脈,分流甬臺溫高速車流;還要建成龍麗溫高速瑞文段,爲山區文成一圓高速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城市,溫州持續有力推進“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中心城區核心區108個城中村基本完成拆除改造,甌江兩岸沿線、塘河兩岸沿線、歷史文化街區、中央綠軸、三垟溼地等亮點區塊面貌一新。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深入實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被命名爲“中國氣候宜居城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營商環境,深入開展“三服務”和“萬名幹部進萬企”活動,創辦溫州“民營經濟學院”,出臺改善民營經濟法治環境“12條”,舉辦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法治論壇,實行重大涉企案件報告等創新做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信心持續提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6月底,全市“三服務”活動累計收集問題5150個,已化解銷號4719個,化解率達91.63%。其中,“萬名幹部進萬企”專項行動收集問題3401個,化解銷號3190個,化解率達93.80%。特別是在服務企業方面,全市湧現出不少創新案例與經驗,其中龍灣創新“環保貸”加快企業環保改造進度、洞頭區創新辦理礦山安全施工許可、瑞安市駐點服務幫助企業化解老大難問題等,入選“全省月度好典型”。\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363708222030340
相關文章